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三桂若接受撤藩,安度晚年的概率有多少?答案是零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康熙帝借平南王尚可喜所请“撤藩”,允诺三藩享有世袭爵位与百万俸禄,平西王吴三桂为首挑起“三藩之乱”,八年战乱席卷江南险推翻清朝统治,主谋吴三桂家族以谋反罪株连九族,世人皆言吴三桂若能接受康熙撤藩,家族与皇室联姻汉臣之极荣宠不衰,但康熙帝真的会兑现承诺吗?本文从政治与经济两个角度,为您剖析吴三桂能否善终。(创作者多臻贵,为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支持原创请勿搬运!)

少年康熙帝

吴三桂在康熙时期失去政治互信!

吴三桂被清朝三次卸权失去信任:

第一次,吴三桂掌握山海关兼麾下数万关宁铁骑,《清史稿》载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许诺,“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国雠可报,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富贵”。

吴三桂顺治元年四月归降清朝,随后招降明军并剿杀农民起义,顺治二年八月便诏令“出镇锦州”,事实是部属被清军拆分后接管,吴三桂明升暗降仅剩数百亲卫,清朝“裂土封王”承诺保质期仅有16个月。

第二次,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剃发令”颁布,激起江南民众拼死抵抗数省响应,情势危急顺治四年复授吴三桂兵权,同镶蓝旗汉军固山额真李国翰守汉中,避免吴三桂接触南明势力而倒戈一击。

吴三桂残酷镇压甚至屠城威慑,转战万里平陕甘至巴蜀抗清势力,顺治帝赏赐金银及御用之物,更曾廷议以蜀地为吴三桂封地,但兵权再次被夺封地亦没有下文,吴三桂赋闲汉中锦衣玉食却百感交集。

吴三桂

第三次,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李定国率军攻克桂林定南王孔有德自缢,并采用伏击战术衡州击杀敬谨亲王尼堪,清军损失两位亲王数十万精锐千里疆域,命吴三桂领军夺取成都与重庆等军事重镇。

顺治十四年,西南五省经略洪承畴调集数十万军队,顺治帝授吴三桂为“平西大将军”赴云南支援,顺治十六年云南平定洪承畴受诏回京,清朝准吴三桂镇守云南,却任命督抚掌握钱粮以遏制军事异动。

清朝对吴三桂连续卸权,因其尚有价值驻守云南,同时期更多降将没能善终,更没能庇荫后代:

明末蓟辽督师洪承畴,清军入关与平定江南的首功之臣,仅授三等轻车都尉(从三品)世袭四世,却被乾隆帝列入《贰臣传》;

明末海上霸主郑芝龙,出降导致南明隆武政权分裂覆灭,清朝仅授一等子爵(正一品)却流放宁古塔,1661年全族斩杀菜市口;

大西军事将领孙可望,内讧并呈交驻防使清军收复云贵,清朝授“义王”却因其弟与放贷被朝臣弹劾,康熙时爵位年俸屡被罚降;

乾隆年间《贰臣传》授爵图表

清廷财政难以支撑三藩巨额耗费!

郑芝龙与孙可望的过失,对吴三桂而言不值一提,吴三桂镇守云南所犯皆重罪,如私下与藏族土司贸易,用茶叶交换战马使朝廷茶税减少。

藏传佛教是清朝控制蒙古诸部重要手段,顺治帝赐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金印,却为吴三桂奏请“裂土罢兵”康熙帝脊背发凉,深感吴三桂经营云贵已影响至西藏与巴蜀。

云南每年消耗财政达900余万两,史称“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但其中包括将士安置费、开垦耕牛补贴费、官吏薪俸及杂项等,实际云南军费约300万两。

吴三桂私授官职并截留军饷,优先拨付效忠的武装,粮饷军需树立军事权威,再开设盐场并铸造货币,云南摆脱对清朝财政与物资的依赖,成为西南地区经济中心。

只待吴三桂撤藩失势,清朝相当多汉臣“身在朝堂,心系故明”,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替清朝卖命、绞杀永历帝朱由榔等罪行,积压的愤怒只能通过奏章发泄。

清朝皇室会庇护吴三桂吗?答案是否定的,哪怕此时吴三桂年过六旬仍是明朝降将领袖,从“三藩之乱”陕西王辅臣、广西孙延龄、四川吴之茂等群起响应,康熙帝与贵族绝不会放松警惕。

茶马古道

吴三桂与清朝皇室联姻要追溯到顺治十年(公元1653),孝庄皇太后亲自为吴应熊与和硕恪纯长公主证婚,清朝用额驸身份将世子吴应熊留居京师,成为防止平西王吴三桂反叛的人质。

此后,吴三桂子女陆续成年,朝廷宗室再未许以婚约,吴三桂亦不愿清室联姻,康熙帝诛杀和硕恪纯长公主与吴应熊诸子,再次验证皇权博弈下亲情只是廉价遮羞布。

更何况,康熙帝说撤藩“百万俸禄亦无不可”,绝对是安抚、比喻及夸大之词,前文提到义王孙可望岁俸5000两,而云南战时军费300万两山东相对稳定军费110万两,三藩与其家族耗费等同山东军费,康熙帝绝不会真正施行,或者说绝不可能长久执行。

清乾隆《大清会典则例》载:“亲王岁银一万两,岁米五千石”

康熙年间,抵御台湾郑氏与准噶尔部,防备李氏朝鲜与沙皇俄国,内部赈济灾民及修整河道,兵饷与财政艰难的情况下提出“永不加赋”,康熙帝削减皇宫用度停各地贡品,岂能允许三藩与其家族挥霍民脂民膏。

吴三桂在云南奢侈享乐,以十四万两白银为故交曾应遴儿子“接风”,耗费数十万白银重金购买百余名“歌舞姬”,康熙许诺三十余万两尚且捉襟见肘,若岁俸万两憋屈至极更觉颜面无存。

银库

综述:政治与经济难以协调,注定军事解决“三藩之乱”!

摄政王多尔衮,到顺治帝福临,再到康熙帝玄烨,吴三桂屡次被清朝欺骗,亦看到降将的凄凉结局,康熙帝撤藩本就违背诺言,吴三桂只能相信军事实力,撤藩失去兵权便任人宰割,以康熙帝逼王辅臣自尽而言,吴三桂接受撤藩结局未必会好。

参考文献:《明史》、《清史稿》、《南明史》、《吴三桂纪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上,谈谈“三藩之乱”的历史必然性
吴三桂为什么不救崇祯皇帝?后来吴三桂又为什么反清呢?
【古今中外】如果吴三桂当时交出兵权,康熙还会杀死他吗?
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时,云贵总督在干什么?
吴三桂明明已经占据了军事优势,为什么和康熙的较量还是失败了?
康熙帝虽为治世之君,但却在有一举措,险些导致失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