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蔡长福:肾虚两感患者不知,脾虚常病世医难料

蔡长福 易简医话 1周前

导读:蔡长福,男,安徽淮南人,生于1946年,从医四十余年,现行医于安徽马鞍山市。师承民间中医并潜心钻研经典,博涉经史百家,学验俱富,治病慎思明辨,在学术思想 上,崇古而不泥古,在临床实践上擅用经方,独具心得,众多疑难杂症,多应手而愈,对腰椎病,乳腺疾病,胰腺病等等都有很深入的造诣。患者敬重,学生赞扬。 所收弟子众多。创办江南蔡氏经方医馆,自编中医歌诀如《热病一百问》、《太阳表证歌》等等,撰有《蔡长福经方锦囊》,并集《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之 精华自创《六经辨证图谱》,使读者可以更好的通伤寒之理,临床上见病知源。

360docimg_0_

                        肾虚两感患者不知,脾虚常病世医难料

    世医都有仁慈之心,都想把病治好。有些医生确实治好病了,好了不久,病又复发了,再设同样的方子又治,就治不好了。这也是世医困惑的一个大问题,本人也是这样,困惑了几十年。经过多年临床上总结经验,本人终于有了答案,答案并不难,就是要懂得六经辩证。


    世医只有悟透了六经表里通脏腑,这才知道脏腑虚实寒热的变化。世人先虚在肾,后虚在脾,常病就是这样来的你懂的脾肾两虚,你也不敢乱开处方,你就不敢用焦山楂代替白芍了,不敢用荆芥防风来代替桂枝,不敢用肉桂来代替桂枝,不敢用苍术、豆蔻、砂仁来代替白芍。


    白芍护阴保脾,脾阴虚非它莫属,任何药不能代替它。桂枝汤证就是脾阴不足,张仲景才选择白芍,开卷桂枝汤,桂枝三两、白芍三两。看看太阴病兼表证,仲景用桂枝倍芍汤,妇人脾阴常虚,仲景设下倍白芍小建中汤,用上桂枝汤都是表里双虚。我们不能篡改仲景的原意,治病就是救命,脾虚必然要补脾,我们一定不能搞破坏,那就亏了病人。


    肾虚两感,脾虚常病。世医没有把这两句弄懂,两感肾虚兼六经表证。肾虚脾就虚,脾虚则阴阳双虚,心阳不振,常常心悸,阴津不能内守,动则汗出,汗出多了伤营卫,营卫不调,常常受风寒,太阳风就是这样来的。营卫不能外发,无烧的感冒长期携带。


    慢性病都是类似的发病机制,是有规律可循的,就是无烧的感冒长期携带,这是世医所迷惑的地方。世医困惑一:常人之病都带两感,困惑二:肾虚两感,脾虚常病。


    肾病久虚,肾精长空,精空不能藏阳,夫妻交欢之后,阴精一时得不到还原,阳气不得外发,常常后背冷,多懒多困。阴精虚不能供养太阳,太阳经得不到少阴经气的护助,太阳经常常受凉,这就为两感病长期携带


    这种病人太普遍,不论男女。太阳经不能卫外,常常颈椎受凉。两感病长期携带,一不能保脾,二不能保肺,脾常常受凉,肺常常受寒。肾虚过度,这就是肾虚引起的两感,肾虚引起脾虚,肾虚过度,精空不能保脾,肾火不能暖脾土,土常常不能再生,脾经主宰三阴,它需要大量的膏脂,供养五脏六腑,供养三阳,一旦脾阴膏脂被耗,后天五脏六腑三阳就不能再生,人的生命先天靠肾,后天靠脾胃


    肾虚两感患者不知,脾虚常病世医难料。这两句是仲景《伤寒论》398法,113方中最核心的思想,世医能把这两句话完全弄懂,对于慢性病、两感病的治疗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张仲景《伤寒论》全文的思想,大家如果能看懂桂枝汤,太阳篇应该就会彻底明白。


    大家看看桂枝汤包含了几个方子,第一,桂枝甘草汤;第二芍药甘草汤,这是仲景用来阴阳双补的两个基本方。同道的看看放在一起是不是仲景的桂枝汤,


    为什么医圣开卷就设下桂枝汤?他知道世人,从发育那天起,结婚那天起,那肾的功能是用之不停。肾精是有限的,过伤肾精,必然先天不足,伤了母本。人的体质来源于父母,做胎先做肾,这就叫先天,所以母本不能过伤,过伤了,后天必然大病。


