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明讲伤寒①
​陈明讲伤寒①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很多人都知道医圣张仲景,本书就是他集一生的智慧铸就的经典力作。112首方剂,每一个都是结合了多方面的经验总结而成的。中医是如何通过十二经的基础来解释疾病的由表到里由浅入深(例如痛风是足厥阴肝经病故清肝热用龙胆泻肝汤;颈椎病属太阳经用麻黄汤桂枝加葛根汤);辩证论治(例如浅表性胃炎针对寒热症候下药,如幽门螺旋杆菌也是改变菌的生存条件热性体质用寒药寒性体质用热药)。中医看病是如何利用因势利导的法则帮助病人找到病症的根基的(因势利导例如在上者吐之在下者利之在皮者汗之)。
人生活在自然界里,天人相应,体内的阴阳二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阳的升降而升降、消长而消长,以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若违背了这个规律,如作息不规律、熬夜、疲劳等,就会导致阴阳的升降紊乱,发生许多疾病,而这些疾病,又往往具有定时发作的时间性的特点,最常见于阴阳二气交接的时间,如午时、子时等最多(例定时发作的晕厥症、半夜磨牙伴面部痤疮的阳明热加清热的石膏知母)。由年节律日节律来阴阳消长(七天)。掌控阴阳的枢纽是少阳经。方用小柴胡汤有七味药物组成: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胆、三焦经。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黄芩(对药柴胡外散主动黄芩内收主静有出有入)、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生姜(对药入胃主降)、人参、大枣、炙甘草(入脾主升)。可加石菖蒲远志开窍药。柴胡味辛、苦,性微寒,主入肝、胆经。它有三大功能:一是解热作用(解热用量大古人曾用100克),二是解郁作用(疏通气机舒肝),三是升阳作用(胃下垂脱肛)。疏达阴阳枢机是小柴胡汤的作用特色。但有一些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饮食起居不规律如饮食不节制,过食生冷或煎炒油炸之品,熬夜,或者干脆夜干通宵,白天睡觉,因而患气机郁滞的比较多,气机不行走了,阴阳不转动了,于是动不动就发脾气,急躁易怒,失眠,盗汗,五心烦热,口苦(晨起苦重热迫胆汁上溢故清胆热属少阳病),或是神情淡漠,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干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经常躲在家里或没人的地方哭,严重的就导致了抑郁症的发生。往来寒热的更年期综合症这些用小柴胡汤治疗,都有很好的疗效。还治白内障。(肝胆开窍目)小柴胡汤加木贼、蝉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衣。这是一个台湾老中医的经验,他认为,木贼草这个植物,手摸上去有砂纸的涩感,可用擦抹铜、铁等金属生的锈,一擦就掉,很好使。用于白内障,就相当于让它擦除眼球所生的“锈”,白内障不就好了吗。而蝉衣就是金蝉脱掉的皮,这个过程叫做“金蝉脱壳”。中医取类比象,蝉衣是金蝉脱掉的一层皮,所以用它就可以脱掉白内障这层皮。这种看似朴素的道理用到临床上确实灵验。治鼻渊(慢性鼻炎、鼻窦炎)。治感冒发烧。(高烧易发散邪气用汗法配麻杏石甘汤)(输液日久易生寒化湿反不易降温)治颈淋巴结扁桃体肿大用小柴胡汤加牡蛎玄参贝母夏枯草花粉连翘等软坚散结的药。治失眠。(阳不入阴,竹笋汤柏子仁汤)治偏头痛、耳鸣(肝胆热)、耳聋、耳堵(走两侧的病属少阳经)。
柴胡汤里有很多健脾胃的药说明脾胃与肝胆的关系很重要(木克土或克太过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所以治肝胆病先固脾胃或从脾胃病发现肝胆病)
《伤寒论》里的“白虎加人参汤”,是治疗阳明热证的,六经里边的阳明经。阳明经有热症,比如说有大热、口渴,又出汗出很多,脉象也很大,叫做四大热证,所以一般用“白虎加人参汤”来进行治疗。
“白虎加人参汤”有五味药,包括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和人参这五味药。石膏是大寒的药,所以石膏在这里主要是清阳明大热,《伤寒论》里把阳明热证叫做大热,就是说其他经的热都赶不上这个阳明经的热。口渴不解舌红无苔之大热且内热伤阴。
