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暍病2

下面进入第二十六节:“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这里边还应该有一个重要的症状,是什么?应该是身重。完完全全把症状补齐了,就是身重、发热、恶寒、汗出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白虎汤有四大症:大汗、大热、大渴、脉洪大。我们翻遍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没有见到白虎汤描写的四大症状,只有白虎加人参汤的脉是虚大的。也就是说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四大症凑齐的是白虎加人参汤证,而不是白虎汤证。

先看一下病机分析,发热、汗出是因为什么?太阳中暍,是伤了热了,因为伤了热了,所以发热是正常的表现。热炽于里,蒸发津液导致汗出。恶寒是热气入里,皮肤缓,腠理开,然后洒然恶寒。刚才讲了,体表和外部温差过大会导致恶寒。

下面看看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君药石膏是一斤,石膏这个药的性味是辛、甘、微寒,有些书上写的是辛、甘、大寒。我们临床应用的体会,寒性药具有辛之味的只有石膏,它直折其热,又能透发其热。不像黄芩、黄连是苦寒,清热又伤津,白虎汤里面的石膏就没有这个作用。石膏清热又能生津,而且又配了知母。石膏为什么要碎、打成粉?我们在熬药的过程中发现,如果不加粳米,放进去30g石膏,熬出来的石膏基本上还是30g。因为石膏的溶解度无论在冷水、热水中都很低,大约0.22-0.23%。一旦放上粳米,白虎汤也好,白虎加人参汤也好,一加热,熬出来的这个汤就像米汤一样。熬完药,锅底看石膏粉,几乎所剩无几,就是颗粒大的那些剩下了。细粉都哪儿去了?都被米汤变为了悬浊液,患者喝到体内了。

关于石膏用量的问题,白虎汤也好,白虎加人参汤也好,原方中石膏的用量是一斤。汉代的一斤,折合现在是240g左右,用上半斤还120g。如果我们在遇到急重症的时候,会用到这么大的剂量,但是平时治疗白虎汤证或者白虎加人参汤证,用到多大的剂量合适?我个人摸索,生石膏的细粉30g左右效果最好。我曾经尝试过60g60g放果不好。比如有单纯性高血糖的人,口渴,如果要解除口渴,我用过60g,效果没有30g好。

下面看看知母,知母泻肺、胃、肾三经之火。现在野生知母已经很难找到了,前几年我们用的都是野生知母。近几年由于药源的枯竭,我们不得已也用种植的了。知母有个特性,只要是把它打成粉放在那里,很快的它就变成一个团,它能吸水,也就能生津。所以知柏地黄汤里面选了知母,它一方面能清相火,一方面又能保肾津。知母变通一下剂量,10g就可以。

粳米现在都能进到,它是一种早稻子。以前我们在老家的时候种过这种稻子,产量很低,它需要的水不多,不像水稻经常需要水来漫灌。旱稻子隔一段时间浇一点水就可以,但是产量很低。人参能够生津止渴,如果有口干、口渴的症状,可以到药房里拿一片人参,放到嘴里含一会儿。如果你感觉口内的津液变多了,那么这个人参的质量就还可以;如果不是,越含越渴,证明这个人参质量肯定很差。人参是根据患者津液缺乏的情况酌情加减。白虎汤清热,入肺经,肺主收、主降。《伤寒论》里面加入参,一般都是补阴液的不足,它不是补阳气。

记得20086月的时候,我治过一个患者,这个患者表现就是口渴、身热,他去了好多地方,用过输液,输7天的液役什么改善。输进来的液体能够补充体内的津液,但是对他的症状没什么改善。化验后血糖也不高,后来给一家医院他下了个诊断,说是“隐形糖尿病”,到现在我还没见到过隐形糖尿病这个说法。也找过别的中医,吃过中药,用了很多方法也不好。通过患者介绍,后来他来到我的门诊。我一看他的脉确实是大的,又偏虚,于是我就给开了白虎加人参汤。那时候开方还是开3剂,3副药吃完,然后回来说口渴好转,终于不用再这么喝水了。然后又给开了7剂,前后吃了10剂,这个人就好了。所以经方只要用对证了,显效很快。

