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湖依旧烟波在——寻根大运河札记.​3月19日

3月19日

今天是“寻根大运河”活动江南运河段采访的第二天。

    无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蔡文煜,无锡市政协文史委主任丁坚、副主任袁彬彬,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高燕,市政府新闻办外宣处副处长顾志坚等领导热情接待了我们。上午,我们与无锡市地方文史专家杨建明、曹荣之、沈大授、夏刚草、辛道刚等座谈。下午,我们进行实地考察。但我们没有去看著名的天下第二泉,更没有时间一览太湖春色,而是直奔惠山泥人厂和无锡运河示范段。那里有与杨柳青年画连年有余渊源颇深的大阿福和当地运河保护开发的经验,我们要抓紧时间。

下午,南方的雨为我们的行程平添了几分考验,雨中张秋领、田健、温权脱下衣服裹住摄录器材一路飞奔。但这并没有耽搁采访摄录。

大阿福与“连年有余”

说起中国民间艺术中的胖娃娃形象你一定会想到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作“连年有余”和无锡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大阿福。都是莲花簇拥下的胖娃娃怀抱着大鱼,都有连年有余之寓意。他们间是否有某种渊源?或许,我们能由此探知杨柳青年画娃娃的身世。

记者在无锡市泥人厂做采访

自佛教传入,表现莲花化生的宗教形象便传入我国,汉魏时期就有了表现莲花化生的瓦当。后来,“化生”从佛教理念变为民间活动,其形象也从得道成就者变为“化生儿”,成为了妇女于七夕求子的媒介,原型就是佛教童子。但这时的“化生儿”是蜡制的,直到宋代开始有了泥制的“化生儿”。这个过程中,“化生儿”与磨罗(有人认为是释迦摩尼出家前的儿子,后成为阿罗汉的罗罗;也有人认为是佛教音乐神摩罗伽)形象结合。而随着宋室的南迁,这一风俗也被从开封带到了杭州。那时杭州已经有了七夕时供奉磨罗泥人的风俗。据记述南宋杭州旧事的《武林旧事》讲,七夕时杭州“小儿多衣荷叶半臂,手持荷叶,效颦磨罗”,而民间亦多塑这种形象的泥人。这应是经典的持莲花童子的艺术形象了。后来泥塑磨罗孩儿更是出现了多种可爱的造型。乃至出现了怀抱鲢鱼,寓意连年有余的大阿福形象。

看中间的大阿福,简直与杨柳青年画的连年有余娃娃一模一样

我们知道,杨柳青年画的形成与古代南方艺术家北移密切相关。我们不难推断,应该是他们把拥莲花抱鱼娃娃的形象带到了北方。而此时,这一形象的载体再次发生改变,成为了年画形象,而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华民间文化的最亮眼名片。通过查阅史料和对大阿福的实地考察,我们厘清了杨柳青年画娃娃,特别是“连年有余”题材的源流。应该说,“连年有余”年画娃娃与大阿福泥娃娃是同一根脉,只是年画娃娃改变了载体,大阿福没有改变;而年画娃娃的形象定型较早,其拥莲抱鱼的“化生儿”形象变化不大,而定型于清末的大阿福的形象则开始游离莲花,所抱的也更多地趋向于麒麟等吉祥物。可以说他们是同一历史根脉上的一对民间艺术姐妹花。

无锡人咏稍直口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雅士曾在西青地区留诗。“寻根大运河”活动开始至今,我们又发现过去不为西青人所知的古人吟咏西青的诗词四十余首。去年笔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一首《泊天津稍直口》诗,诗是无锡人所作。诗曰:

  名津稍直一舟横,

  野旷谁知夜几更。

  山月徘徊人独立,

  海天寥落雁孤鸣。

  河流东下烟波远,

  风阵西来草木惊。

  有酒欲斟斟不得,

  边防民瘼正关情。

  此诗作者名叫顾彦夫,字承美,无锡人。明正德五年中举人,嘉靖己丑举进士,在南京为太常博士。期间,顾彦夫深得当时的著名学者吕仲木的器重,想推荐他为国子监监丞,但没有成功,而就任瀛海别驾,再后来又做了河间府通判。当时官场贿赂腐败常见,而顾彦夫却秋毫无犯。这是因为他内心充实深沉,不为利禄所眩夺。也正因此,他的文章不仅文笔好,而且都非常有见地。

话说范蠡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据传说,灭吴后范蠡对当地人秋毫无犯,深受尊重,更曾一度与西施隐居在此。所以,无锡关于范蠡的传说很多。范蠡早年与宛令文种一同赴越国为大夫。后与文种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图强雪耻。经过十余年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吞并吴国。此后,范蠡激流勇退,辞官归隐,与所爱的著名美人西施泛舟五湖。后居齐地,务农致富,又移居定陶经商而积财千万,号陶朱公。他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也是道家从楚地传向稷下学派的代表人物。

杨柳青年画《西施采莲》

范蠡的故事,特别是他妻子西施早已为西青人所熟知。杨柳青年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戴廉增画店的《西施采莲》。