阳明是多气多邪的经,所以它感受邪气以后,往往出现高热的一种状态,就用石膏来清这个大热,另外这里边有热的话一定会有伤阴的现象,即使没有伤阴也要加上养阴的药物(同理没有伤阳也要加上温阳的药物),这是中医里治未病的一种特点(所以不能单纯的补阳或补阴)。知母和粳米这两个就有滋阴的作用,尤其知母的养阴作用特别好。这个方子里边还加了人参跟甘草,这两个药物是补气的,热症伤阴就补阴,再加上补气的药物,体现了中医里“阴阳互根”的理论。
“阴阳互根”说的是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两气,这两气谁也离不开谁,离开阴了,没有阴了,你也就没有阳了,没有阳也就无所谓阴。所以中医治病滋阴可能要加一些温阳的药物,温阳的时候也要加一些养阴的药。
糖尿病的一个主症就是口渴不解,上火了以后他必须有内热,内热伤阴的这样一个特点,我们才可以用“白虎加人参汤”。
“升陷汤”用于治疗大气下陷。大气的学名叫宗气。这个气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气,人说话,看东西,视听言动都是这个宗气来起作用。如果这个气虚了就叫做“大气下陷症”,症状是容易疲劳、胸闷、气短,一说话就好像接不上气,这个中药对于这方面调理比较好。慢性疲劳症一般分三个层次,一是一般的疲劳,就是比较累,比较没有精神,还有的人好像睡不醒似的,但是又难以彻底的睡,睡的时间很长,但是质量不高,起来以后头还是昏昏沉沉的,这一般都是慢性疲劳的一个初级阶段,这个就是中气下陷,补中气就可以。再往下就比较严重,会出现胸闷,心慌,气短,走路上楼就有点费劲,再严重一点就是张锡纯先生说所的大气下陷症,针对大气下陷就用这个“升陷汤”。“升陷汤”一共有五味药物,包括黄芪、升麻、桔梗、柴胡和知母这五味药物。黄芪补气,升麻、桔梗、柴胡都是往上提气的,知母可养肺阴,养胃阴,也可以养肾阴,加知母的原因就是在补阳气的同时又加上养阴的药物,实际上也是从阴中求阳,否则的话可能单用前面的药物反而这个气提不上去,这就体现了“阴阳互根”的理论。
《伤寒杂病论》分成了两本书,分别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本书里边都会有一些经典的方子可以配合在一起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子时(十一点到一点胆主事)丑时(一点到三点肝主事)。《伤寒论》里的四逆散和《金匮要略》里的旋复花汤。这两个方子配合在一起,治疗肝胆病效果非常好。胁痛日久用四逆散不解可加旋复花汤起到肝升肺降的作用。肝升于左肺藏于右(例如右侧胁痛日久用四逆散不解者加旋复花汤降肺气)。肝胆病比较高发,有一些现代的原因。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所以人经常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这样就使人的气积阴阳淤滞,而肝胆是负责气机和阴阳的疏通疏邂的,所以就会导致肝胆的疏泄不利,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肝胆病。第二个原因是现代人经常熬夜,肝和胆正是主半夜这个时候,子时和丑时,子时就是十一点到一点,这个时候是胆主事,一点到三点是丑时,是肝主事。肝主藏血,是供给营养的,如果这个时候熬夜不睡觉,肝脏就会受扰动,就不能很好的藏血,所以熬夜也是导致肝胆病的一个原因。第三个原因是不吃早饭。胆汁主要是肝分泌的,胆是储藏胆汁的。如果早上不吃饭,储藏了一夜的胆汁就排不出去,时间长了就会淤积,容易形成胆结石这些病。
四逆散原本是用来治疗四肢厥逆的方子,四肢厥逆就是手脚冰冷。四肢冰冷并不是因为阳气少了,而是因为肾阳淤堵了,但是肾是主藏的,不能开泄,所以就利用肝的疏泄,来达到疏解肾阳的目的。四逆散中的柴胡是恢复肝的疏邂(开),芍药是恢复肝的藏血功能(收),加上枳实(降)体现了升降出入和炙甘草(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痛重芍药30克甘草6克),从根本上恢复了肝脏的功能。旋复花汤是治疗肝着的方子,但是里面却用了葱管(入肺)和旋复花(入肺胃)两味入肺的中药并茜草(入肝治疗肝着)。养肝重情志早起锻炼。原因是中医有肝升肺降的理论,利用降肺气来达到顺肝气的目的。所以四逆散和旋复花汤配合在一起能够很好的治疗肝胆病。