临床上也有一种情况,寒极似火,我们也要注意。我们前一段时间治疗一个患口腔腺癌的患者。这个患者姓萧,46岁,女性,口腔腺癌,西医做手术,手术之后又给了化疗,化疗之后这个人就张不开嘴了,很痛苦。我们谁要牙疼过,或者因为颞颔关节炎张不开嘴,有过这种表现,体会一下,很难受。通过其他的患者介绍,她来到我这里治疗。我们一看,她确实表现口干、口渴,饮不解渴,脉象也是偏大,于是果断地应用了白虎汤。因为她是肿瘤患者,我没用人参。为了增大清热的力量,又合上了三黄泻心汤。吃下去,患者说舒服了,舒服了就接着治疗,继续给。但是再给药就像停留在某一阶段上,没什么效。后来我就思考,莫非是虚火上炎,我就改用引火汤加潜阳封髓丹,力图把火给引回去,封在命门。但月过一段时间,她说效果也不是很明显,患者的口干在减轻,但是又停留在一个阶梯,始终没有根治。但是患者自己很满足,说已经改善多了,比用化疗、手术舒服多了。化疗和放疗都是用热的药物、热的方法来治疗的。我们用寒凉的办法改善了症状,但为什么不能根治?我就思考,后来我想莫非是真寒假热,或者是寒极似热?于是我就嘱咐患者,因为她是外省的,我让她这次多跑几趟门诊,或者要能住,就在门诊附近住一下。我干脆反着治,给她少开一点,先试一试,她说行,没问题。后来我就开了附子30g、干姜30g、肉桂20g,龙骨、牡蛎各30g,先试一下。结果一试,患者说吃了很舒服,后来我们就让她把这个方子带走20副,回家吃。吃完20副,患者的嘴也能张开了,面色也变得红润,口干、嘴里热的感觉都明显减轻了。

我在这里举这个病例就是提醒大家,无论我们的技术、自我感觉有多么高,有些病要保持自己头脑的灵活,有些病不是一诊就能看明白的。假设一个病可能有7个证型,望、闻、问、切、各种诊断方法都用上了,排除了5种,剩2种证型分不清,怎么办?这时就要用药物探查,这种态度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我们不要认为所有的病,自己都一诊搞定,这是不可能的。尤其现在治疗的忠者群体,很多人都服着不止一种药,服着很多种药,我们要对抗药物的副作用,又要治疗人体的疾病,有些人的疾病也很复杂。所以说要保持自己的头脑灵活。

我经常和学生们谈,治病的方子,不要左右逢源地开,应该先明确这一诊要干什么,如果干得好就接着干,不好就要转换思维,调整处方。一个好的患者会配合你,他知道在一个医生那里吃一段时间;有些患者就来了一诊,有的时候确实搞不清病机,那你也没办法。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第一诊要先明确用的是寒,是热,还是寒热错杂。如果第一诊的处方不明确,又有补、又有泻,又有表、又有里,又有寒、又有热,弄个一锅粥,患者吃了没效,下一诊就不知道向哪个方向来调整。因此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明确处方要干什么,为下一诊调方、战略进攻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临床上不至于迷失方向。我们将来总结病例,治好了总结经验,治不好总结教训,也能找到方向和方法。

我们接着看原文,第二十七节:“太阳中,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这个病的病因,是夏天天热,人又突然冲了个冷水澡,导致水湿停在皮肤、腠理当中,出现身热疼重。关于这段条文,争议比较多。比如《医宗金鉴》认为,这个就不应该用一物瓜蒂汤,应该用大顺散或者香薷饮,发汗就可以立愈。云岐子在《伤寒保俞集》中说:“太阳中者,身热而烦,汗欲出反饮冷水,灌之汗不能出,水行皮中,而脉微弱,表有水也,当发其汗,宜升麻汤。”《医宗金鉴》的说法和云岐子的说法,我们都展示给大家,供大家参考。陆渊雷说:“主一物瓜蒂汤药证不对。”也有的人说,水湿在表而未致浮肿,故不需要瓜蒂之行水,胸中既无水饮,也不需要涌吐,所以有的人不赞成这种说法。在《伤寒论》原文中,没有“一物瓜蒂散主之”这七个字。临床观察到的结果是什么?我们门诊每年到了春季都做一物瓜蒂散,当然不是瓜蒂汤了,我们就做一物瓜蒂散,每个员工都喝一点,吐一吐,吐完了人会很清爽,身体也很轻快。我们发现,人只要是一涌吐,然后浑身就会微微地汗出,一旦汗出,表皮或者皮下的水液就会更新一次,代谢一下。因此瓜蒂散或者一物瓜蒂汤能除表水,这个确切无疑。

