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补中益气汤化裁临证
1 复发 性 口腔 炎
患者 女 , 21 岁 , 2006 年 9 月 29 日 初 诊 。主诉 : 口  舌生疮 1 年 。病史 : 患 者泛 发 口舌生 疮 1 年 , 反复发作 ,  稍食辛热食物, 辄尤为严重 , 甚则言语 、 进食痛均加剧 ,  屡服清热解毒类中药无 效, 缠绵难愈。余 以清热 养阴 方 , 服 3 剂无 效 。10 月 15  日二 诊 : 细思 患者 脉 虽 数 而 无力 , 舌淡 、 苔薄黄 , 四肢疲倦 , 纳呆 , 口渴 , 便溏。其病 机当为脾胃气虚、 清 阳不升 , 治宜补中益气 、 升清降浊 ,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 味: 黄芪 25g , 陈皮 9g, 当归 10g , 升 麻 6g , 白术 10g , 红 参 15g , 柴 胡 6g, 炙 甘草 6g, 蒲 公 英 20g 。3 剂。三诊 : 诸症基本消除。试食热气之品, 仍稍 有上火 之征 , 然 较 以前 症 状 明显 缓 解 , 守 方 续 服 3 剂 。  四诊 : 口疮痊 愈 , 续 服 3 剂巩 固疗效 , 后 以 补 中益 气丸数盒继续调理 。随访 1 年, 患者除过食辛辣之品偶 发 口疮 外 , 未见复 发 。 
           按 : 复发性 口腔炎属于中医“ 口疮” 范畴。患者服清 热解毒中药无效 , 余初诊时亦 思宜用补中益气之法, 然 有所顾虑, 故守常法冀其获效。不料寸效无获 , 乃知辨 证有误 , 改 用补 中益气 汤加 味而取效 。然 口疮何 以屡 用 清热解毒之剂无效耶? 盖脾窍在 口, 其荣在唇 , 《口齿类 要》 日: “若脾胃充实 , 营气健旺 , 经隧流而邪 自无所容,  脾胃一虚 , 则诸症蜂起 。 ”脾 胃虚弱 , 化源不足 , 则清窍失 于濡养, 脾不健运 , 升降失常 , 清气不升 , 浊气不降 , 上逆 而为 口疮 。治 当遵 “ 大凡脾 胃虚弱 , 宜 调补脾 气为 主”之 训 , 用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 , 升提下降之清阳, 以求浊降 清升; 并配以蒲公英清热解毒, 以其达到脏腑功能调和、  气行 湿化 、 痛止疮 愈 之 目的。气虚 者用 滋 阴降火之 味则 有阻遏生机之虞 , 用清热解毒之剂则令其气越虚 , 病故 难愈 。而补中益气汤味甘而补 中, 气温而补阳, 可使 阳 生 阴长 口疮 自愈 。 



2低 血压
患 者 , 女 , 36 岁 , 2007 年 8 月 4 日初诊 。病 史 : 患者 去年腓 侧韧 带为刀所 伤 , 经手 术 治疗 , 韧带愈 合 。  术后头晕 目眩, 少气懒言 , 动则气喘, 神疲乏力 , 困倦嗜 睡 , 面色 无 华 , 纳 少 ; 血 压 为 80/ 50mmH g, 舌 淡 , 苔 薄 白, 脉沉弱。此为中气 不足 、 气虚下陷, 治宜补 中益气,  升阳举陷 , 方用补 中益气汤合生脉散加减: 黄芪 30g , 陈 皮 10g , 当归 10g, 升 麻 10g, 白术 20g, 党 参 20g , 柴 胡 10g, 炙甘草 10g, 麦 门冬 10g , 五 味子 10g 。服 药 5 剂 , .血 压 为 100/ 60 mmH g, 诸症 皆有很 大改 善 。后 以 中成 药 八珍 汤数 剂巩 固 , 诸症 皆除 。随访 3 个 月 , 血 压正 常 。 
          按 : 通 常成 年人 血 压 在 90/ 60mmH g 以下 者 , 称 为 低 血压 。患 者常有 头晕 、 眼花 、 乏力 、 易疲 劳 、 手 足发凉 、  食欲减退, 且有突然站立时眼前发黑 、 头晕欲倒等症状 。  中医无低血压这一病名 , 归属“眩晕” 、 “虚证”范畴 , 多责 之气血不足 , 运行无力 , 不能上荣于头。而脾 为后天之 本 , 阴阳升 降之轴 , 气 血生 化 之 源 ; 且 气 为血 帅 , 血 随气 升 。脾气亏虚 , 清阳下陷 , 不能上荣于头 , 血不上濡, 清 窍 失养 , 则头 晕 目眩之 证 见 矣 ; 气 虚 不 荣 , 故 致少 气 懒 言 , 动则气喘 , 神疲乏力, 困倦 嗜唾 , 面色无华, 纳少 ; 治 宜 补 中益 气 、 升 阳举 陷 , 方 用补 中益 气汤 , 复加生 脉散益 气养阴、 补虚复脉 , 使脾健血充 , 阳复气升 , 其证 自愈。 