“麻黄汤”是治“太阳病”的一个药方。从伤寒的角度看,“太阳病”就是一个外感病。感冒引发流鼻涕、嗓子疼痛、咳嗽、发烧、怕冷等系列症状,是因为人感受了邪气,到太阳经了。太阳经是人的最皮表的一个经络,相当于一个篱笆门,所以感冒伤风、受外界的邪气,太阳经往往首当其冲。由于太阳病比较表浅,所以中医又把太阳病叫“表症”,意思就是它很表浅。所以,治疗起来往往就是通过发汗,有时候它很快就会好。“麻黄汤”的主要作用就是发汗。通过发汗的方法,细菌病毒就随之而去了。在中医里面,发汗能力最强的方剂就是“麻黄汤”,用它治疗太阳伤寒症。邪气在皮表的时候,它不光在太阳经,它会影响到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继而影响喉咙,导致声音出现一些问题。邪气淤到肺,实际上这都是太阳病表症,就是太阳病。所以用“麻黄汤”一发汗,再加一个专治声音嘶哑的药物叫“木蝴蝶”,配合治疗。“麻黄汤”里有四味药,包括麻黄、桂枝、杏仁、甘草。麻黄在里面有两个作用,一是发散太阳经的寒邪,同时麻黄又可以宣肺平喘。只要不是虚喘都可以用麻黄。桂枝是帮助麻黄发散太阳经的寒邪,杏仁是帮助麻黄来平喘,甘草起调和诸药的作用。(头痛药用柴胡细辛白芷羌活独活吴茱萸)(胃痛用木香砂仁陈皮半夏)(腰痛用川断杜仲桑寄生菟丝子)(药味不在多在精要对症)。感冒日久外邪随经入里入膀胱经易发感冒引起的急性肾炎(身肿小便不利蛋白尿)中医不治肾治肺膀胱发汗开宣肺气开鬼门既汗法配利膀胱小便不利的五苓散治急性肾炎的浮萍车前子蝉衣白茅根(可食疗),汗出肿消病愈之后保肺调膀胱调肾。
“麻黄汤”在张仲景《伤寒论》原著中主要是用来治疗太阳伤寒症的,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感冒。可是,现在很少有人用麻黄汤来治疗感冒了,其原因跟我们现代的气候、人的体质和生病后求医的程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用此方防汗出太过虚脱,副作用易导致烦躁(温燥导致)
现代人找到中医治疗感冒时,大多已经不是最初的伤寒,有时候往往寒入深处、寒邪化湿。因此,陈明教授在讲到这种情况时,通常会使用《金匮要略》里一个“麻黄加术汤”。例如感受风寒发烧三个月后输液体温下降38度后再不降且舌苔白腻厚(寒湿重)方加苍术化湿且散寒厚朴陈皮(化湿和胃)既麻黄汤+平胃散,则热降。此方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入了白术,目的是发挥白术去湿的作用。治疗湿加身烦痛。“麻黄加术汤”对伤寒症引起的水肿也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原理是因为要治疗水肿,必须要开宣肺气、通调水道。肺通条水道下输膀胱。古人对此法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总结,叫做“提壶揭盖”法。利用“麻黄汤”开宣肺气、下输水道,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效果非常明显。冬病夏治用麻黄白芥子磨粉后醋调贴肺腧穴。(一手搭背中指所指位置为肺腧穴)。秋天肺气开始收藏要早起早睡早起、第一口口水意送丹田腹式呼吸反复30次鼻息30次。水果皮补肺。
人体的成分70%是水,可以说人几乎是一个“水人”,所以要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机体在很大程度上就必须保持水液代谢的平衡,一旦代谢失衡,就容易导致“水”病。
人体内正常的水称为“津液”,参与人体津液代谢的器官主要有肺、脾、肾、三焦、膀胱等,首先,我们喝的水先到达胃,在消化水的过程中脾也一同加入,吸收的水分由脾运转全身,其中由脾升注到肺的水液运行过程是脾输送水液的重要形式,肺主管通调水道到膀胱,肺接纳到水液后,即将水液输送到下焦膀胱,再由膀胱的主子肾脏进行进一步的代谢,而最终形成的代谢废物交由膀胱变成尿排出体外,或交由皮肤变为汗排出,每天如此,日夜不停。喝进去的水在身体里以什么形式存在呢?难道就是喝进去的液态状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若是那样的话,身体内不到处都是水了吗?原来,正常的水液在体内运行必须是以“气”的形式,也就是液态的水必须转变成气态的“气”才能运行到全身,而要将水变化为气,就需要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就是火,生理的火就是人的阳气,阳气的温煦、蒸化作用促使水转变成气,这就像一锅凉水变成水蒸气就必须加火一样,这个过程中医称之为“气化”。
