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翘楚教授论失眠症的中医诊断、辨证和治疗


 作者简介 

王翘楚,男,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上海市振兴中医药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失眠症特色专科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老中医工作室主任,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名誉所长。




失眠症,古籍记载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其含义与现代医学“失眠”概念基本一致,但对失眠症的理论认识和诊治方药却有所不同,各有特色。近十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失眠症的发病率急剧上升。为了适应临床需求,充分发挥中医药诊治失眠症的特色和优势,我们采用中医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对中医诊治失眠症的有关辨证标准和理法方药规律进行了探讨。



失眠症的发病因素及诊断



病 因

失眠症的发病因素很复杂,古人对不寐的认识按五脏病原论认为本于心藏神立论。按人体阴阳消长,卫气运行说乃由于阳气盛,卫气运行不能入于阴,阴气虚,故目不瞑。按正邪斗争趋势说外感伤寒、温病后,邪气盛,邪正斗争相持不下,致阳气不能入于阴,故目不瞑。古人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失眠的发病因素,大体表现在上述3个方面,无疑对当今临床实践仍具有指导意义。但如何根据现代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在继承前人理论和经验基础上,通过我们的临床实践,再有所新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我们十二年来临床资料的调查,发现当今失眠症主要有五大发病因素即:体质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

诊断标准

按照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结合中国人睡眠生活特点,初步拟定一下诊断标准:(1)睡眠障碍:包括难以入睡,久不能眠,或间断多醒,整夜多梦,似睡非睡或早醒,醒后不能再入睡,或通宵难眠。(2)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2周以上。(3)白天出现精神疲乏不振,或头晕头胀、心慌心烦等症状,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功能。(4)不是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的并发症状。(5)按国际通用的SPIE-GEL量表6项内容(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做梦情况、醒后感觉)检测评分≥9分、<12分为失眠,≥12分为轻度失眠症;≥18分为中度失眠症;≥24分为重度失眠症。中医辨证分型:肝阳上亢、肝郁瘀阻、肝郁化火(或化风)、肝郁犯胃(或横逆)、肝郁犯心、肝亢肾虚六型


辨证与立法、处方用药

理论指导

1人与自然同纪  睡眠与醒寤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同步,而不可分离、违背。《素问·真言论篇第四》、《灵枢营卫生会篇第十八》中关于人与自然同纪,“天人相应”理论有精辟的论述,对当今失眠症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比现代人体生物钟学说,昼夜节律概括得更高一层次,更符合当今临床实际,应该加以充分肯定和深入研究。我们有关“昼开夜合”花叶治疗失眠症的研究,就是以此理论为指导而获得成果。即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人体睡眠与醒寤—植物“昼开夜合”之花叶三者相关,人居其中,可得其所养,受其所约。顺之则生,逆之则害。故“昼开夜合”花叶治疗失眠症有较好疗效。

(2)脑主神明,肝主情志,心主血脉 失眠症是脑功能失衡的一种表现,多因情志而诱发,轻者夜难入眠或早醒,重者气血逆乱,影响心、肝、肾、脾、肺功能,或加重旧恙复发。现代医学解剖生理早已证明,主宰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是脑,而不是心。这一点中西医之间应该加以求同,有利于促进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水平的提高。故提出脑主神明的观点,并探讨其失眠症的病因病机。中医所讲肝有体与用之分,除肝的实质病变与现代医学一致外,肝的生理病理功能表现,实质上是脑的生理病理功能表现。如肝主情志,调达气机,肝开窍于目,通于脑,以及“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均说明肝与脑的关系比较密切。心不是主神明,而是主血脉,它与脑的关系,也是很明确的,脑需要心血的供养,脑的功能才能正常活动。如果心脏功能不好,或上达脑的颈-椎基底动脉硬化、狭窄,就可使脑供血不足,而致失眠。如果脑因情志不悦、精神过劳、受惊吓等而致脑功能失衡,也会影响心脏功能发生神经官能性心脏病。表现为心慌、心悸、胸闷、失眠、心动过速或早搏等。这种情况乃由于脑的功能变化所致,而不是由于心脏自身功能或实质性病理变化的表现。故常有内科心电图检查不出心脏实质性病变,而神经科又查不出脑实质性病变。这类病人我们根据“脑主神明、肝主情志、心主血脉”理论立法,投以平肝或疏肝解郁活血安神之剂,屡收实效这也证明“脑--心”三者之间的关系。故失眠一症其病因源于脑,而表现于“肝”,常波及其他脏腑致使五脏气血逆乱,功能失调,或引起旧恙复发,互为因果而发病,往往症情多样复杂。