    什么叫伤了母本?给你娶妻生子,给你充足的家业,有志向的男孩能保住父母的家业,无志向的男孩,他能把家业败光,把家业卖掉,这个家业是父母给的,这就叫母本。人的生命也是这样,保住肾不虚,后天不亏,先天不病,你才是一个完整的男人。


老祖爷张仲景对人身是特别的了解,先亏肾,后虚脾,仲景才设下桂枝汤大补方。桂枝汤能补脾、能补心、能补肺,能补脾常常虚,虚后受冷,感到脾胃常常不舒服。世人所说的胃病就是这样,到医院做胃镜,胃镜做过伤了脾胃。胃病常年携带,带到老死了,胃病还是没有治好,那仅仅只是一个桂枝汤证,你又何必做胃镜,自讨其苦。


脾虚的症状:饿了胃难受,受凉胃就疼,常常怕冷不耐寒,不耐劳,不耐饿,这些症状常常携带,从那天起,你感冒就不发烧了。有人说,我十年二十年没发烧,我的体质好,不感冒,那你就错了。


那胃病的人就是长期的感冒,体质好的人感冒外面发烧,里面不发烧。脾肾两虚的人,感冒外不发烧,烧在里,明烧在外也是怕冷,暗烧在里也是怕冷。我们医生在临床上能懂得明烧暗烧这两种症状,你就不会误了患者,你就不会乱开处方,乱用药,你也不会拿药找病,拿方子治病了。


你带过孩子吗?孩子感冒就发烧,这是为什么?孩子是个纯阳之体,他感冒在外,脏腑无病,淌汗就好,这就叫纯阳之体。伤肾伤脾的人,你的纯阳已去,不要看你年轻,你就已经不是常人了。


有人说张仲景不懂得补肾,为什么肾虚脾虚仲景设下桂枝汤?为什么不设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如果能把肾补好,那世人就不会得肾病了。只有那些庸医,那些不懂医道的医生,才开手就用六味地黄丸补肾。有人吃了半年一年还是不管用,肾要是能补上,那世人就没有病了,那大老板有钱的人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同道的想想,肾虚的症状是什么?腰酸就是肾虚么?双膝无力就是肾虚么?夜尿多就是肾虚么?这些症状出现就要补肾么?就要吃六味地黄丸类方么?


仲景祖师爷并不是这么说的,六味地黄丸并不是仲景祖师爷制定的方子,只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了崔氏八味丸。钱乙将它化裁成六味地黄丸,用来治疗小儿的病,效果很好,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六味地黄丸泛滥成了市场上治疗肾虚的常用中成药。小儿脏腑没有热,用六味地黄丸是管用的,但是如果用来治疗肾虚我很是怀疑。


仲景不设补肾的方子,他说先天虚只能后天来补,补好了后天脾胃,肾不补自还肾虚脾必虚,脾虚必用桂枝汤。医生临床上不懂用桂枝汤,临床疗效有待提高。


男人失精女梦交,坎离求治取中爻;

桂枝汤里加龙蛎,龙蛎三两细推敲。


这首诗是陈修园的作品,陈修园是老祖爷的追随者。这种病前人叫相思之病,为什么老祖爷张仲景不补肾?为什么讲取中爻?中爻就是脾胃,坎为北方壬癸水叫肾,离为南方丙丁火为心。


老祖爷一不补肾,二不治心,他强调取中爻,治脾胃来还原先天,先天不治而愈。医生不治脾胃,治肾者,患者必死无疑。


生在胃,活在脾,有脾胃则生,无脾胃则不能活。后天的一切全靠脾来供养,肾虚只能后天补,没有桂枝汤,谁也不能把肾虚还原。看看老祖爷多么伟大,巧设桂枝汤,暗藏了多大的玄机!后世医家不了解老祖爷的心思,不了解老祖爷创方的原意。