所以如果阳气不足,就会使一些体内的水液不能转换成气,于是停聚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或是停聚在松软的皮肤组织下导致水肿,或是停聚在胸、腹腔导致胸水、腹水,也可能停聚在内脏,形成五脏水病。
所以中医认为水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阳气这个“火”的不足,因此在治疗水肿这些疾病时,加温阳的药物,以促使水尽快转为气运转全身。正如张仲景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那我们应该如何'治水'呢?《伤寒论》治水病可谓层次分明,基本上分为三个层次:化水(饮)、利水、逐水。
当水湿不甚,可以采用温阳化气的方法治疗,就是通过用温阳药或芳香的药将水湿或水饮蒸化掉,犹如天下小雨,刚湿地皮或地之小凹处积水,太阳一照,则即刻蒸发一样,这叫做化湿法、化饮法(用藿香佩兰),再发展用燥湿法(用干燥的药物)
进一步发展用渗湿法即补土(健脾即水坑里添土)用苓桂术甘汤
《伤寒论》中的茯苓甘草汤、苓桂甘枣汤基本属于这类方剂;水湿重甚至泛滥成洪水,或排泄道路堵塞严重,那就要强力疏导泄洪了,这就是中医的利水(挖沟排水)逐水方法了,具有逐水作用的药物有强烈的泻下作用,服用后不仅小便明显增多,而且大便也往往一泄如注,使用时应特别小心,中病即止。《伤寒论》中的十枣汤、大陷胸汤、牡蛎泽泻散属于这类方剂。还有五苓散真武汤术苓汤。痰饮型的眩晕(美尼尔)且脾虚水停用苓桂术甘汤茯苓15-30克(利小便)桂枝10克(性温入心经健脾与肉桂同类一枝一皮)白术10克健脾燥湿甘草3克
“心水病”如何自诊?能否及早发现?心下逆满(胃症状)气上冲胸(心血管症状)
临床辨识此病,当注意色、舌、脉、证的变化。
望色:多见面色黧黑,此为“水色”。病重者,在颧、颊、鼻柱、唇围、下颏等处,或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之黑斑,名为“水斑”。
察舌:舌质淡嫩,苔水滑欲滴。
切脉:或弦,或沉,或沉弦并见,病重者见结代或沉弦不起。
辨证:
(1)有水气上冲之候。病人自觉有一股气从心下上冲胸咽;
(2)胸痛胸闷,夜间为甚,遇寒加重,多伴有咽喉不利,如物梗阻;
(3)心悸,多发于晨起、夜卧、饮食之后,或伴有左侧颈部血脉胀痛;
(4)短气。表现为动则胸闷发憋,呼吸不利,甚则冷汗自出。
药用苓桂术甘汤(内热大者禁忌)配伍。肢冷加附子肉桂,心慌加五味子党参
昨天我们给大家讲了什么是脾虚水停,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说说脾的兄弟——胃。那胃虚水停的表现是什么呢?
有一个50多岁的女性患者,就是这种情况。有浅表性胃炎几年了,还伴有螺旋菌感染,她的症状是不敢喝稀的,一喝水或稀粥胃就胀,而且胀的非常严重,叩一叩肚皮就像敲鼓子一样,晚上影响睡眠,所以她再渴也尽量忍住不喝水,喜欢吃一些干燥的食物,如烧饼、油条等。
到我这里就诊时开始不说话,只是摇晃身子,让我听她胃里的水声,果然有“咣当……咣当”的声音。伸出舌头一看,舌面上尽是水,她告诉我有时不自觉的流出口水。
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呢?《伤寒论》指出是“心下悸”,什么是心下悸呢?心下是指胃,悸,就是悸动不安。心下悸就是胃里悸动不安,有嘈杂的感觉,甚至胃里会听到振水音。当然,水饮为病,舌苔多是白滑的,舌面上有好多水。
临床上见到,属于水饮型的胃病还真不少,有浅表性胃炎的,糜烂性胃炎的,螺旋菌感染的,甚至是消化道溃疡的,都会有这种表现。

《伤寒论》中对这种胃虚水停的经方是什么?茯苓甘草汤是治胃虚水停的有效方剂,凡是水饮停胃的各种胃病,均有良效。
茯苓甘草汤这个方子由茯苓、桂枝、生姜、甘草四味组成,和苓桂术甘汤只相差一味药物,就是生姜和白术的不同,正是因为如此,才被用于脾虚水停、胃虚水停的不同。
白术入脾,有健脾燥湿的功能,所以苓桂术甘汤治脾虚水停;生姜,就是我们厨房里使用的调味品,性温热,主入胃经,有和胃、暖胃、开胃、解表的效果,古人把它称为“止呕之圣药”,通过自身的温热发散效应,可以很好地温化、发散胃中的水饮。茯苓甘草汤里用量最大的就是生姜,所以这个方子治水停在胃。

要是说温阳,我知道大枣也是温阳的佳品。
