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钞票不见了,向谁去喊冤?


日前,四川绵阳警方破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5·26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包括银行管理层在内的犯罪团伙骨干分子15人、查获公民银行个人信息257万条、涉案资金230万元。令人震惊的是,某农商银行支行行长夏某居然向“中间商”售卖自己的征信系统查询账号,价格一般都在数万元。




银行行长监守自盗,绝对不是冰山一角。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在当下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而且愈演愈烈。庞大的“冰山”早就浮出水面,层出不穷的隐私泄露案件,只不过是这些冰山的组成部分,无非大案是冰块,小案是冰渣。在没有强大的法律保障和威慑下,利益链依然会长期缠绕在这邪恶的“冰山”上,零敲碎打的办案缉拿,起不到彻底整治的作用。


试问一下自己,你每天都会接到几个陌生电话吧?有房产中介的、有银行贷款的,有保险推销的、有快递业务的、有电信部门的,其中保不准还有所谓“公检法”、“诈骗”和“恐吓”的。单是面对陌生来电,心怀戒心不堪骚扰的你已经真假难辨,以至于你可能把该接的电话给掐了,不该接的电话给接了,“次生灾害”频发。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们的个人信息,手机号码、QQ号码、身份证号码,甚至银行账号被无数陌生人知晓,甚至利用。如果仅仅是单纯的信息泄露,没有出事,我们也就顶多忍受一下“信骚扰”,而一旦信息被利用,构成了直接经济或人身损失,那么,事情就闹大了。




从大学生遭诈骗致死,到老大妈甘愿被骗;从明星身份证护照航班信息被泄露,到储户账号信息被批发销售,在当下的中国,公民个人隐私被侵犯,已经无非阶层贵贱,贫富通吃,“老少咸宜”。管你有没有文化、有没有身份,你都难逃利益的魔爪。换句话说,只要你能花钱,就能买到你想要的公民个人信息,供你把玩窥视,供你倒卖获益。


在网络信息时代,公民的个人信息采集的确是有必要的,比如快递、网购、物业、银行,一次注册、一张单子、一笔交易,你的电话、身份信息、家庭住址就会轻易被获取。很多人会说,面对可能存在的隐患,广大民众一定要加强防范意识,这些建议固然没错,但是如果只针对这一端,显然防不胜防


公众个人信息泄露的路径有多少?有媒体分相关案件发现,“掌握这些信息资源的快递、网购、物业、教育等机构是信息泄露的源头,而保险、理财、房地产中介等行业以及职业倒卖人则是这些信息的主要购买者。这还不包括民航、通信运营商等更加庞大的行业产业体系。”可以说,采集或接近个人信息的机构和部门等,均有可能成为公众个人信息泄露的出口。




采集机构有责任,也有义务保管好这些信息,从契约角度讲,采集就意味着一种承诺、约定。但是,屡屡发生的信任崩塌,正是从这些“内部人”开始,他们恰恰是骚扰、出卖、诈骗公民的罪魁祸首。他们的“监守自盗”、“唯利是图”、“诚信缺失”,直接导致了目前的乱象,我们不能只把责任推到老百姓的“防患意识”缺失上。


有人会说,信息泄露在其他国家地区也都有。有人的地方,有利益的地方,类似的事件当然会发生。但是,请试问,我们如此大面积的倒卖信息,无孔不入的骚扰诈骗,层出不穷的泄露事件,是不是到了该反思拷问的时候?你我早就都被扒光了!


公民个人信息案背后无非是利益在作祟。如若斩断这条庞大坚固的利益链,除了行业自律,从根本上看,还是要强化法律惩处。唯有拿起法律武器的保护,才能给予公众个体以安全感,社会才稳定有序。




不过,据了解,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中,尚无专门而详尽的社会信用和隐私保护的法律,仅有《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但对泄露公民信息要承担何种责任,并无具体规定。


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钞票不见了,向谁去喊冤?公众不被随意打扰、肆意侵犯、恶意欺诈,这本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如何切实保护公民利益和隐私,路漫漫其修远兮!



作者:闫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57万条公民银行个人信息泄露 银行行长卖账号
江苏检方揭秘个人信息泄露路径:首先是我们自己
银行员工教我钞票折一折,3秒就能辨别真假,10个人有9个人不知道
窃取个人信息有多疯狂?5分钟搞千个银行卡密码
人的8大特征,遇到了,要尽量远离!
君子和小人的10大区别,看看身边谁是小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