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心得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yǒu),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有违世人的认知。老子之所以这么讲,是另有深意。

上一章,我们知道为什么“天下有道,天下无道”。知足才能常足,知足者为君王就是“天下有道”。但如果“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不知足的君王出现了,贪欲无限,就是“天下无道”。

知足常足者,道走马以粪,天下太平。不知足者,横征暴敛,民不安生,战争灾祸不断,大军过后必有凶年。此理召召,何必出户。

“知天下”是知有形的天下,“观天下”是见无形的虚空玄妙。有形的是万事万物,无形的是万事万物背后的法则。“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老子让我们看的世界是“致虚极,守静笃”中契悟得来,是玄之又玄的妙境中来,不是穷游,旅游,走四方看来的。

老子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说了万物内在生化的妙理。让我们明白了做事要从根上求,从事物的本质上作为,才叫做明白四达。而不是从眼睛上、万物上求,本质是眼不可见,耳不可闻,手不能抓。没有玄照妙心,事物的本质被层层掩盖。出了门一样是“睁眼瞎”,出户愈远愈找不到道。

圣人深知大道妙法,以玄鉴、玄览、玄照之妙心洞观宇宙万事万物,所以圣人可不出户而知天下,这是有前提的“知天下”。

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都是指对“道”的认知才产生的结果。前边已经论证了不行而知,现在来说说“不见而名”。

“名”代表了对道的认知,是见道的唯一工具,“不见而名”就是见道的工具在妙心中,而不是在外境中。我们通常知道的“名”,只是“名”的很小一部分,不是最深刻的本质部分,也不是全体。名可名,非常名,“名”是对道的认知体系。

不为而成。“不为”就是“无为”。无为是道之大用,想成,那必须是无为而无不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处世
《道德经》之脉络思考浅见,与同道中人分享(德篇)
《道德经》的哲学观点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老子的这句话到底该怎么理解
《周易》中的君子之道,「系辞」上篇第四讲 | 醉读周易
英语翻译谁帮我翻译第十一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