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沽上英雄谱》作者戴愚庵曾留学日本,酷爱曲艺,张寿臣尊他为师

(天津老照片)

《沽上英雄谱》是诞生于30年代的津派评书代表作,评书艺人马轸华用天津口音讲天津混混儿的故事,当年被誉为“津门江湖奇书”。另外还有一部天津名作家戴愚庵的小说,也叫《沽上英雄谱》,讲的也是天津混混儿的故事,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

评书艺人马轸华的《沽上英雄谱》成书于30年代。最初是马轸华和三角地的三位老艺人——马凤仪、阎学章、王学涛一起聊天,三位老人讲述清末李金鳌、王金波等人在天津西头永丰屯一带脚行、锅伙的故事,帮马轸华另辟蹊径攥弄了一部新书《李金鳌》。主要内容包括“李金鳌开逛”“驴市口撞轿”“锦衣卫桥二次折腿”“震津门坐镇永丰屯”“大闹上海滩”等回目。

因为这部书说的都怎么讲究场面的事,大家都爱听,一出来就火了,后来定名叫《沽上英雄谱》,俗称《混混儿论》。因为这部书,马轸华成为“评书大将”。

马轸华的关门弟子于枢海也精于此书,四五十年代,他在书馆每说《混混儿论》必能满座,据说李金鳌的徒弟也专门来听他说这部书。于枢海的儿子于海宽继承了《混混儿论》,近年来先后在燕乐、谦祥益、金乐茶楼、小梨园等园子演出这部评书。最近于海宽、于海龙兄弟整理这部评书的文本时,将其改名为《津门英雄谱》。

戴愚庵的《沽上英雄谱》创作于1926年,早于《李金鳌》,最初在《东方时报》连载,《东方时报》停刊后转到《益世报》续载,前前后后耗了十年时间。全书有十几个故事,主要内容也是混混儿争地盘、抡斧把、争锅伙、耍胳膊来人,涉及人物包括大刀王五、小脚刘三等人。小说《沽上英雄谱》和评书《沽上英雄谱》之间有没有具体关联,目前尚无权威论证。

客观讲,马轸华草根出身,当时并非评书大家,而戴愚庵则已经是知名作家、曲艺评论家,与张寿臣关系密切,戴的身份显然高于马。马轸华的《沽上英雄谱》从书名到创作灵感上参考了戴愚庵的连载小说,也属情理之中。

(天津老照片)

戴愚庵(1890—1945)名锡庚,字渔清,号愚庵,笔名娱园老人、箬翁。浙江绍兴人,生于天津,家住南门里。幼年戴愚庵上过新式学堂,考上官派留学生,于1910年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后,戴愚庵退学回国返津,先是执教于草厂庵小学,后被委任为天津官立第八小学(后南门东小学)校长,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也开始写曲艺、戏曲评论。

戴愚庵对于相声有自己的理解,认为“说相声这工,与唱不同,师父尽管向规矩里教,而徒弟尽管向规矩外边说”。他曾撰文力挺侯宝林:“相声名家侯宝林专擅杂学,有皮黄杂学、鼓书杂学、昆弋杂学。今又从某曲词家学得时调杂学,内容有新鸳鸯调、东乡调、靠山调等,集时调之大成,不久将露演云……时调已成广陵散,不绝如缕者,只靠山调一种耳,宝林能集大成,藉以流传久远,歌场之功臣也。”

(天津老照片)

戴愚庵在小说里也写到民国时代的相声、曲艺。比如在《花市春柔记》中,他就大篇幅记录了相声大王万人迷李德钖、鼓界大王刘宝全在侯家后天泉杂耍场说相声、唱鼓曲的细节,是关于这两位艺术家最珍贵的文字记录。他还主编过《游艺画刊·杂耍版》,保存下大量曲艺资料。

相声大师张寿臣说过:“我有两位老师对我帮助最大,北京一位庄荫棠先生,天津一位戴愚庵先生。”20年代末,戴愚庵淘到一册清末相声艺人阎德山编演的《化蜡扦》抄本,通过李燃犀转给张寿臣,这段相声成为张先生的保留节目,后来郭德纲在“纪念刘宝瑞专场”中表演过这段节目。

(天津老照片)

可见位戴愚庵在曲艺界地位不低。但他的影响力恰恰又不止于曲艺界,他是当时天津著名的报刊连载作家。最初,戴愚庵在《东方时报·东方朔》发表了《劫灰艳屑》《如此津门》,之后陆续创作了《秋雨销魂录》《花市春柔记》《嫁娶镜》《黄天霸外传》《杂霸列传》《串房檐史》《串巷歌儿》等各种类型的作品。

20年代末,戴愚庵写了一部言情小说《秋雨消魂录》,以被逼而死的鼓书女艺人小月如为原型,情节曲折、缠绵悱恻。津门著名小说家刘云若读过之后感慨颇多,他去拜访比自己年长十几岁的戴愚庵,说自己也想以小月如为主人公写一部长篇,名字想叫《春风回梦记》,和《秋雨消魂录》正是一副对联。戴愚庵听后连声叫好。戴愚庵的外甥李燃犀也是小说家,他也以同一个故事为题材写了一部小说,题为《流云锁月记》。

(天津老照片)

流传至今的戴愚庵最有名的作品不是小说,而是一部关于天津历史掌故、逸闻趣事的杂记,叫《沽水旧闻》。这部作品共145篇,在天津《益世报》连载,开篇《天津卫三宗宝》说的便是天津人最熟悉的鼓楼、炮台、铃铛阁。

《沽水旧闻》的内容还包括:天津卫实行“子午炮”和“闭城炮”的旧制;盛宣怀从上海携来东洋车(人力车)一辆,这是天津街头出现的第一辆人力车。另外还有盐商查三标子的桃色绯闻,说这位富豪话费数十万大洋,蓄养了十二名绝色婢女,以“春夏秋冬”命名,三个穿汉服,三个穿满服,三个穿男装,三个穿尼装,个个明眸皓齿,冰雪聪明,却又娇态各异。

戴愚庵的最后一部作品,是40年代中期应北平《369杂志》之邀,以大刀王五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沽水游侠》。这篇小说他只写了三章,便突发心脏病去世。(文:何玉新)

(评书演员于海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相声史话》第68、69回
张寿臣[相声艺术第五代掌门人]
听相声大师张寿臣先生说评书
一个“立”字通吃评书相声两门!拜师张寿臣被阻拦称“乱了辈分”!
【曲苑杂坛】快板书——长治方言“diao cho”
拒绝日方提出录制唱片——北京西城大川胡同手机速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