另外一个治水饮的方子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这个方子就是由茯苓、桂枝、甘草、大枣这四味药物组成,所以也是和上述两个方子只有一味药之差,这里用了大枣。主治奔豚病(中医叫心肾不交即心火虚心脏阳虚肾下寒凉西医叫神经官能症)。(湿气重空腹肚胀酒客者慎用大枣)。
膀胱具有储尿、气化、过滤器。太阳膀胱经膀胱气化失常则用五苓散。为什么叫五苓散呢?就是由五味药物组成,另外里边有两个苓。茯苓和猪苓,是恢复膀胱气化,来利膀胱里的水的。猪苓是一种菌类的药物,为什么叫猪苓呢,是因为这种菌类的药物一般长到大树下,枫树下比较多,它的颜色外边就像一摊猪屎一样,所以叫猪苓。它利水的作用比茯苓还要强,现在治疗泌尿系的一些疾病,不管是泌尿系的感染,还是肾小球的肾炎,包括泌尿系的结石,猪苓都是非常好的药。泽泻,泽泻也是一个利水药,但泽泻这个沥水药它有一个特点,它不伤阴,说泽泻沥水而补阴不足,就说它一方面把多余的水给你利掉,一方面又不会伤人体正常的水,它有这个特点。白术是健脾胃的,白术在这里实际上是起到一个治未来病的作用,同时它又健脾,健脾就促使这个水转移的更快。桂枝在这里就是什么呢,就是一个温阳化气的,就是真正恢复膀胱气化的这样一个,你看前面都是治水的,有防水的,有往下利的,有防止往上冲的,那么桂枝在这里就是什么,这个利水你沥到一定程度,它就有些残余,这种残余必须靠温阳的药物给它蒸发掉,给它温化掉,就像太阳一出来,把地上的水湿给它蒸发掉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桂枝在这里恢复膀胱的气化的。糖尿病水饮型可用。干燥综合症首用养阴生津沙参麦冬玄参等无效后用五苓散效好的临床例证。上病下取(利小便通大便来治疗上病)。灸百汇穴治疗胃下垂。
水液代谢失常不能不谈肾,即使前面说到了那些水病,到最终都会影响到肾,就开始它可能不是,比如脾虚水停,可能发展到最后也会影响到肾,出现肾虚这样一种情况,这是肾虚水停。
因为肾主水,就是整个水液代谢,尽管这么多脏腑参与,最重要的总指挥就是肾,所以说肾主水,肾又是水之根,水的根本,治水的根本。
肺是一个通调水道,肾是一个主气化的,它对水的作用是升腾气化,最主要是肾阳的功能。肾阳是从肾里边发出的这个根,所以叫一身阳气治根本,尤其是肾阳充足的时候,那这个水液代谢就会很正常的运转,即使就是其他脏器出现水气停了,只要肾阳充足,那么这个它就恢复起来就比较快,一般肾阳虚这个水病就是恢复起来就比较慢,所以它是在调节水液里边是最重要的一个脏器。水一般停了以后,它找人体的松软的部位,或者是下边这个部位,就容易停在下边,腿、脚,容易到松软的部位。
真武汤(附子、白术、茯苓、生姜、白芍)茯苓利水是非常好用的,好多方子里边都有它,这几个治水的方子基本上都有茯苓这个药物。有的还有生姜,尤其生姜的皮利水比较好,这个方子其实它最大的一个特色的用药特点就是用了附子了,附子是一个温的药物,就能给体内增加热量的一个药。芍药有两个作用第一有对抗附子生姜的温燥之性,芍药有滋阴的作用,第二它有可以帮助水邪,这个芍药咱们最早的一本中药本草,可能大家都知道,叫《神农本草经》,这个《神农本草经》里边就记载芍药是利小便的。附子是有毒的,它是乌头的一个侧枝,这乌头是大毒了,它的毒性比较小一点,当然我们经过泡制的附子会好一点,但即使这样子我们还要讲一个安全问题,所以尽量我们不要在家里边开药,使用附子的时候,一定要找大夫去开。临床用于肾阳虚水停的高血压。肝风内动的眼皮经常跳,舌苔水滑月经量大排水(阳虚内动)。阳虚水停的中风及后遗症用真武汤
肾阴虚口干舌燥心烦失眠急躁腰膝酸软午后潮热面赤盗汗用猪苓汤(阴虚水停)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
泌尿系的一些疾病,它通淋的作用比较好,尿频、尿急、尿痛,一解小便蜇得慌痛,里边尿道有发热,这个滑石非常非常的好,后世有一个方子用它配甘草,叫做六一散,就是滑石用六份,甘草用一份,它可以治什么呢,就是通过利小便可以治疗拉肚子。
阿胶这个药是驴皮熬制的,为什么叫阿胶,就是用山东东阿县的那个井水比较好,熬制的这个阿胶,阿胶是一个大补,可以补肾阴,补肺这些都是非常好。
脚气可能有好多人叫香港脚,肿痛痒,流水,晚上睡不着觉,有时候脚肿得穿不上鞋,有时候连着腿都肿,这个猪苓汤治疗也是比较好。
从这个作息规律上大家冬天一定不要熬夜,我们说肾是藏精的,精气要内藏于肾,它益藏而不宜漏,不宜泄.冬天护不好肾来年肝不好。