我早就说过,大运河的作用不仅是物资流通,它还发挥着文化交流与传承的作用。另外,大运河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即人才交流。大运河畔的无锡就流传关于文种重才,拜访范蠡的故事。

据《越绝书》卷第六记载:范蠡“其始居楚也,生于宛橐,或伍户之虚。其为结僮之时,一痴一醒,时人尽以为狂。然独有圣贤之明,人莫可与语,以内视若盲,反听若聋。”《正义吴越春秋》上甚至记载文种去访范蠡,范蠡竟然“从犬窦蹲而吠之”,文种则说“吾闻犬之所吠者人,今吾到此,有圣人之气,行而求之,来至于此。且人身而犬吠者,谓我是人也。”下车向范蠡行礼,而范蠡不理他。《正义会稽典录》上说,范蠡“本是楚宛三户人,佯狂倜傥负俗。文种为宛令,遣吏谒奉。吏还曰:‘范蠡本国狂人,生有此病。’种笑曰:‘吾闻士有贤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讥,内怀独见之明,外有不知之毁,此固非二三子之所知也。’驾车而往,蠡避之。后知种之必来谒,谓兄嫂曰:‘今日有客,原假衣冠。’有顷种至,抵掌而谈,旁人观者耸听之矣。”

从以上史料我们可以看出文种对人才的渴求与尊重,甚至范蠡冲他学狗叫,他反而认为是对自己的尊重。在经过考验后,范蠡终于接受了文种。于是,“蠡修衣冠,有顷而出。进退揖让,君子之容。终日而语,疾陈霸王之道。志合意同,胡越相从”。后来他们“去吴之越,句践贤之。种躬正内,蠡治出外,内浊不烦,外无不得。臣主同心,遂霸越邦。”

重才文化西青

大运河上流传着众多重视人才,渴求人才的故事。历史上,重视人才的文化早已在西青扎根。著名的杨柳青年画在发展之初就曾请多位南方画家到杨柳青进行年画创作,拓宽了年画题材。

如今,西青更是在招贤纳才上下了大力气。《西青区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科技英才“113”聚集工程等六项重大人才工程。而西青区在人才工作上也很舍得投入,实现了新的突破:人才专项资金不低于一般预算支出的1.5%,引进高层次人才最高享有300万元项目启动经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和优秀人才制度、对重点人才的“一对一”跟踪服务制度等更是为西青打造了良好的人才环境。

曾经有一位掌握风能领域相关技术的博士,慕名到西青考察投资创业环境,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西青开发区管委会,简单说完他的几个需求便离开了。几天后,他竟然接到通知去看厂房。其实,不仅有厂房,这厂房还是管委会按他的要求根据公司特点筛选而定。厂房定好后,下午就开始帮助他办公司注册,很快所有手续都办理妥当。后来,西青有关部门帮助该企业解决资金困难,解决员工户口问题,帮助企业搞培训……良好的人才环境,促使该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在四年内产值增长40倍,这让来西青创业的这位博士对西青爱才、重才、助才的工作赞不绝口。

  应该说,享有文化传承之誉的西青真正传承了中华民族的重才文化,也只有这样,西青才能打造出良好的人才环境。

重视文化与打造旅游产业

无锡运河示范段景色(田健拍摄)

  无锡是一个工业城市,工业曾带给无锡经济的繁荣。但发展中无锡人的发展观念也在改变。特别是在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后,无锡更认识到文化底蕴的重要作用,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先后制定了众多文化保护政策。此后,无锡积极梳理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了建市以来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文物普查活动,让众多历史街区和地面文物浮出水面。实施了“1234”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即围绕一条古运河,全面保护沿河传统民居和工业遗产;建设鸿山遗址、阖闾城遗址两大遗址公园;构筑泰伯渎、泰伯墓、泰伯庙三大历史人文景观;修缮清名桥、惠山、荣巷、小娄巷四大历史街区。由此,无锡全市“国保”数达到18处,“省保”数达到70处,“市保”数达到300处,历史街区、古村镇达到10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等开放单位数达到100座,各级文保单位完好率达到100%,历史街区、古镇村完成率达到95%以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达到6个,省级的达到10个。前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有句名言:要以敬畏的心态对待历史。他还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领导人的天职。

  无锡还强调,每修复利用一处文物,就要成为文化设施的重点,城市建设的亮点,人文旅游的景点,文化产业的增长点,构筑起以吴文化为主线,以民族工商业为重点,以江南水乡、古运河为背景,以名人、名居、名街、名园等为要素的文化旅游板块。就运河开发而言,无锡政协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运河两岸不能让开发商插手,因为只有政府会考虑公益性第一,而开发商只会考虑利益最大化。事实证明政协的考虑是完全正确的。如今,无锡的文化保护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相得益彰,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旅游业全年总收入已近九百亿元。

  2013年3月20日凌晨

  写于苏州锦江之星快捷酒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杭大运河沿线的这几个古镇,你去过几个?
时光天津——杨柳青
京杭大运河上璀璨的明珠——杨柳青古镇
漕运 | 漕运文化影响下的杨柳青年画
《行走大运河》第十一篇:杨柳青年画与天津小吃
行走隋唐大运河纪实四十九:古文化街里品味津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