从肝论治和五脏皆有不寐

失眠症往往因情志不悦、精神过劳或惊吓而诱发,临床表现以入睡困难,或早醒,或中间间断,多梦易醒,甚则通宵难寐为特征,纯属肝阳偏亢的一种表现,而白天头晕或胀痛,或心慌、心烦、口干苦,或胃脘不适或大便不调等,亦因肝阳偏亢而上亢脑络,则头胀痛。或则犯心,而心慌、心烦、口干苦。或则犯胃而胃失和降,……等等表现,无不从肝而起,再波及其他脏腑,甚至多脏腑功能紊乱,使临床症状多样化,复杂化,故有五脏皆有不寐之说,但其根源不离于肝故临床辨证立法当从肝论治,以治肝为中心,兼顾调整其他四脏紊乱功能,颇能收良效。

五脏皆有不寐诊治

由于上述发病原理,故在临床上以失眠为主症而就诊者,常表现五脏皆有不眠的现象,如肝病(肝炎、肝硬化)患者在发病之后,由于情志不悦而并不寐者多见;胃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炎等)患者,常因“胃不和则卧不安”或“寐不安则胃不和”;脾虚(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慢性腹泻),常因腹泻早醒,或早醒腹泻,互为因果;心病(冠心病、心肌炎、心律不齐)患者常因情志不悦或精神过劳,或感冒后复发胸闷、心慌、心悸、早搏、心动过速等,并严重失眠。心病与不寐,谁是因?谁是果?往往一时难以分清;肾虚(女性尿道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腰酸乏力,尿频,尿急,或失控,尿常规(-),或于绝经前后出现时烘热、自汗、心烦易怒,面色少华、眶下灰暗色斑,常并严重失眠;肺病(燥咳)患者,常因感冒后未能适当休息和治疗,再加情志不悦或精神过劳,而致呛咳阵作,并严重失眠,缠绵数月不愈。

综合上述临床所见脏腑病变多与不寐先后同见,且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其证治当分清主次,分别论治

(1)肝病不寐 肝病不寐有两种:①肝亢不寐,多为单纯性失眠症。主要因精神心理因素引起,连续二周以上不能自然恢复正常睡眠,临床表现如入睡困难或早醒,或中间间断多醒多梦,甚则通宵难眠等特征,属肝阳偏亢的一种表现。可按从肝论治基本方即桑叶、菊花、天麻、钩藤、柴胡、龙骨、郁金、焦山栀、白芍、丹参、合欢皮等加减应用;或单用落花安神合剂口服。一般轻、中度失眠症可获良效。如属重度单纯性失眠症,可采用上述桑叶、菊花、天麻、钩藤等基本方,再配合应用落花安神合剂口服,可增强疗效,相得益彰。②主要由于肝病患者,在患肝病期间精神紧张,情志不畅,多思多虑引起多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伴有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异常或二对半阳性;B超示慢性肝病或肝硬化等。患者在某一阶段常并严重失眠,以失眠为主症前来就诊,按肝病不寐证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有肝功能异常,GPT增高,胆红素升高者,当以清肝或疏肝利胆,或养肝健脾活血安神为主方治之。常用柴胡、牡蛎、龙骨、天麻、钩藤、郁金、菖蒲、赤白芍、丹参、合欢皮等为基本方酌情加减。清肝利胆可选垂盆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焦山栀、茵陈等。疏肝和胃可选旋复花、代赭石、延胡索、金铃子、苏梗、八月扎、青陈皮等。养肝健脾可选制首乌、山萸肉、枸杞子、女贞子、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

(2)脾虚不寐 主要由于脾胃虚弱,长期患慢性结肠炎或肠易激综合征,反复不愈,常因精神过劳或情志不悦,而同时并严重失眠。临床表现以慢性腹泻为特征,一日二到三次,或四至五次不等,便时有腹痛,或无腹痛,大便稀薄,或呈不消化状,无脓血。病情时好时差,反复发作不愈,大便化验(-),直肠镜检查:慢性结肠炎。失眠症状表现夜眠不安,多梦易醒或早醒,醒后不能再入睡,一夜睡23小时,甚则通宵难寐。此按脾虚不寐论治,常以从肝论治基本方加川连、木香、肉豆蔻、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如瘀热较重者,则改用红藤、紫花地丁、北秦皮、焦山楂等。属虚寒者,则用干姜、厚朴等。