内不治喘外不治癣寒饮咳喘水斑水色水气水苔痰多色白质稀面目虚浮秋冬或寒冷时发作或加重(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形寒寒饮易伤肺(肺为娇脏)寒饮咳喘用小青龙汤加附子(10-18)干姜(12-20)细辛(6-10)。麻黄桂枝干姜(生姜走而不守发散风寒止呕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长期腹泻止血收涩)细辛(发散风寒温里强心心动过缓背部怕冷有毒,水煮30分钟后毒减50%)五味子(偏酸收敛防过度耗散肺气止咳平喘保护心脏泡水6-10还善治小儿遗尿)半夏白芍甘草。
肾在五行属于水,一旦肾精亏损,至春易发下列疾病:(1)易发温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冬不藏精,肾阴亏虚,虚火内生,至春阳气生发,引动内热,则发温病,多见流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2)易发脑血管、筋脉疾病。冬为水,春为木,水生木,肾水能涵肝木,若冬不藏精,至春则不能涵养肝木,导致肝血不足,肝阳上亢,易发中风、半身不遂等脑血管疾病、四肢抽筋、不安腿等筋脉疾病。
大家先看这样一句话,如肾中的水亏虚,不足以制约心火,以至于心火亢炎于上的心烦失眠证,《伤寒论》用黄连阿胶汤治疗,“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黄连黄芩清心火,芍药微寒微酸
陈明讲伤寒①②
这个药方里,很多药我们都讲过很多遍了,可是这个芍药我们好像一直都没注意过。究竟白芍还有哪些作用呢?以下对药
白芍,微酸、微寒,养血柔肝,敛阴止汗,缓急止痛。
白芍——当归,补血养血,用于血虚、贫血病症。
白芍——柴胡,疏肝气,养肝血,用于肝气郁滞,爱生气,闷闷欲哭,喜叹息。
白芍——桂枝,调和营卫,敛阴止汗,用于自汗出,出汗后怕风、怕冷。
白芍——炙甘草,缓急止痛,用于各种疼痛,特别是急性腹痛、头痛,小腿抽筋、妇女痛经等。
这个芍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能怎么用呢?芍药活血入血分
用于手脚冰冷,手脚冰冷是血液循环不流畅,芍药茶以促进血液循环,将体内积聚的淤血排出体外。尤其是女士更为适合。本方常常服也可以预防冻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简称麻杏甘石汤,主要是清肺热,治肺热喘。肺热咳喘往往由肺炎引起,很多人感冒接着会发烧,再过两天变成肺炎,或者一开始就是肺炎,发高烧,往往伴着咳嗽、喘,而且高烧反反复复,就是不退,除了喘得厉害外,还有痰,而且痰都是黄色的,这一点与寒性的痰不一样。舌苔又黄又厚又腻,有一些湿邪,热加上一种湿邪的这样一个特点。于是可以用麻杏甘石汤。由于肺炎往往还有高烧,因此可以加上之前讲过的小柴胡汤,一定要注意先把烧退掉,如果不退掉烧,喘就好不了,对于一个外感病,就是包括肺炎,呼吸道感染的这一种病一定首先得退烧。所以两个方子合在一起用,既可以退烧,又可以平喘。麻杏甘石汤包括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这四味药,麻黄与杏仁是方子里止咳平喘的两味药物。作为日常零食,也可以多吃杏仁,尤其对肺和气管不太好的人而言。石膏是清热泄火的,它清肺热和清胃热比较好,在这里边它主要是清肺热。方子里有一些灵魂药,就是麻黄跟石膏,两者配合得特别好,麻黄去平喘,石膏去清热。在这个方子里,有一个配伍的奥妙,就是石膏的量一定比麻黄大至少一倍以上,比如麻黄用10,石膏至少得用20克,实际上现在大于两倍,一般用麻黄用10克,石膏用到30克。这样的话,麻黄的温燥之性就没有了,就可以发挥它的平喘作用。
张仲景也有很多巧用麻黄的地方,一切实喘对于风寒感冒引发的寒喘,他就配桂枝,热喘就配石膏,前者叫麻黄汤,后者叫麻杏甘石汤。虚喘不能用麻黄(呼多吸少)。有湿邪的他就配薏仁,只要是实喘,不管是寒热都有麻黄,关键是靠配伍。麻杏甘石汤虽然说的是喘,但是它跟肺有关的一些部位很多,比如说肺开窍于鼻,所以这个汤也可以治由于肺热引起来的鼻炎,这种鼻炎的表现是流那些黄浊的鼻涕。
肺主皮毛,所以肺热的话会影响到这个皮表,会出现一些炎症,会出现一些癣,还有痤疮、青春痘,也可经常使用麻杏甘石汤。一切肺热引起的。
此外,《伤寒论》里治疗肺热,还介绍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也是清肺热的,它与麻杏甘石汤的区别在于它是清湿热的。这个湿和热粘到一块难解难分,所以必须加沥湿化湿的药物,这个热才能出去,如果肺里边有湿热,表现在舌苔很腻,而且有些痰很粘,吐痰吐不出来,小便有时候不太通畅,一般讲有湿邪,它不光是一个单纯的热的问题了,它还有湿,就加在一块。这个方子的配伍是麻黄,连翘,赤小豆,生梓白皮、生姜和大枣。生梓白皮这个梓就是梓树的一种根皮,现在这个药源很少,也不上用了,而是用桑白皮代替。这个汤对一些过敏性的疾病也特别有效。
