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如何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生物

2019年12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公布,这标志着高考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推出,意味着高考真正进入了标准引领的新时代,教育考试进入新一轮改革的征程。全国考试和教育都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2017版),首次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由此发端,在2019年高考各科试卷中,学科核心素材的价值已经凸显。可以预见,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将是2020年乃至今后高考的命题主旋律。那么学科核心素养在生物学科中如何考查和体现呢?

高考生物试题设计注重发挥生物学科特质与育人优势,体现生物学科育人理念,强调生物学科习得的必备知识、养成的关键能力和发展的学科素养,积极引导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有益深化,助力推进素质教育。 

(一)加强必备知识的考查。强调必备知识是构建学科体系的根基,是发展学科关键能力的基础。例如,2019年全国II卷第1题考查真核生物物质合成的位置,全国Ⅰ卷第30题考查反射活动,天津卷第1题考查脱氧核苷酸的定位和功能。均指向考查学科必备知识,引导生物学教学注重基础,加强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二)把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是体现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重要落脚点。这是高考生物的显著特征。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涉及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得出结论等维度,此类试题能够反映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科学、规范的语言做出逻辑严谨的表述,是科学素养的基础。试题以学科特色鲜明的科学研究为情境,语言科学、逻辑严密。全国卷试题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综合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实验方案的总体制定能力。“简要写出实验思路”等作答要求对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一定要求,引导学生注重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例如,2019年全国I卷第29题要求考生验证植物在干旱逆境条件下气孔关闭适应性未现的直接诱发因素,考需要根据给定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全国II卷第3题要求考生设计实验探究细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

(三)加强对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进行考查。

保护生态环境是学科素养中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高考生物对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进行考查,积极倡导生态文明。例如,2019年全国II卷第37题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创设筛选能降解土壤污染物细菌的情境,考查考生对微生物分离、培养、筛选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全国I卷第37 题要求考生对高效降解环境污染有机物细菌的分离过程进行深入思考,深度考查对微生物分离、纯化等内容的理解。

(四)加强思维能力和创新性的考查

生物试题设计首先注重基础性和综合性。试题设计依循由浅入深 由易及难、由表及里的原则,试题在阅读长度、思维深度、作答难度等维度进行梯度设置。例如,2019年全国II卷第32题考查考生对遗传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体现高考评价体系“四翼”中基础性考查要求,如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及基因型的判断。其次,强调应用性,促进以致用,如,2019年全国I卷第31题以果园生态系统为例考查食物链、物种间关系等生态系统基本概念,以及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生物防治的实例。此题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功能理论用于指导果园害虫生物防治,反映出生物防治害虫的快速高效、环境友好的特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性导向。再次凸显创新性,提高创新意识,试题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创新试题表述方式、呈现形式、考查内容,增强题目新颖性,体现试题创新性。高考生物试题注重创新性考查,例如,全国I卷第29题要求考生在干旱条件和脱落酸两种因素存在的情况下设计实验验证干旱条件下引起植物气孔关闭的直接因素,基于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反映创新性考查要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1 年高考山东卷生物试题评析
桑建强:新老课程高考内容的比较分析(6)
【权威解析】2019高考全国理综(Ⅰ、Ⅱ、Ⅲ)卷深度解读
2017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评析
2018全国高考理综Ⅲ卷试卷评析
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下全国Ⅰ卷生物试题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