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能源后市场要变天:主机厂集体抢卖保险 电池厂下场搞维修
userphoto

2023.10.26 重庆

关注

出品丨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作者丨韦燕玲

打开社交媒体,输入“新能源”、“汽车保险”等关键词,你可以轻易地找到不少吐槽“保费贵”、“出险后被拒保”、“换个电池包花了近10万”等类似的帖子。

这是不少电动汽车车主们在经历的日常。

不久前,重庆的一位车主因为电池出现了异常,需要进行更换电池包,结果4S店给出的报价近10万元,而该车主驾驶的电动车指导价却只有11万元。在走保险流程时,甚至遭到了保险公司的拒赔。

2023年,电动汽车车主们仍然在面临着这样一个性价比的伪命题:虽然用车成本较低,但贬值率、后端维修、保险等方面的成本却显著高于燃油车。

据北京某4S店的工作人员称,该店的新能源汽车的维修客单价是传统燃油汽车1倍多,维修工时费也是燃油车的2倍。

在油价飞涨的日子里,电动汽车曾经以充电便宜这一因素吸引了不少渴望降低用车成本的消费者。

但当碰上维修、出险、续保等问题时,高得令人咂舌的账单让部分人“后悔了”,觉得“根本不便宜”,“对电车没有热情了”。

车主们叫苦不迭,但保险公司也觉得自己在当冤大头。

中国太保2023年中期业绩会上,太保产险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新能源车险业务就是亏本买卖,公司的在该业务上的成本已经超过了100%。

据申万宏源的研究报告,目前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接近85%,大部分险企的新能源车险业务处在盈亏线边缘,亏损压力较大。

而在车企端,有的闻着味就发现了市场的机会——成立保险公司、建立新能源专用维修站……新能源主机厂、电池厂们已经悄悄把手伸向了庞大的汽车后市场。

01车主『保费贵』 险企『还是亏』

张水是小鹏P7车主,去年6月刚刚提车,新车上保险花了5000元。但开了没有几个月,就因为蹭到了车辆底盘而更换了一整个电池包。

“当时我的车底盘上只有一道小凹痕,没有开裂,也完全不影响使用。”但售后人员告知他,如果要走质保,就必须更换整个电池包。最后出了险,保险公司赔了将近8万元,与整车售价的一半已经非常接近。

有了去年更换电池包出险的“案底”,张水已经被好几家保险公司拒保,而愿意承保的公司开出的保费也是令他难以接受,“除了基本的之外,还添加了好多附加的险种,保费要上万元。”

但是否出过险也并不是电动车保费上浮的唯一决定因素。

车主余非去年前提了一辆比亚迪唐EV,到手价近28万元,上了5500元的保险,尽管一年驾驶期平稳度过,没有出过一次险,但今年保险公司给出的保费报价仍然涨了1600元左右。

搜狐汽车在询问某保险公司销售时得知,新能源汽车首年的保费一般会比同价位的燃油车高近20%左右,其中纯电动汽车又会更高一些。

比如售价区间15.69万-17.49万元的小鹏P5,北京地区首年保险费用在6000元出头(包含交强险、100万元的第三者责任险、车辆损失险、不计免赔、自燃险和涉水险等商业保险);而同等价位的燃油车本田雅阁,首年费用平均在5000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前不少车主在购买新能源汽车仍然可以享受补贴,但是在计算保险费用时,一些保险公司会参照出厂价来定车损保险费用,这也是新能源车主们感觉保费较贵的原因之一。

但保费“暴涨”了,为何保险公司仍然在喊亏?

一是出险率高。

“新能源车出险率高出燃油车出险率近一倍”,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在2023年上半年业绩会上直言,在高出险率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车险的成本已经超过了100%。

高出险率与新能源汽车的车辆特点挂钩。比如不少当前流行的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将动力电池直接安装在车辆底盘上,电池受损的风险就大大提高。

而作为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一个零部件,动力电池又十分“金贵”,稍有受损,就有起火自燃等风险。因此对比过去燃油车使用时,底盘有些轻微剐蹭都不打紧的情况,新能源汽车一旦底盘有刮擦,就动辄得花上数万元对电池包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二是赔付金额高。

比如特斯拉推行的一体化压铸技术,虽然能够帮助车企降本增效,但在车辆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一些剐蹭、碰撞事故,就不仅仅是更换部分零部件那么简单了,维修的成本也会大大提升。