白虎汤由石膏(60克)、知母(20克)、甘草、粳米四味药物组成,具有清透阳明胃热的作用,是中医清热泻火的代表方剂。曹颖浦《经方实验录》石膏用到250克。后世将白虎汤类证总结为四大证:大热(高烧超39°)、大渴、大汗、脉洪大。白虎汤中含有石膏(硫酸钙),石膏是大寒之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石膏的清热作用无与伦比,尤其是治疗外感发烧,更是药到病除,因为石膏不仅寒凉,而且具有辛味,是辛寒药,辛味药都具有能行、能散的特点,所以石膏能将体内的热邪透发出去,不至于因其寒凉而使热邪郁闭于内,不能外达。(石膏15-30克薄荷6克荆芥6克连翘10克芦根30克外感发烧咽痛风热型)知母在本方中有两个作用,一是帮助石膏清热泻火;二是知母具有养阴润燥的作用,入肺、胃、肾经,所以可以在大热证时保护肺胃肾的阴津不受损伤,尤其是保护肾阴免受其害,是白虎汤迅速清除热邪的保证。胃中有热,容易下伤肾阴,因“肾者,胃之关也”,糖尿病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开始肺胃燥热口渴,发展下去必伤肾阴,多尿,甚至导致糖尿病肾病,可以说肾病是糖尿病的一个必然结局。所以,治疗胃热时,要时时刻刻注意保护肾阴。甘草和粳米,益气养阴,保护胃中气阴,制约石膏、知母的寒凉伤脾胃的弊病,白虎汤中石膏、知母是寒药,就借炙甘草、粳米来缓和其寒性。同上,大热最易伤阴耗气,故在治疗大热是一定注意保护气阴,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是中医的精髓。
在热病后期,余热不尽,气阴不足者的虚火,将白虎汤去掉知母,加竹叶、麦冬、人参、半夏,就变成了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适用于急性传染性热病的恢复期,以及低烧久久不退,乏力、口渴、心悸,舌红少苔或地图舌者。
家中自开竹叶石膏汤可用:竹叶10g(清心火清胃火利尿清热),石膏15g~30g,麦冬15g(滋阴肺胃阴),党参10g,半夏10g,粳米15g,炙甘草3g。
大肠,中医称为“传道之官,变化出焉”,意思大肠是主管传导糟粕的,将小肠吸收后的水谷糟粕中的水分再吸收,使之变成粪便,并排出体外。所以,如果大肠有热,首先就会出现大便的异常,临床上基本上表现为两类现象:一是热注大肠后,迅速地损伤大肠的阴津,而由热化燥,表现为大便秘结;一是热在大肠,由于热性急速,使大肠蠕动加快,并迫使大肠内的津液外出,表现为大便泄泻,多见于各种肠炎。对于大肠热导致的腹泻,中医治疗主要采用清肠止泻的方法,可以用葛根黄芩黄连汤进行治疗。黄芩汤白头翁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顾名思义,肯定有葛根、黄连、黄芩,另外再加上一味甘草。最关键的是葛根、黄连两味。
葛根有升阳止泻的作用,是肠道、消化系统的常用药;葛根既入太阳经,又入阳明经,所以身体前后的疾病都可以治,如治头痛,既可以治前脑门痛,也可以治后脑勺痛;葛根通过升阳气的作用,可以治疗重症肌无力症,轻的如眼睑松弛下垂,配合健脾胃的药黄芪、山药、白术等。
许多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葛根也能双向调节,葛根能够生发阳气,又可以舒经解痉。眼睑松弛眼睛睁不开用葛根,眼肌紧张眼睛闭不上也可以用葛根,有些孩子夜晚睡觉眼睛半闭,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可以使用葛根,可加一些钩藤、秦艽等祛风解痉的药物一起使用。黄连(6克)是清热燥湿药,善于清除肠胃中的湿热,且能保护大肠的传导功能,中医称为“厚肠”,所以黄连是上等的“消炎”中药,能够有效清除肠内炎性物质而不损害肠胃。
葛根芩连汤是治疗热性泻利(粘水样恶臭,寒性不消化不臭)的良方,包括各种急、慢性肠炎,只要是大肠有热的,用之即效。这个方子还可以治疗喝酒或过食辣椒引起的泄泻,属于“肠激惹综合症”类,中医称为“酒泄”(湿热较重)。加苍术芩连厚朴
汗脚葛根粉15白酒15ML,煮水洗脚1次/天连用7天

