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君山专栏 | 董艳丽:​循道老君山

循道老君山

■ 董艳丽

东周末期,国道衰落礼崩乐坏,守藏史李聃辞官西行,骑青牛来到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拦住,用近一个月的功夫写下了洋洋五千言的经书一部,后人称之为《道德经》。

老子是泱泱华夏第一个辞职旅游之人,如果他老人家知道两千多年之后,有一位女教师和他一样,写了辞职书潇洒出行,恐怕会莞尔一笑。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写完《道德经》的老子辞别尹喜,继续西行,司马迁说老子“莫知所踪”,我宁愿相信他到了老君山。

话说当年老子李聃倒骑青牛悠悠前行,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带他出关后沿东南而去,忽一日,到了一个神奇之地,李聃抬头一看,只见面前矗立一座山,山高百尺,亦秀亦险,主峰顶天立地雄踞一方,四周绵延群山环抱而坐,似是讲学布道之场,老子顿时两眼放光,拍拍青牛说:“此乃老夫之圣地,快快停下。”忽然,轰隆一声,从前面钻出了一个矮胖老儿,朗声说到:“圣师在上,请受我一拜,我乃此地土地,奉上天之命在这里等候多时,请圣师跟我来。”说罢,一个利索的跟头翻出好远,老子连忙跟上,没多久就来到了山顶,极目四望,只见八百里伏牛山连绵起伏,九万里洛河水浩浩汤汤,青山叠叠绿树泱泱,忽见一鸾鸟飞过群山,绚丽多姿。老子捻须而笑,划地为宫,从此在此山住下,修道养生。

老君山原名景室山,位于九朝古都洛阳西北的栾川县,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骚客的旅游打卡之地。老子来到这里,参学布道,广收门生,老君山渐渐成为道教圣地。

行走在景室山的崎岖山道上,老子边走边给弟子讲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弟子一脸迷茫,百姓为啥会变成刍狗?老子放慢脚步,深邃的目光看向一望无际的大山深处,仿佛自言自语,又如给弟子解释,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对万物一视同仁,没有偏爱;真的圣人,也一定会对百姓一视同仁,没有偏爱。上天的四季变化,风霜雪雨,大地的草木枯荣,花开花谢,无论富贵贫穷,都要承载。正如我们住的这座山,山林茂密、生灵活跃,夏有阳光,冬有白雪,万物皆安,实乃道同。弟子若有所思,紧随其后。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子的胡子白了又黑,黑了又白,弟子们也换了一茬又一茬。转眼间过了几百年,世间已进入北魏时期,这个朝代出了一位明帝,北魏孝文帝拓跋珪,这位加速少数民族汉化的皇帝,把首都迁到了洛阳,接受汉化,学习文化,最喜佛教道教,甚至在景室山上建起了老君庙,募集一批道家学者,继承老子衣钵,讲习《道德经》。

唐朝的天子姓李,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的长河里找到了姓李的老子,便笃定地认为李聃就是他们的老祖宗,那么《道德经》就成了唐朝皇室的最高教材,景室山也沸腾了,天下仁人志士都循名而来,学习研修,唐太宗更是亲笔赐名景室山为老君山,从此老君山便享名天下,每天香火缭绕,香客成串。李世民可不是一般的皇帝,毛主席曾经给与他高度评价:“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当年李世民率兵营救隋炀帝,插旗擂鼓,虚虚实实,不费兵卒不要战火,不以兵强天下,真的是熟读了《道德经》,深知其中奥妙,才得以胜利。继位之后,他大刀阔斧、精兵强政,立言纳谏、深得民心,必定是深得老祖宗真传,读到了经书箴言,明白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放下了“我执”,走出了自我,才得了民心,得了天下;知道了老子的三宝,一慈二俭三不敢为天下先,才有魏征常谏,贞观之治。

明朝是老君山的鼎盛时期,明神宗诏御老君山为“天下名山”。神宗皇帝的懒朝怠政,也许是深受老子清静无为的思想影响。“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统治者最高明的领导方法就是无为而治,百姓之所以有饥荒,大都在于赋税过重,以至于国家难以治理,换句话说,正是统治者过于干涉、妄为所导致的结果。治大国若烹小鲜,如果一味地折腾,老百姓必经受不起,起而反之。神宗深得其宗,他勤读史书,放手文臣武将,励精图治,让百姓自治,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其实,在历史上,神宗万历皇帝是一个矛盾人物,有人说他是史官眼里的桀纣,百姓嘴里的尧舜。生活在万历年间的文人顾梦游有诗曰:“余生曾作太平民,及见神宗全盛治。城内连云百万家,临流争僦笙歌次。”在顾梦游的眼中,万历时期就是中国的太平盛世,这样的太平盛世,与老子的清静无为之官道或许不无联系。

历经沧桑的老君山,如今是换了容颜。上山路上有盘桓在半山腰的十里画屏,山顶上有太清宫、十六院、经堂、三清殿、老君庙等十余座庙宇,新整修的金顶在阳光下熠熠发光。站在老君山的最高峰,似乎能听见老子的轻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山门口的老子铜像,面带微笑,手捧《道德经》,泰然而立包容天下,对每一个前来朝拜的人和颜悦色说道论道。想必九天之外的太上老君,每天一定要做的早课,就是站在云台之上,俯瞰老君山,看它的沧海桑田、前世今生,间或双手一指,给它些天道恒昌。

2007年,有一个叫杨植森的人,来到了老君山,大山深处有一股生生的力量攫住了杨先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走在蜿蜒不平的山道上,老杨的心里千万遍地回响着这句话,抬头看,满山苍茫一碧万顷,凝神望,似乎看见老子金身从群山之中冉冉升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句句金石之音在大山之中袅袅回响,老杨一下子豁然中开,脑子里飞出一个字:干。

一个字孕育了千般力量,15年时间,老君山完成了绝无仅有的华丽蜕变。围绕那一座座陡峭的山头,一条山中栈道悄然而至,似一条银蛇盘旋而上,人们给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十里画廊。行走在这十里画廊上,冬赏白雪,秋看红叶,春有百花,夏来蓊郁,步步有景,处处留名,和张家界的十里画廊南北相望,遥相呼应。山顶上的道观群巍峨壮观、接天连日,每当旭日东升,老君金顶在朝霞的映衬下熠熠生辉、灿若仙境;大雨过后,云海四起,金顶若隐若现,恍若天庭;白雪覆盖金顶,景色更是迷人,恰如老子头戴金冠披衣稳坐,求仙问道指点河山。

有人说,如果你夜登老君山,在万籁俱寂之时,准能听到老子的吟诵。你听,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绵绵不绝,似玉如琢。

两千多年的修行,老子把《道德经》的精华都刻印在老君山的沟沟壑壑里了。

老君山之道,道在老君山。

编辑:宋颂▶审核:王冉 ▶终审:孟玉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朝廷恩赦——憨山大师传【连载67】
问道老君山(二)
马春歌 | 结 缘 老 君 山
专题| 2.《道德经》与丹道修炼漫谈 (13)
【修真问道】中间断窍,盘俯不立
要想读懂老子《道德经》必先读懂其弟子文子的《通玄真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