(3)胃病不寐 主要是患胃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炎或胃下垂等),常因情志不悦或精神紧张、过劳而引起失眠,以致胃病复发,又加重失眠,互相影响而发病。临床上表现严重失眠、精神抑郁或焦虑,同时并胃脘胀闷不适,或胀痛、或嘈杂、泛酸、或嗳气频作。常用平肝或疏肝和胃之剂。脘胀不适,以从肝论治基本方加党参、苍白术、枳壳或八月扎。嗳气频作则加旋复花、代赭石、苏梗、佛手等。胃嘈杂或泛酸,改加煅瓦楞子、乌贼骨等。苔黄腻,则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川连等。脘痛则改加金铃子、延胡索、台乌药、制香附之类。大便溏薄,加木香、焦山楂,纳呆加生麦芽。

(4)肾虚不寐 主要由于肾气不足,肾气亏虚,三焦气化失司,膀胱通调水道不利,而致尿频、尿急或失控,同时并严重失眠,心烦不安等。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再加情志不悦而诱发。西医诊断女性尿道综合征,病因尚未清楚。临床主要表现则见尿频、尿急不爽,甚则失禁。一夜34次,或78次,白天亦多次,常不敢外出,有时半途尿急、尿频、失控、遗尿。小便色淡黄,尿常规(-)。腰酸乏力,或并脚跟痛,睡不安寐,中间间断多醒,一夜睡23小时。常并心烦不安,情绪抑郁。采用平肝解郁补肾安神法,以从肝论治基本方加黄芪、菟丝子、金樱子、芡实、补骨脂之类。绝经前后,月经紊乱,量少,或经停数月不至,时烘热升火,自汗,而眶下灰暗色斑,心烦易怒,或紧张不安等,并严重失眠者,则以上述基本方加仙灵脾、地骨皮、山萸肉、当归、生熟地、知母等。

(5)肺病不寐 多见于春秋二季,素禀肝木偏旺之体,屡因感冒以后,未能及时调治和休息,或因情志不悦、精神过劳,而致肝阳上亢,或肝郁化火,木旺侮金,肺失肃降,耗伤肺阴,致呛咳无痰,夜卧难寐。临床表现主要为呛咳阵作,时而升火,辄夜为甚。重则咳嗽而引激胸闷胀痛,心烦不安,急躁易怒,口干咽燥,大便偏干或便秘,数日一行。常并彻夜难寐,或仅睡23小时。听诊:心肺无特殊,肺部透视(-)。证属肝郁化火,耗伤肺阴。以从肝论治基本方加银花、连翘、焦山栀、麦冬、北沙参、生地、知母等。并胸闷胀痛改加旋复花、代赭石,或延胡索、金铃子之类。呛咳甚加炙百部、款冬花、桑白皮等。虚热甚加地骨皮。

(6)心病不寐 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心动过速或频发早搏患者,常并严重失眠。主要由于肝郁犯心、心血瘀阻或心气不足引起。临床表现常有冠心病、心肌炎、或心律不齐病史,近因感冒后,或因情志不悦,精神过劳而病情复发,且并严重失眠,一夜睡23小时,甚则通宵不眠,白天胸闷心悸或隐痛不适,心烦不安,急躁易怒,口干苦,苔黄少津,舌质暗红,脉细弦或数,有结代。辨证多属肝郁瘀阻,心气不足,治以平肝或疏肝解郁、益气活血安神,以从肝论治基本方加减,即淮小麦、甘草、苦参、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葛根、川芎、桃仁、红花、远志、灯芯等。

编者按:该文刊载于《中医药通报》2006年第5期。

图片来源:中医科信云门诊系统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中医药通报,本文内容和图片来自网络,本平台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小编删除。转载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脏皆有不寐和从肝论治法
『五行学说』在中医防治疾病上的运用
情志不悦引发失眠,中医“平肝熄风”1方,服用半月便有明显好转
中医肝阳上亢的症状
中医平肝潜阳、活血安神治疗失眠症张某,男...
小儿失眠症的中医病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