比如定价在25-30万元区间的特斯拉Model 3,就曾传出因为发生了一次剐蹭和小碰撞,但因为车辆采用了一体化压铸、三电高度集成等,后续的维修成本竟然接近 20 万。

除此之外,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尚未建立起通用的行业标准,各种车型之间所采用的零部件,包括三电系统及各类传感器等配件五花八门,后端维修起来的难度和成本也大大增加,这也导致了保险公司赔付金额水涨船高。

不过即使保险企业尚未能从新能源车险业务中榨出油水,但其带来的营收增长却已经很可观。

以中国最大财险公司人保财险为例,2022年,其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达206亿元,同比增长72.7%;2023年上半年,人保财险承保新能源车282.4万辆,同比增长54.4%,保费收入126.3亿元,同比增长54.7%。

可以说,新能源车险现在仍然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并且现在也正是各家在争抢份额的阶段。手握“杀器”的主机厂们也开始挤到了这条赛道当中来。

02主机厂抢卖保险

从本质上来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当前新能源车市“只管卖车,不管养车”的现实。

目前,国内的汽车服务市场规模仍然处于增长期。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22年中国汽车服务市场规模已达1.2万亿元。而新能源汽车在汽车保险、车辆维修保养等汽车后端服务市场目前存在着极大的需求缺口。

根据德勤发布的《从新能源车险看财险经营模式变革》,随着新能源车产销量的高速增长,引发了针对新能源车的更多保险需求。

而在当前新能源汽车保险费用水涨船高的局面下,对于车主而言,更贴合新能源车辆本身特点的,更有性价比的保险已经成为了刚需。

传统的保险公司在对车险报价时,会依赖能掌握到的“车辆本身定价”、“出险次数”、“行驶里程”等数据来进行定价。而在掌握车辆数据这一方面,新能源车企确实更有优势。

根据搜狐汽车统计,目前已经有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理想等新能源车企纷纷布局保险业务。

今年年初,比亚迪则全资收购了易安财险,并将其更名为“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而蔚来也在不久前被曝光收购汇鼎保险经纪公司,将其更名为了蔚来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作为电动汽车TOP梯队选手的特斯拉,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布局了保险业务,马斯克曾表示,保险将成为特斯拉的主要产品,并且保险业务价值将占整车业务价值的30%至40%。

新能源车企在用户数据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比如通过智驾系统、车机软件互联等方式,车企在云端能够掌握用户的大量数据(当然这也存在隐私方面的问题)。

凭借着信息优势,新能源车企就可以在定制车险产品时,更为全面的考虑到各种因素。如果能够借此降低自家品牌汽车的车险保费,无疑也是一个隐型的“促销手段”。

03电池厂争做维修

除了保险之外,有的玩家则盯上了维修服务。

如前所述,造成当前新能源汽车保费高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动力电池包维修更换的成本非常之高。

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包括电池、电机、电控),基本上在出现意外事故时往往都粗暴地采取了“以换代修”的解决方案。这其中尤其以动力电池包最为“娇贵”——动辄就是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维修更换费用。

与燃油车时代不同,动力电池的保养、维修、甚至是回收都不再是各种汽修店的“专业”,粗暴的以换代修,很有可能也是无奈之举。

在这种背景下,电池企业的角色则比较微妙了。

今年7月25日,博世汽车售后与宁德时代首家双品牌授权新能源汽车维修站在重庆正式开业。

该授权维修店占地约2400平方米,主要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综合、专业的维修服务。

据悉,宁德时代主要提供电池后台预警、报警流程,帮助维修站提前对车辆故障进行云端诊断,主动预判或识别故障。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中成本最高,也是最“金贵”的零部件,绝对是新能源汽车维修过程中的一个重点。而宁德时代等电池厂商,亲自下场做电池维修售后,也不失为一个专业对口的赛道。

除此之外,电池回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搜狐汽车统计发现,当前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头部动力电池厂商们的“标配业务”。在2022年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厂商中,所有厂商都布局了动力电池回收业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修不起、养不起”:政策、主机厂联手整治“电动爹”
新能源车:保费上浮,销量还涨了?
里程焦虑未愈,新能源车主再添车险焦虑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的编者见解
新能源汽车专属车险即将出台 专用条款将解决哪些问题?
电动汽车车险带来购车纠结 保费更贵电池不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