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却并没有卵用?

中国人很难静下心来阅读,别看在地铁上人人都捧着手机专注地看,但他们可能连一篇1000字的小文章都读不下去。2014年,中国人均阅读量4.56本,2015年,纸质和电子书阅读量相加也没有超过8本。其实每天只拿出半个小时来看书,7~10天也就可以读完一本。

公众号十点读书和十点读书会的兴起,抓住了当代中国人的阅读痛点,既然你不知道读什么书,那我就为你推荐好书,不知道如何阅读,我就领着你用10天时间大家一起看完一本书,既然你懒得翻开书,那我就每天睡前读给你听。公众号做到今天,百万级粉丝,还开设了自己的收费课程和“小卖部”,是创始人的成功,也是为国人读书这件事做出的贡献。

在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之后,就要做更有质量的阅读。你是否会消化一本书?李笑来在《七年就是一辈子》里,分享了一些可取的方法。

书可以分为虚构类(Fiction)和非虚构类(Non-Fiction)。

虚构类以小说为主,或是打发时间,或是品位文学;非虚构类的书籍读起来大多是为了获取新知识,让自己获得进步。

(一)

读书不需要强调阅读速度,甚至“阅读速度”是个伪概念。读书只存在“理解速度”,理解速度快,才能有效提高阅读量。

很多时候你匆匆看完一句话,甚至将它打在电脑上,你的脑子都不一定理解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读书的时间应该花在那些需要停下来认真思考的部分,需要停下来心平气和地开开脑洞的部分,需要反复搜索寻找更多资料与关联的部分。眼球快速移动本身,没有任何意义。

阅读,是为了理解,而理解这事儿,慢,即是快;快,便是无。

(二)

除了检索性阅读以外,其他的阅读是没办法有功利性的,你很难知道你读的东西什么时候会发挥用处。甚至你所读的东西如果连自己都没消化理解,那永远都不会发挥用处。

阅读是不能降低质量来完成的,比如碎片化的,标题党化的,错过了也没什么可惜的,反而能大大节约时间。虽然我们的时间很紧张,碎了总比没有强,但是信息只有系统才有价值。

我们不愿意放弃,因为害怕错过什么,是一种情绪,来自于空虚的情绪: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就渴望有一点什么,所以就特别害怕错过任何机会。充实的人,是不怕错过什么的,因为已经充实,错过点什么,真的无所谓,机会有的是,错过一大把又如何,反正因为充实而能够相信自己确实有实力终归抓到至少一个适合自己的机会。

所以,读书!而不是把本来只不过是获得知识的辅助手段而已的杂志、文摘、新闻等等当做唯一主要手段。买好书,读好书,读懂好书,才能用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

(三)

有些人听了别人说这书好,就赶快拿来看,但是看一本书,就好像要打一场仗,打仗之前还是先考察一下地形吧?

很多人拿来一本书,就从第一个字开始读,一直读到最后,什么目录什么附录什么前言,完全不管。

其实前言和目录就像是一本书的预习工作,当你有了大概的思路,在进入学习阶段会更好理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能一环环地明白章节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消化的必要过程。

有些人从小就学会了并且早就习惯这么做,而大多数人一辈子不会这么干 —— 这就是为什么最终绝大多数人只具备读半本杂志,看个豆腐块文章的能力,而不大可能真正独立消化一整本书的根本原因。

(四)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向后总结,向前预期 —— 这是最基本的理解技巧。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刚才输入的东西都有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与此同时,还要不断预期下一步的内容是什么……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输入处理的过程。

很多人懂得向后总结,却不懂得也应该同时不断向前预期,于是他们只有输入与处理这两个部分。

但绝大多数人除了输入之外什么都没有,连处理都没有。

向前预期,常常相当于为“跳读、略读”提供一个安全机制。读着读着,发现作者提出了一个自己已经深入了解过的论点,再往下扫一眼,发现论据也是自己之前了解的,那这一部分就可以安全地跳过了。又由于一直保持着一个预期,再往下读的时候,发现“嗯?怎么回事儿?跟我想的不一样呢?”那就要折回去认真找原因……反之,要是一样,说明自己的跨越是正确的。

所以说,在良好的阅读习惯下,理解速度会不断积累,最终不断加快 —— 因为所有的知识都有共同点:它们不一定能用在哪里,它们早晚必然融会贯通。所以,理解过的东西越多,理解新的东西就越快。

理解能力差,无非就是见识少,仅此而已。

(五)

很多人读书,发现这本书很难读懂的时候,就会放弃,或者是沉淀一阵子再读。但是,一本书拿过来,即使读不懂,也能读完,则是一种读书方法。

读不懂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靠谱:硬着头皮读完,然后反复读很多遍。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本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重要的知识,从来都是通过反复学习才能获得的。一下就能学会得东西,通常上价值不大。

有一点弄不明白就放弃,那能学会什么呢?

还有一个常见现象:有些书籍就是难懂,因为它的内容结构并不完全线性,也就是说,第二章的内容需要第五章的知识才能理解彻底。所以,不怕暂时读不懂,能硬着头皮读完,然后再反复来过的人才能消化这种书籍。

(六)

一定要用起来。很多有用的东西,之所以最终没用,是因为压根没用过。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可是不用的东西,没用起来的东西,还不如虚无 —— 因为读过、学过,时间与精力已经耗费了,这可是最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学了不用,是一种莫大的浪费。不用,学它干嘛?这与读书的原则也是相通的:不用认真读的书,读它干嘛?这与生活的态度也是一样的,既然活着,就要活好,活得精彩。

(七)

暂时用不起来怎么办?教!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真正消化一本书?
读几本读不懂的书
如何用结构化思维精读一本书?
世界读书日,读书贵在坚持,贵在学以致用
人为什么要读书?|如何高质量地阅读
现代畅销书是如何浪费你时间的?(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