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格尔哲学思想简述(1)

18世纪中国是欧洲的榜样 ,从思想家到平民,中国都是欧洲学习和生活的榜样。如托克维 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 》中所说 ,对于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而言 , “没有一 个人在他们著作的某一部分中 。不对中国倍加赞扬 。只要读 他们的书 ,就一定会看到对中国的赞美,国家只把哲学作为宗教 ,把知识分子奉为贵族 。看到这样的国家 ,他们叹为观止 ,心往神驰 。”

1.黑格尔的思想源头

从利玛窦 1582 年来华开始研究并致中华文化西传, 到1770 年黑格尔出生, 中华文化已经浸染欧洲社会近200 年了。 黑格尔就生活在 “中学西被” 的文化大背景下, 出生在对中国文化持续关注、 热烈追捧的国度中。 因此, 在黑格尔一生中, 他除了深受明末清初以来近 200 年的 “中学西被” 间接影响外,还通过向当世学者学习, 直接研读中国历史文化经典来了解中国文化。

当时在欧洲出版的有关中国历史文化 、典 籍制度的各类读本和翻译本 ,黑格尔大都有所涉猎 ,黑格 尔在《历 史哲 学》 和《哲 学史讲演录》 中提到的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译本有 :《玉娇梨》 (雷慕萨译本)、《礼记》、《易经》、《春秋》、《书 经》、《诗 经 》、《乐经 》。从 他 的议论 中可 以看 出卫 匡 国 (MartinoMartini,1614— 1661)的《中 国上古史 》、冯秉 征 (Joseph—FrancoisMarie—AnnedeMoyriacdeMailla,1669- 1748)的《中 国通 史 》、卫 方济 (Fran9oisNoB1,1651—1729)的 《六部中华帝国经典》他都看过。

不仅如此,黑格尔还专程赴巴黎听法国汉学家雷慕萨的中国文化课程 。他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一 直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通过分析《易经》、《道德经》和黑格尔哲学,不管是《精神现象学》还 是《逻辑学》,不管是其哲学的核心概念, 还是理论逻辑、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的强相关性。

朱谦之先生曾指出, 黑格尔的 “绝对理念” 就是朱熹 “太极”, 认为 《精神现象学》的内在逻辑与《大 学》 “三纲领八条目” 的逻辑 “处处相合” 。

贺 麟先生早在上世纪 30 年代就提出, 黑格尔的 “绝 对理念” 与朱熹的 “太极” 相同。 张岱年先生认 为: “黑格尔的 '最高理念’ 或 '绝对理论’ 实际上就是朱熹的 '太极’, 二者没有什么实质区别” 。

张允熠先生从黑格尔 “正反合” 的辩证思维与 《周 易》 “阴阳辩证法”、 《老子》 “道” 的哲学对比分析中, 指出 “中国的哲学原则———'理性’、 '太 极’、 '阴阳辩证法’, 等等, 自从来到了日耳曼人的土地上, 从莱布尼茨到黑格尔, 终于长成了辩证思维的参天大树” 。 这也难怪马克思会发出黑格尔哲学与中国哲学具有 “共同之点” 的感慨!西方自巴门尼德以来,都把本体称之为“存在”或者“实有”,黑格尔从老子这里获得启发,极其重视“无”之概念。这是西方人所少有的认知。

《道德经》日:视之不见 ,名 日夷 ;听之不闻 ,名 日希 ;搏 之 不 得 ,名 日微。”

黑格尔说 :“'夷 ’、'希 ’、'微 ’ 三个字 ,或 I—H—w,还被用以表示一种绝对的空虚和'无 ’。什 么是 至高至上的和一切事物的起源 ,就 是虚 ,无 ,惚恍不定(抽象的普遍)。这也就名为 '道 ’或理。当希腊人说绝对是一 ,或当近代人说绝对是最 高 的本质的时候 ,一切的规定都被取消了。在纯粹抽 象的本质中,除了只在一个肯定的形式下表示那同一 的否 定 外 ,即毫 无 表 示。”

所 以 ,黑格尔既认为“道”是理性 、尺度 ,又认为道 ”是无 ”,是 含 有肯 定性 的 无”。 “道 ”就是虚 、无 、恍惚不 定 的抽 象 的普 遍。老 子 以 “无”来标示道 ,而 以“无为”和“朴”来标示人性。以 道为本体与本源 、最高的原则和绝对的统一性而开显 有无之间的存在者之世界 ,道是有 和无 的统一。

老子:“有无相生。”——黑格尔说:“……是一个纯粹的无,但无中却包含有,同样……是一个纯粹的有,但有中却包含无。”

他先假定“绝对是纯有”;我们假定它就是纯有,而不加给它任何质。但是不具有任何质的纯有是无;于是我们达到反题:“绝对即是无”。从这种正题和反题转入合题:“有”与“非有”的合一是“变易”,所以说“绝对是变易”。这当然也不行,因为变易必得有什么东西变易。这样,我们对“实在”的见解通过不断改正以前的错误而发展,所有这些错误都是由于把有限的或有界限的某物当成好像可以是全体,从这种不适当的抽象化产生的。“有限物的界限不单是从外界来的;它自身的本性就是它被扬弃的原因,它借本身的作用转变成它的对立面。”

既然“绝对”是“全体”,所以在它自身之外再没有任何东西要它认识了。黑格尔说:“理性即对全部实在这种有意识的确信。”他主张,除全体而外任何东西都不是根本完全实在的。复杂万状的全体,黑格尔称之为绝对。绝对是精神的;《逻辑学》末尾讲的“绝对理念”,瓦勒斯译之如下:绝对的理念的统一,就是理念的概念,这概念以理念的本身作为对象,而且从这一概念看来,客观世界即是一理念——在这客观世界里一切规定均统一起来了(德文原文更难懂)。

老子:“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黑格尔说:“精神总是要通过自力以返回它原来的统一。”

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黑格尔说:““有”的对方,直接地说来,也就是无。总结起来,“有”是第一个纯思想,无论从任何别的范畴开始……,都只是从一个表象的东西,而非从一个思想开始:而且这种出发点就其思想内容来看,仍然只是“有”。”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黑格尔说:“绝对精神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上帝只是最高的本质,此外什么东西也不是。”

老子:“反者道之动。”——黑格尔说:“在辩证的阶段,这些有限的规定扬弃它们自身,并且过渡到它们的反面。……如果单就其自身的性质来看,如何立刻就会转化到它的反面。”

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黑格尔说:“绝对精神不是消极被动或僵死不动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处于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归根复命。”——黑格尔说:“理性产生了一,一产生了二,二产生了三,三产生了整个世界”“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逻辑阶段,绝对精神作为纯粹抽象的逻辑概念,超时空、超自然、超社会地自我发展着。第二阶段是自然阶段,绝对精神转化为自然界,表现为感性事物的形成。第三阶段是精神阶段,绝对精神又否定自然界,先后表现为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客观精神(法、道德、伦理等社会意识)和绝对精神,又返回到自身。”

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黑格尔:“这就需要精神通过正——反——合的辩证法运动,从而分阶段地把种种事物实现出来。一开始,绝对精神是在纯粹的“概念”世界里面运动(正);然后从概念中把自己外化出来,形成了有具体物质内容的自然界(反);经过了一番折腾后,精神扬弃了自然界,结合了前两个阶段,重新回到精神的表现形式中(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黑格尔哲学思想和康德哲学思想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有何不同?
黑格尔的智慧
哲学笔记:黑格尔哲学体系简介
黑格尔哲学思想体系 | 西方哲学史笔记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康德六人各自的哲学主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