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王羲之和颜真卿是如何做到的?

密不透风,疏可跑马,喜欢书法的朋友对这句话自然不会陌生。特别是在书写行书的时候,为了写出神采,就要在结体处理上体现出疏密的变化。具体如何写出这种疏密的变化呢?王羲之和颜真卿是如何做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王羲之是如何体现出疏密的对比的。就拿下图王羲之《兰亭序》之中的这个“足”字来说吧,王羲之在处理这个字的时候,将上面的部分尽可能的压缩成扁平状,到了下面的时候,又充分的向下伸展,从而形成上收下放的变化效果。这个“足”字为啥精彩?抛开用笔不说,这种疏密变化的处理也为这个字增色不少。

在王羲之的行书中,这种疏密的变化是局部的,是体现在细节之中的,需要用心观察才能注意到。比如下图的这个“将”字,之所以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下面那个“点”的位置是关键。王羲之为啥将这个“点”下移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在中间形成大片的空白,和上方的紧凑形成一个明显的疏密对比。

看完王羲之的行书,我们再来看看颜真卿是如何处理疏密关系的。下面的这几个字取自颜真卿的行书经典《祭侄文稿》。就以这个“覆”字为例吧,颜真卿在处理这个字的时候,故意在下方的中间形成了一大片的空白,为啥这样做?个人认为,主要还是为了体现出疏密上的变化。试想,如果把这个字的下面两部分紧紧靠在一起的话,理论上是没什么问题,但是从视觉效果上讲,就会少了几分空灵的感觉。

在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中,类似“覆”字这样的处理方式处处可见,并且比王羲之的行书还要明显一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祭侄文稿》的全文进行细细的品读,如果能在其中找到一些感觉的话,对我们的行书结体是大有帮助的。

看完王羲之和颜真卿的行书,你会发现,作为书法史上的两大高手,他们的行书之所以精妙,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细节的处理上。正所谓制造矛盾,化解矛盾,只有写出变化,形成对比,才能写出行书应有的神采。

我们在学习行书的时候,无论你是学王羲之还是颜真卿,甚至是别家,都要观察到其中的细微处,精彩的地方也正是来源于这些细节的变化上。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及时的用脑总结,将那些有特点的地方牢牢的记在心中,这样才能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书结体有啥诀窍?颜真卿:密不透风,疏可跑马
书法,字的大小、疏密相间,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章法天成
硬笔书法练习宝典之 行书间架四十九式
[行书]王羲之圣教序笔法结构一:疏密
中国书法圈丨 图解颜真卿《祭侄文稿》疏密变化27例
天下十大行書【圖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