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人”与“大人”

 “小人”与“大人”

                 

   当“小人”越来越多,社会怨毒气氛越来越浓时,你是否依然能够气定神闲地活着、乐着。

生活中的“小人”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地位低贱,心胸狭窄,见识短浅,缺乏骨气和正义感的人;第二层是见利忘义,欺软怕硬,缺乏人格和道德的人。这两种人在生活中,往往都会做出逾越规矩,伤害他人,损人利己,惹人生气的事情。

生活中的“小人”比比皆是,我们有可能被“小人”包围着、跟随着;被“小人”利用着、恭维着;我们也有可能与“小人”一起工作着、生活着;我们也有可能与“小人”共同学习着、思考着。有时候,一不留心,自己也可能做出“小人”之事,说出“小人”之言,写出“小人”之文字。

“小人”其实是相对“大人”而言的。世界上如果没有“大人”,也就肯定没有“小人”;没有“小人”也就没有“大人”。“小人”我们有时候也称之为“小二人”。“大人”我们有时也称之为“大写的人”。

 “小人”不一定是小人物,“大人”不一定是大人物。“小人”有时候是领导,有时候是专家,有时候是学者,有时候是朋友,有时候是亲人,有时候是同志,有时候是偶遇之人,有时候是伟人,有时候是故交。“大人”也同样如此。“小人”和“大人”都没有标签,脸上都没有记号,他们一般性地被人们统称为人。

“小人”的主要表现为,欠钱不还、背信弃义、诚信尽失、欺压善良、压迫弱小、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不守法纪、肆意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的安全、丧失职业道德、言行不一、阴奉阳违。但“小人”在害人的同时,自己生活的并不幸福。

  生“小人”的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用人的劣根性惩罚人的优良性。“大人”越生“小人”的气,“小人”越发得意忘形,越发得志猖狂。

那么,生活中,如何才能不生“小人”的气呢?一是要从内心深处理解,当代每个人都是为了个人利益来处事的。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和他人利益。“小人”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更高级别的法和善,这其实已经是对“小人”的惩罚了。二是“小人”之“德”和整个社会的道德是相互联系的。当整个社会普遍丧失道德时,我们怎么能希望“小人”独善其身呢?三是“小人”常常把缺德,称之为“能”,称之为“本领”,其人性中的“恶”昭然若揭,令人作呕。“小人”得势猖狂,“小人”沾光快乐。四是既然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为什么不小心翼翼,谨慎前行,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坚定地保护自己,防止“小人”之祸呢!

“小人”总是设下一个又一个的圈套,抛出一个有一个的诱饵,开启一扇又一扇的门口,描绘一个又一个的图画,编织一个又一个的谎言,谋划一个又一个的恭维,让你中计,让你迷失,让你失败,让你骄傲,让你穷困,让你上钩。在“小人”所有的圈套中,有一种圈套是最为可怕的,那就是让你成为英雄,让你成为善良,让你成为好人,让你成为贤者,然后,“小人”们在暗地里慢慢蚕食你的肉。

不生“小人”之气,不因“小人”的言行伤害自己,出于污泥而不染,我行我素,练就一身“刀枪不入”的硬功夫,实在是必须的。

 

                                      /木虫               2012-8-1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子的10哲理做人思想,多读开悟,提升自我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是利益交换,哪怕自家兄弟和父母,也是如此”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叶千华随笔九篇
30个社会潜规则,直击人性
论语思想的现代运用---论语贯通28
心理学家:越聪明的人,越明白这三类人不能帮,原因很明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