一物瓜蒂汤,我在28岁的时候用过一次。那时候是因为什么用的?我小的时候,也不小了,虚岁29,周岁28了,也是大孩子了。但是我这个人比较贪玩,每到夏季、暑月,就到河里去游泳,所以我水性比较好。我以前经常都是在河里游,在那里边洗澡、游泳,太阳一晒,河水的温度比较高。我是孩子头,在老家无论辈大辈小,一律管我叫大哥。有一天我带着这帮小弟兄去一个叫作大眼井的地方游。这种井都是改革开放以前,北方大搞水利设施,为了灌溉农田挖的这种广口的井,南方水多,可能没有。一般井口都是圆的,宽的直径有20米左右,挖得很深,然后地下水就出来了。这个水很清、很凉,周边用石头砌成斜坡,来保护着坡,不让水冲刷堤岸把井填平了。这样的井水很清、水很凉,就相当于井水,它是地下水。

有一天我带着这几个弟兄,就去游泳了。有一个王姓的小伙子,比我小一岁,他去了不敢下,几个小弟兄就笑话他,不敢下河准没干好事。这小伙子被大伙用激将法一激,扑通就跳下去了。我们经常在里边洗了也不在乎,洗半个多到一个小时,穿衣服就上岸回家了。结果走到河边,河边有那种石头砌的坝,这个王姓小伙子就不走了,脸色煞白,往石头上一躺,把脑袋贴在石头上,因为太阳一晒石头是热的。我说:“回家吧,在这儿不是办法,咱们都回家吧。”他就也回了,回到家就开始发热,起不来床了。那个时候还不时兴输液,但是他家条件比较好,然后就输液。输了7天液也不好,后来找他们一个开中药的本家,又开了几副中药,效果也不好,还是发热,起不来床。因为他们家自己有医生,没找我看病,但他是我的小伙伴,我去看看他。一看他这种情况,我说他这个不行,别输液了。他说输液也不管事,吃中药也不管事儿,我说别吃中药了,干脆吃个偏方,他家大人也着急,他已经结婚了,媳妇也着急。他问吃什么偏方。我一看,说这个月份,附近就有那种香瓜子瓜田,去拿十个八个香瓜子把,回来煮点水,喝一下,喝完就会吐,也可能会拉,但大多数会吐,试试吧。他说试试就试试,反正香瓜子把也药不死人。然后他父亲就去瓜地,弄回来十来个,搁水煮,煮完一喝,时间不长就开始吐,出汗,吐了一阵子,热也退了,人也精神了,也起来了,然后这个病就好了。

我们现在估计很难见到这种情况了,但是也有可能会遇到。比如说是炉钳工,他上一天班了,觉得很热,出了很多汗,很可能冲冷水澡,有冲冷水澡的习惯。再一个,出了一身汗,坐地铁到地铁口,猛地冷风一吹,人如果出现这种发热、身重的情况,可以考虑应用,尤其是自己的亲属,可能会有用到的机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几大治法,吐法占第二。但是现在人都比较娇嫩,习惯于挂水、输液,他觉得这个伤害小,往那一躺就挂上了,还舒服。其实舒服吗?不一定舒服。如果要让他吐,往往患者心理不容易接受,因此这种吐法在现在应用就越来越少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讲金匮要略 第13讲 — 痉湿暍病脉证治法第二07
华医世界《讲透经方》笔记之何庆勇教授不传之秘/白虎加人参汤(一)
五,石膏类方
每日一方——“白虎加人参汤”
经方百案研读 案008:温病一案(四碗冷水救回一条命)
12小柴胡汤加减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