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九龄最著名的一首诗,因为诗中一句 被后世称为千年最美古诗

张九龄,字子寿,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望月怀远》是张九龄的代表作,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本诗原来是一首政治寓情诗,却因为诗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被后世称为千年最美古诗!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翻译:

苍茫的海面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在天涯彼此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黑夜漫长,彻夜不眠总是把亲人怀想。

吹灭蜡烛爱怜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倍感夜露寒凉。

不能将这美好的月色送你,只望期盼与你梦乡里相逢。

诗文鉴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开首两句就用了“海上”、“明月”、“天涯”三个雄浑开阔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明月中海上升的壮观景象,而紧邻的“共此时”则是衬托了诗人这种怀念亲人的心绪!张九龄的这句诗虽平淡无奇,却自有一股雄浑磅礴的气势蕴含其中,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文化底蕴。古来今来,关于明月的千古名句很多,却没有一句像张九龄这样浑然自成的风格。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两句诗写出了远隔天涯相望的一对情人,因为彼此挂念对方而感觉长夜漫漫,久未成眠。尤其是“怨”字承接上句,写出了一种孤寂哀怨的气氛。本来月升和月落是一段较长的时间,此处用“竟夕”两字的自然变化,来变现了情人之间的这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深深思念之情,更能引起人们内心情境的涟漪!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或许是怪屋里烛光过于耀眼,于是主人公吹灭了蜡烛,信步走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天上的明月高悬夜空此时此景,让人为其皎洁的光华所惊叹,更加难以入睡。直至夜深人静,凉意袭来,露水把身上的衣裳都沾湿了。这里的“露滋”二字恰如其分地写尽了主人公黑夜难眠的实情实景。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月光皎皎饱含我满腔的情意,我没有什么能够送给你,只能期待你我在梦中重相逢。张九龄在此处用了幽情绝伦的笔触,糅合了自己的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营造出一种诗意盎然、余音袅袅的味道,让人久久难以释怀。这最后一句诗人寄情于景,虚实结合,更是显得全诗意境的雄浑壮阔,亘古绵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首诗开篇就是千古绝唱,但整首诗却是无人问津
望月怀远教学案例分享
唐诗三百首中的“宰相诗歌”,因传诵千年的两句古诗成为诗坛巨擘
张九龄的这首五言古诗,何以让人几度垂泪?
古诗词日历 | 张九龄《望月怀远》
中秋之夜张九龄望月怀人时,写下一首诗,开头10个字便是千古名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