三个承气汤包括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味承气汤。承气汤是顺承肠胃之气,三者中最厉害的就是大承气汤。阳明腑实症有两方面的症状,一方面是有大便秘结的症状,腹胀,腹痛,几天不解大便肚子胀得不得了,还有一组症状是有热,这种热往往是在下午三到五点的时候发热比较多。往往不是太高的热,这两组症状碰到一起才叫做阳明腑实症,因此就用大承气汤。
这三个方子都用了大黄。大承气汤包括大黄、厚实、枳实、芒硝。小承气汤相当于大承气汤减去芒硝。大黄主要是通便(还可活血酒制),可以增加肠的蠕动,通过刺激肠的蠕动来增加排便。用大黄通便时,要当药煎到七八成熟时再下大黄,因为大黄煎煮的时间长后,其成分有些损失,它泄下的作用就减弱了。不能长期大量用。
大承气汤里还有芒硝(钠盐),具有软坚这样的作用,大便太硬,有时候拉不下来,这样用上芒硝比较好,可以软化大便,软坚散结。口腔溃疡或红眼病。
芒硝量不要太大,一般从6克到10克就行。芒硝不需要煎,因为它很容易水,所以等其他的药煎好了,用这个热药汤把它冲开化掉就行了,也可以事先把它用水化开(兑入)。
三个承气汤中通下力量最强的是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实际上是后边两个承气汤,小承气和调味承气的一个加减,它俩合在一起,实际上就等于大承气汤。
阳明腑实症有两组症状,一组是热,一组是大便不通,那么如果这两种症状都有,又有大便不通,发热,口干舌燥,心烦口渴这些症状,热像比较明显,就用大承气汤。如果热像明显,大便不是那么秘结的话,就用调味承气汤。如果热像没有,只是大便不通,腹胀腹痛,就用小承气汤,从临床上来看,最常见的就是大便不通,有时候也腹胀腹痛,所以小承气汤的使用是最广的。还可治疗阳明腑实症的哮喘。
大便干结的原因很多,如果没有腹胀腹痛,只是大便秘结,就像老年性便秘,习惯性便秘这样的类型,还可用麻子仁丸。麻子仁丸用于阴经不足,大肠里边的水份少了,大便干燥引起秘结,用麻子仁丸进行润肠通便(脾约证)这个药物组成有麻仁、杏仁、白芍、大黄、枳实、厚朴,它用蜜做的丸是蜜丸,麻仁要火麻仁,这个属于桑科的一种植物,它有润肠通便的这样一个作用,杏仁可以润肠通便,但是杏仁又可以速降肺气,因此可以通过速降肺气,往下降肺气来达到这个通便的作用,往往仁类的药物富含油脂,都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气秘指大便不干但不好排出要补肺气用大量黄芪)
五脏之间有着怎样的相互协调的关系?在人体脏腑间生克关系的协调上,以及阴阳升降消长的动态变化中,形成了一些功能性的“轴心”、“枢纽”,如脾气的升与胃气的降紧密配合,构成人体气机上下升降的枢纽;
肝气的出与胆气的入,构成人体气机内外出入的枢纽;肝气的上升与肺气的肃降配合,形成一个气机运行的小周天;心火的下降与肾水的上升,形成一个心肾相交的动态平衡。
肾虚肾阴不足致肝阴不足致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用平肝潜阳的天麻钩藤石决明降不下压要补其母即补肾阴加桑寄生川断地黄血压才能降下来。
说到心肾相交,是人体内水火既济的具体表现形式,在维持人体阴阳协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心肾相交的理论渊源于《黄帝内经》,后由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在他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明确提出来,“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心肾相交,水火相济”。
心火亢炎于上的心烦失眠证,《伤寒论》用黄连阿胶汤治疗

此类型多见于久病或房劳过度导致肾阴亏虚,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继而使心火亢盛于上,导致心肾不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中的智慧(四逆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五苓散,猪苓汤,小青龙)
麻杏石甘汤治尿频尿急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咳嗽的六经辩证思路
名医刘志龙:中医治疗“水饮咳嗽”的极效验方
越婢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