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高气爽话“浮”脉(上)

秋高气爽话“浮”脉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

秋何以高?

气何以爽?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明白过,古人为什么说“秋高气爽”。

秋,收也。冬,藏也。

秋收,收的是什么?

入秋之后,地气收敛。天地间阴气下沉,在春夏期间,生发的地气,与下降的天气,在天地间交融生化,生成很多阴阳和的物质。随着长夏的湿气蒸腾加入,天地之间氤氤氲氲,是最悬混的时候。

入秋,地气收摄,天地间的大量阴气、以及生化出来的大量物质下沉,被万物收摄。同时,由于阴气的脱离下行,导致天地之间的阳气也随之分离出来,形成相对的阳有余,而出现阳气清轻上浮。

天地间逐渐澄澈,天气清轻上浮高远,形成所谓的“秋高”;

天地间阴气和大量生化出来的“浊气”下沉,被大地万物吸纳收摄,天地间复归轻灵澄澈,故而“气爽”。

这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内容,在中医里很重视。

其一,秋脉浮。

其二,收摄。

浮脉。

很多人一看到浮脉二字,立刻第一反映就是“浮脉主表”。这是被李老头忽悠瘸了。浮脉,不能“主”表的。可以说浮“在”表,但不能说浮“主”表。此外,浮,也不一定都在表的,也可以在里。

浮脉,之所以在时应秋,就是浮脉中的阳气表现,与秋季的阳气表现类同。都是在阳气相对有余的情况下,出现清轻上浮的这种表现。在天,则形成秋高。在人,在形成浮脉。

很多大家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基础中,蕴含了大量的基本信息。

,描述脉在手指下,有向上走的趋势。既是对脉象的一种描述,也是一种对脉势的描述。

“浮”形成一种脉象表现时,称为“浮脉”。

“浮”形成一种上浮的趋势时,称为“脉浮”。

浮,也有常态和病态之分。

常态的浮,是脉象本身应时、应势而出现的。在该出现的特定时间、或者事件中,就会出现这种脉象。

例如,到了秋季,随着秋气的渐浓,天地之间的阳气逐渐出现“清轻上浮”的表现。正是由于这种阳气的清轻上浮、阴气的分离下沉,促进天地之间阴阳之气的对流交换,所以形成大家熟知的“秋高气爽”的感觉。由于这种阳气的清轻上浮,出现秋季“秋高气爽”感觉,就是阳气升的多一些,形成天高云淡;阴气沉凝的多一些,导致万物收摄而果实的表现;天地间,由于这种阴阳的上下分离,以及天地之间充斥的浊气(指阴阳相合生成的一些可以被万物吸收充养的物质等)的被吸纳收摄,导致天地间比较澄澈,这就是秋季“气爽”的原因。阳升阴沉,浊气消弭,所以天地间表现出澄澈、淡远的气象。(猜猜为什么详细讲这个?)

“浮”的本质

浮脉为阳。是相对的阳有余。有阳气浮动、和阳气壅滞的表现。

天地间秋气(金气)出现清轻上浮的本质,是此时的天地间的“阳气”开始和阴气出现分离为侧重的表现,导致阳气清轻向上(↑)升浮的状态,阴气向下(↓)沉降、收摄,这种状态下,由于阳气的上升脱离增强,导致阴气下沉进一步凝结,从而表现出秋的收摄。是以此时天地间万物基本都会顺应秋气,表现出加强收摄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秋收冬藏”中“秋收”的来源。

脉象出现“浮”的本质,是相关的阳气上升,出现某种因素导致出现的“清轻上浮”的表现。

浮脉

前面说过,天地四时的时令变化,会导致人体出现对应的反应。所以当秋季的时候,人体五臟也会也一样会受到秋气的影响,导致五臟中的阳气,也随之出现清轻上浮。所以,在与之对应的寸口脉,以一样会出现相应的脉象“浮”的表现。这种表现,在正常人体的脉象中,是可以明确表现出来的。而且六部脉表现出来的“浮”的程度,还各不相同。

在正常人的五臟阳气,由于自身五行属性的关系,会导致各臟多秋气造成的影响,出现各自轻重不同的反应。有些部位的脉象就会出现脉形中浮中沉三个区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疏散和清轻上浮的表现;而有些部位的脉象,仅仅在浮部出现一点浅层的疏散和清轻上浮(有些体弱,本臟阳气严重不足或被阴寒阴湿壅困的阳气,则很难出现这种能应时的浮动表现。)例如肺臟阳气,就会表现得更明显一些;而心和肾的阳气,就会相对表现得平淡很多。

这种应四时而出现的脉“浮”,在秋季应该表现的明显一些,并且在右寸肺脉表现得更明显一些。在内经中描述“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 这是肺正常的应时表现(肺平)。

常态的浮脉

常态浮脉的脉象

也就是说,正常的脉“浮”的表现,是那种象微风吹动鸟背上的绒毛那样,微微动动散散的表现。这是阳气在向上轻浮升举的样子。象杨花榆荚飞絮的那种轻浮而升的表现。

常态的浮,是且疏且散的样子。如图所示:

 

但是又能保持并不疏散,只是用这种且疏且散的样子。是向外微微扩展浮散的表现,而没有扩散的实质而已。并且,在且疏且散的终极,还会恢复向下的回落,以入于阴。

这种应秋时的“浮”,会随着秋气的渐盛而表现的越明显;也会随着秋气的渐衰而渐渐平复。

此外,春季,生机萌发,也会出现一些阳气生发、升发的表现。这其中,也会有出现浮脉的表现。例如左关的生机升发,可以出现生机从沉部萌动生发并向上浮动的表现等。

浮脉异常脉象

当非常态出现这种浮脉的时候,基本都是异常的情况。这种异常的浮脉很常见。例如:

一、阳气入侵人体腠理层、太阳层,容易出现浮脉。

原因就是:由于某些阳属性的外邪,在入侵人体浅层(表)的时候,会导致人体浅层的腠理层、太阳层等区间,出现阳气的相对有余。这部分阳气有余,就会在这个区间形成阳气壅滞,从而表现出阳气上浮的脉象状态。常见的有风邪、和热邪的入侵,可以导致这种浮脉的表现。例如:

1、在人体受到风邪入侵太阳的时候,就可能造成人体太阳经层出现阳气的壅滞,而出现脉浮的表现。就是因为在触冒阳属性风邪的时候,风邪入侵到体表,导致体表卫气循行被外来的阳气干扰、壅滞,所以导致腠理层、太阳层的阳气的过剩。阳气过,一般都会形成这种浮脉,或脉势向上(↑)浮动的脉浮。

 

这两种表现,都可能出现在这里。取决于病人原本身体亏损程度,以及受邪的轻重、邪势的盛衰。

2、当受热邪入侵、或某个(某些)臟腑受热的时候,也可能导致其寸口脉对应部位出现浮脉或脉浮。(如下图所示。这里的浮,可能会出现在其他部,不仅仅是这里的寸部的。)

二、阳气壅滞,容易出现浮脉。

原因就是:在腠理层、太阳层、三焦浅层等某些区域,当阳气、卫气等出现壅滞的时候,就会导致这里的阳气有余。而阳气有余,就可能导致浮脉的出现。例如:

1、风寒入侵腠理层、太阳层的时候,就能因为外邪的入侵,导致腠理的封闭,从而导致此处循行的阳气、卫气在其循行通道或区间不能顺畅通行,而产生壅滞。这些阳气、卫气的壅滞,就会导致该处出现阳有余,而出现浮脉。(如下图所示,这个与上面的第一个图的表现差不多。)

 或 

2、当厥阴肝气、少阳胆气、三焦气等亢奋,导致出现某些阳气上逆,形成阳气并于上的时候,也可以出现寸口对应部位脉象出现浮脉或脉浮的表现。

  或 

3、某些原因,导致某处出现阳气壅滞化热而出现疮疡肿毒的时候,可以导致其区间对应的寸口脉出现浮脉的表现。(3的表现与上图2的情况类似。可以出现在不同部位。)

三、某些臟腑出现“阴虚阳盛”、“阳强阴弱”或“阴不潜阳”的时候,可以出现浮脉。例如:

1、当某臟阴虚、血虚的时候,可能导致其寸口对应部位出现浮脉或脉浮。

 或 

2、当某臟阳气不能收摄,也可以在其寸口脉看到其脉浮散的表现。这时候的浮,不仅仅是向上浮动,同时还在消散(如下图所示)。下图中的这个“空”,沉部最下层消失,整体脉向上浮动。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离根”。

这点和前几种情况不同。前几种的脉象中会出现浮脉,但往往随着脉浮的过程,形成脉形在其脉象图的可见的最上层,形成浮脉,并在此区间得以保留,而并不流失消散。

……

所以,总体来说“浮”脉,是一种“相对阳有余的表现。

可以出现在实证中。例如中风、伤寒、中热、疮疡……等症状出现。

也可出现在虚证中。例如阴虚血少、某臟的阴不潜阳、阴阳分离、脱阳等,都可能出现浮脉。

浮脉,可以独立出现。也可以和其他脉合并出现。例如:

太阳伤寒的浮紧、太阳中风的浮缓、中热的浮数、中暑的浮虚、上焦壅滞的浮大、肝气上亢的浮大而弦、失血的浮芤、阴阳分散的浮散……等,都是浮脉与他脉的合并出现。

这里纠正一下:

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说浮脉主表”是不严谨的。这句话,对后世学医之人影响颇大,都简单地接受了所谓的“浮脉主表,沉脉主里”的总结性定论,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习惯性思维“浮脉”就是表证,而忽略了更多浮脉所表示的内涵。所以我们非常反对这种总结性的东西,也反复强调“不许总结”“不许总结”。就是因为很多懒人,不肯好好深入学习,习惯于淘换一点别人总结的所谓精华就以为得,导致对客观存在的内涵反而一知半解。这就误人了。其实《濒湖脉学》中这句“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本身也没有多少内容,能支持所谓的“浮脉主表”的总结。所以这四个字,本身就是不严谨的。

浮脉,就是浮脉。浮脉的本质,只与“阳气”相对过剩有关,而不论表里。

所以,李时珍说浮脉主表”,这个“主”字,怕是站不住脚的。例如“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这三个浮脉,都是表的症状、证候?是“表”在失血?是“表”有虚热?是“表”有极重的劳损?不是吧。那怎么能说“浮脉主表”呢?

浮脉的基本信息很多,在清洗脏腑的时候,会很常用到。更多内容,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脉要贯一
切诊脉象知虚实 - 切诊 切脉 浮脉 迟脉 虚脉 滑脉 - 养生讲堂-中医养生-休闲保健网
诊脉
四圣心源-脉法解-05四时脉体
天地之气,生长于春夏,收藏于秋冬。人与天...
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医论L010——胡希恕讲仲景脉学(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