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肠的结构和功能(图)

大肠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并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再有度排出的器官。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是消化道的下段,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形上与小肠有明显的不同,大肠口径较粗,肠壁较薄。
成人大肠全长约1.5m,全程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大肠起自回肠,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五部分。
盲肠
盲肠为大肠起始的膨大盲端(管道死端),长约6~8cm,位于右髂窝(盆腔右侧)内,向上通升结肠,向左连回肠。回、盲肠的连通口称为回盲口。口处的黏膜折成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皱襞,称为回盲瓣,此瓣具有括约肌的作用,可防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入小肠。在回盲瓣的下方约2cm处,有阑尾的开口。
阑尾
阑尾形如蚯蚓,又称蚓突,上端连通盲肠的后内壁。
阑尾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参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担负着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功能。阑尾还能分泌多种物质和各种消化酶,以及促使肠管蠕动的激素、与生长有关的激素等。
结肠
结肠是介于盲肠和直肠之间的部分,按其所在位置和形态,又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
结肠具有类似小肠的蠕动,但其频率较慢。结肠的另一运动形式称集团运动,这是一种进行很快且移行很远的强烈蠕动。这种运动每日约发生3~4次。通常发生于饭后。集团运动常自横结肠开始,可将一部分大肠内容物一直推送到结肠下端,甚至推入直肠,进而引起便意。
直肠
直肠为大肠的末段,长约15~16cm,位于骨盆内。上接乙状结肠,下端以肛门而终。直肠有吸收、分泌和排便功能。可以吸收少量的水、盐、葡萄糖和一部分药物,也能分泌黏液以利排便。
肛管
肛管是直肠穿过盆膈(封闭骨盆下口的筋膜)后至肛门缘的一段肠管,其上段的黏膜形成6~10条纵行的黏膜皱襞,叫肛柱。各柱的下端有半月形的小皱襞相连,称为肛瓣。在肛瓣与相邻二柱下端之间有小凹陷,称为肛窦。各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连成锯齿状的环形线,称为齿状线,为皮肤和黏膜相互移行的分界线。齿状线以下的环形区域,称为肛梳或痔环。痔环和肛柱的深面有丰富的静脉丛,此处如淤血扩张则易形成痔,在齿状线以上者称为内痔,以下者称为外痔。肛管的主要功能是排泄粪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消化管(六)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
肠道的解剖图
【习题答案】消化系统-下消化道
胃肠道-B超常用诊断模板
消化系统生理解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