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任何人不能代替他人做选择

无论公意还是政府,都不能代替这些人做出有关私人财产处分的决定,否则将同样产生社会失序的后果。


    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桑德尔的在线公开课视频红遍全世界,其开讲的第一个故事说的是:一辆无法减速的电车将撞向前方轨道上的五个工人,如果你是司机,发现旁边一条岔道上只有一个工人,你唯一可操控的仅仅是改变这辆电车的方向,这时,你会选择撞向一个人还是撞向五个人?


    授课大厅中不少人举手选择撞向岔道上的一个人。当桑德尔教授再改变条件:如果你不是司机,而是站在桥上的路人,身边刚好有个胖子,如果轻轻一推这个胖子,胖子掉下去刚好可以阻住电车,你会怎么做?此时,那些选择撞向一个人的开始犹豫了。


    不少看过桑德尔教授公开课的人说,桑德尔授课内容中的道德实验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目的仅仅是引发思考,所以撞向五个人还是撞向一个人,并没有对错。这当然是不正确的。因为在桑德尔看来,选择撞向一个人的,是他所批评的功利主义道德观。在功利主义道德观中,杀死五个人和杀死一个人相比,看上去后者更容易让人接受,但是,当桑德尔稍微调整一下故事中的假设条件——需要亲手推胖子下桥时,人们犹豫了,功利主义道德选择立刻岌岌可危。


    桑德尔当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他仅是提出,相对于功利主义道德哲学,还有道德绝对主义。通常印象中,功利主义道德哲学是以直观结果来评价行为的正当性与否,杀死一个与杀死五个人相比,代价更小,因此是正当的,是善的。而道德绝对主义认为,正当与否、善与恶的标准不该由行为结果的代价大小来区分,而是应以先验的道德标准来判断。


    当然,何谓先验的道德标准,又是一笔糊涂账。它实则就是一种假设,在此假设基础上推导出一系列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而这种假设并不明确具体。所以,桑德尔教授本人也未必同意道德绝对主义。比如他自己就发展出一套名叫“社群主义”的哲学体系,一种强调社群经验的哲学思考路径。


    事实上,有关这个故事的选择是可以给出明确答案的。在司法正义中,就不存在模糊空间。无论是亲手推那个胖子掉下桥去阻住电车,还是操作转向盘撞死岔道上的那一个人,都是将一种遭遇强加于另一个人,是对他人生命权的侵犯,属于犯罪无疑,尽管因此救了其他五个人。法庭顶多会在量刑上酌情考虑从轻处罚。


    显然,无论功利主义、道德绝对主义还是桑德尔的“社群主义”,都不会同意为了救其他人就可以杀掉另一个人——因为那样做的后果将更为严重:“决定权”突然如此重要,无论公权力部门还是个人,随时可能决定另一个无辜者的生死,顷刻之间人人自危,人类社会将很快进入丛林状态。


    可以看得出来,不可以为了救更多的人而杀掉少数人,不可以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侵犯少数人的利益,实际上还是符合功利主义原则——因为有更严重的后果。以直观结果判断行为的正当与否、善与恶,并非功利主义本意。


    同时,也自然可以看得出来,不可以为了公共利益而侵犯个人利益,与上述原理完全一致。


    岔道上的那个人是无辜者,任何人不能代替他做选择,否则社会就将失序。很多公共建设工程当中,也会涉及到众多像那个岔道上的无辜者一样的人,无论公意还是政府,都不能代替这些人做出有关私人财产处分的决定,否则将同样产生社会失序的后果。


    哈佛大学公共课堂上桑德尔教授的学生中,最初有很多人选择撞向岔道上的那个人,是做了一个习惯性的简单判断,但当桑德尔教授修改条件时,那些学生很快意识到错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比如认为只要是搞基础设施建设,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为这些公共工程让路。


    事实上,非战争状态下的和平时期,公共利益不能侵犯个人利益。任何以公共利益之名采取的行动,都必须首先征得权利被侵犯者的同意。尽管看上去将会使得公共事业效率降低,但从更长远的功利角度出发,这样才能保护公共利益,却非常值得。


(作者系深商研究会副秘书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分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公正》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读后感
李德顺 | 价值独断主义的终结 ---从“电车难题”看桑德尔的公正论
徐强:唤醒理性的不安
解读哈佛--行为选择的道德困境
思想者李泽厚归来 抛“伦理学悖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