附:蔡长福《医学三字经》


医之始,本歧黄;灵枢作,素问详。

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

六经辨,圣道彰;伤寒著,金匮藏。

垂方法,立津梁;有张机,医圣当。

活人书,好文章;六经辨,辨胃肠。

伤寒论,写人类;六经辨,脏腑详。

论伤寒,中风伤;身无汗,麻黄汤。

身有汗,桂枝汤;太阳病,第一章。

中风病,桂枝汤;伤寒病,麻黄汤。

二阳病,葛根汤;少阳证,柴胡汤。

三阳病,三个方;三个方,领头方。

太阳病,第一方;中风病,桂枝汤。

太阳病,第二方;要发汗,麻黄汤。

太阳病,第三方;有风寒,青龙汤。

阳明病,第一方;合并症,葛根汤。

脉洪大,有汗淌;不怕冷,白虎汤。

阳明病,第三方;胃腹满,大承汤。

少阳病,第一方;有寒热,小柴汤。

少阳病,第二方;呕不止,大柴汤。

二阳热,第三方;表里热,柴芒汤。

好学者,九个方;记得住,胸中藏。

九个方,九文章;要熟记,良医当。

天下病,九个方;要学会,走四方。

治百病,九个方;加减好,大病良。

伤寒论,能传世;六经辨,要记详。

伤寒论,是国宝;华夏人,国宝藏。

华夏人,真自豪;六经辨,回天良。


弟子们,看到上面三字经的歌谣,放到你们电脑的桌面上,你们要把它背熟,教育你们的下一代,你们下一代背熟了,也就算传世了。弟子们,你们有责任,要把你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孩子们不懂的,叫他背熟后,要给他们解释。什么叫《伤寒论》,什么叫六经辨,一定要给孩子们解释清楚,《伤寒论》张仲景写的是人类,人的体质,什么叫《伤寒论》,论就代表讲,天天和孩子们讲,年年讲,月月讲,时时刻刻和孩子们讲,要做好衣食保暖,给孩子们说,人得病都从风寒开始,人病都从风寒而起,风寒是人类得病的开初,不懂得衣食保暖,肯定家中不平安,跟孩子们说冬天要穿棉,要少洗澡,体质再虚,保好暖,人不会生病,口味不变,很快,身体就还原了。

古人说,女人要坐月子,什么叫坐月子,就是女人生下孩子后,伤了血气,汗淌多了,就怕受风寒,一个月之内,汗淌多了,不要受风寒,一个月内,不受风寒,产妇口味不变,大吃大喝大饮,一个月体质就还原了,这就叫坐月子。

什么叫六经辨证,管你脏腑里什么病,管它有多少症状,还想到他的表证,没有表证就没有里证。如果腹不满,病还在三阳,那以汗解为准绳,汗后,腑证全部消失。如果汗解后,还有腑证,那就是里热形成了,口干口苦口燥口渴,那是里热经热造成的。那该要清热的清热,那就需要小柴胡汤加减,热狠了过烦,那柴胡证没罢,那加上栀子,如果患者口苦口渴好出汗,要怕风加上桂枝,要不怕风,口渴汗出,那就是石膏证出现了,柴胡汤合上白虎汤,一方而愈。如果口渴口苦已罢,小肚子还不舒服,那就成为里实证。如果不怕冷,吃过饭顶胀,那是调胃承气汤证。常常胸满胃脘胀的难受,那三物厚朴汤,常常气不顺,左不升右不降,感到小腹满,半腑实,没有表证的情况下,用小承气汤,如果患者常常胸满腹胀,肚子胀的疼,夜里睡着就出汗,那大承气具备了,那用大承气汤,一方而愈。

提醒弟子们,因为你走上中医这个行业,走上这个道,你这辈子不要有别的想法,你这辈子就是看病的命,任劳任怨为病人,作为一个中医,首先要学会自保,保自己,保家人,保亲戚保朋友。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虽说短暂的几十年,你活的有尊严,你活的有价值,有多少有志者,大人物,该活到的年龄,没有活到,他什么都会干,有些人,智慧能力超人,就是不能自保,不能保护家人,有些人创下万贯家绩,中年一场大病,你认为你有钱,你拿钱去买命,钱什么都能买到,就是买不来命。治病的医生是个特种行业,你遇到良医,你还有救,遇到庸医,你的后果不堪设想,作为一个有志者,你来到人间,你要有安全感,你活的才有尊严,安全就是怕生病,如果你懂得医道的话,你就有安全感,你不懂得医道,大病一场,可能万贯家绩,全部抛弃,撇下满堂儿女,你不感到你这辈子很遗憾吗?人来到人间,开始什么都不要学,首先要懂得医道,就是你不愿意干这个行业,有志者,你可以干其他行。一旦你有病了,你就可以自保了,你不会把一百多斤交给医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阳病桂枝汤临证指南上册》15
蔡长福:肾虚两感患者不知,脾虚常病世医难料(下)
白芍一味单刀直入,直达空虚之处,蔡长福《太阳病桂枝汤临证指南上册》15
中医妇科病证方及趣味巧记总汇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中医妇科学速记(必背)
中医妇科学试题(2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