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的难兄难弟,人生太多相似处

中唐时期,把天下搅的大乱的安禄山和史思明,真可谓一对天作地合搅乱天下的枭雄和难舍难分的难兄难弟。安禄山肥胖且谈吐憨直,史思明偏瘦而寡言少语。二人外形虽有异,性情虽有别,但内心皆狡黠,心机颇深,而且人生中还有太多的不可思议的相似处。

一、幼年时的相似处

1、 生时只差一天。史思明生于腊月三十,安禄山生于隔夜后的正月初一,

虽是隔年所生,其实几乎同日出世。

2、 同为营州突厥人,自幼于营州柳城同乡里。

3、 皆自幼家境贫寒,为乡人看不起。

二、青少时的相似处

1、二人都改过名字。安禄山少时名叫阿荦山,后康姓生父死后,母改嫁突厥将安延偃,方改姓名为安禄山。

史思明原叫阿史那史窣干,中年时玄宗改其姓名为史思明。

2、二人入军伍前,皆为撮合买卖的互市牙郎。

3、二人皆通六种蕃语,熟知奚和契丹等北蕃各地的山川通道。

三、入军伍前期的相似之处

1、安禄山因盗羊罪,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判乱棒毙命,后因其体魁气壮不惧死,安禄山不仅免死,还因祸得福,被张守珪认为义子,用为偏将。

史思明则因欠官债走投无路,逃亡到北边奚族地区后被当奸细捉住。在被杀时关头,史思明灵机一动,假称是唐王朝派来和亲的使臣。史思明被引见奚王后,不惧且派头十足,止长揖而不拜。奚王遂信其为唐使而礼待之。史思明则借机诱奚王同意派大将琐高带三百人往觐唐帝。待至唐境,史思明却以琐高引兵来袭,使唐军尽杀三百奚众,唯将琐高押送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处邀功请赏。史思明籍此举时来运转,走上仕途。

2、安禄山、史思明初入军伍皆在张守珪帐下,且入仕后皆为捉生将。

3、二人皆勇悍有谋,且熟知奚、契丹情势地势,所以,不论力战,还是诈取,往往胜多败少。二人到四十岁左右时,安禄山已身兼平卢、范阳二镇节度使。史思明也累功而为将军、知平卢军事。史思明四十岁时,也被玄宗召见。玄宗嘉其功,谓之曰:“尔贵在晚,勉之!”随后升迁大将军、北平太守。

四、安史逆乱之期相似之处

1、安禄山易帜反唐,史思明为其心腹大将。安禄山挥兵河南,史思明则镇守范阳老巢,继略定河北。安禄山攻陷唐二京后,所掠财宝往贮范阳,史思明则为之守护。二人可谓心同一人,信如知己。

2、公元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53岁这天,在洛阳登基,自称大燕皇帝。

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继大燕皇帝位。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正月,56岁的史思明先自称大圣燕王。是年四月,史思明先击退唐九节度大军救安庆绪,继杀之收其军,于56岁时正式登位大燕皇帝。

3、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安禄山登基大燕皇帝一年后,因继嗣之事,被其子安庆绪杀死。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史思明登基大燕皇帝近二年后,亦因继嗣之事,被其子史朝义杀死。

真是天或有意,事或凑巧,搅的天下大乱八年的安禄山、史思明二人一生中,竟有如此之多的相似之处,尤其是生虽隔年几为同日,家皆苦寒同为牙郎,各获罪却又皆因祸得福为捉生将,携手反唐先后为大燕皇帝,皆因继嗣事死于儿子刀下。

其实,安、史二人间的神奇相似,说奇也不奇,见怪怪却非怪。这是因为,二人同乡且年龄相同,家境也一样寒微,这才导致二人结伴浪迹江湖,同时磨砺和养成了靠己力拼争、靠揣测人意取巧、靠积累本事立身、靠蛮勇狡诈处世的相同品性和进取能力。二人正是依赖青少年时造就的相同的人生原动力,才能在相同的,很低、很不利的人生起点上,各自不无选择地,不惧坎坷、不择手段地与命运抗争,因此皆难免冒险犯罪,也才能临危不惧、沉着应对、载获生机,才能奇迹般因祸得福而一改卑微命运。

至于安、史二人先后皆成为大燕皇帝,先后皆被自己儿子杀害之相同经历,其实是二人小人得志后野心恶溢,为所欲为,不计后果的必然结局。所以有史学家认为,就史思明的勇悍智谋而言,如果不是出现欲夺史朝义继嗣之位的昏着而导至杀身之祸,那么,唐代历史向何方发展尚难定论,起码是史思明之乱不会那么快就被平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人三十六计 识破小人伎俩 6
盛唐是怎样由盛转衰的?
此人比安禄山更狡猾更狠毒,他才是导致大唐衰落的罪魁祸首
我喜欢的古诗词第268首
不按套路出牌的武将史思明1
大燕顺天帝史思明的皇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