3便 秘
患 者 , 女 , 20 岁 , 2006 年 12 月 1日初诊 。主诉 : 便 秘 4 年 。病史 : 4 年 以来 大便 干结 , 2~3 天一次 , 排便不 爽 , 腹胀 , 四肢乏力 , 微有头晕。脉缓无力, 舌淡红, 苔薄 白, 舌边有齿痕。辨为中气不足, 胃肠传导无力 , 方用补 中益气汤加味: 黄芪 30g , 陈皮 10g , 当归 10g , 升麻 6g ,  白术 20g , 党 参 20g , 柴 胡 10g, 炙 甘 草 5g, 益 母 草 30g ,  白芍 20g , 决 明子 10g。二 诊 : 服 1剂 腹胀 、 便 秘 明显 好 转 , 2 剂 而大便 畅通 , 腹 胀基 本 消失 , 嘱续 服 数 剂巩 固疗 效 。随访 I 1 个月 , 未复 发 。 
         按 : 便秘一证 , 常法多从燥热灼津 、 阴亏不濡 、 血虚 不润等方面人手论治。其实 , 形成便秘之机制远不止如 此 , 以下几种情况均可致便秘 : 肺与大肠相表里 , 肺气郁 闭则肠道津液不行 ; 肝主疏泄, 肝气郁结则三焦气机滞 塞 ; 肾司二便 , 肾阳虚衰则水液凝滞 ; 跌仆损伤 , 气血逆 乱则瘀滞不通; 中气虚损 , 传导无力则停滞不行⋯ ⋯ 故 宣 肺 、 疏肝 、 温 肾 、 活 血 、 补 气 皆可 通 便 。临证 时 当 知常 达变 , 随证治之 , 切勿拘泥泻下、 滋阴、 养血之法 。本案 患者出现诸症, 证属脾 胃气虚 , 其便秘乃气虚所致。故 用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 复加益母草活血化瘀 , 白芍、 决 明子润肠通便 , 诸药合力, 共奏益气活血 、 润肠通便之 功 。 



4不寐
患者 , 女 , 22 岁 , 2007 年 10 月 12  日初诊 。主诉 : 失 眠近 10 天。病史 : 近 10 天来 失眠多梦, 常半夜惊醒。大便 溏泄 , 面色萎 黄 , 手 指 黄 , 睡 醒偶 见 脸 面 浮 肿 , 小 腹 有 下 坠感 , 饭 后腹 胀 。舌 淡 红 , 舌 边 有 齿 痕 , 苔 白稍 滑 ,  脉沉无 力 。辨为脾 胃气虚 、 清 阳不升 , 治宜 补 中益气 、 升 清降 浊 , 方用 补 中益气 汤化裁 : 黄 芪 30g , 党参 20g, 陈皮 10g , 当归 10g, 升麻 6g , 白术 12g, 柴胡 8g , 炙甘草 5g ,  枳壳 10g, 丹参 15g , 酸枣仁 10g , 茯苓 10g。3 剂 。二 诊 : 服 3 剂后 已能安 稳入 睡 , 亦 不 复半夜 惊 醒 ; 大 便稍 成 形 , 腹胀 缓解 。原 方 去 丹 参 、 酸枣 仁 , 加 木 香 10g , 砂 仁 6g , 薏 苡 仁 15g , 茯 苓 、 白术 、 枳 壳 改 为 15g , 续 服 3 剂 。  三 诊 : 大便正 常 , 腹 胀 明 显缓 解 , 唯饭 后 肠 鸣 , 口苦 。原 方去枳壳 、 木香 , 柴胡改 为 12g , 加黄芩 10g , 续 服 2 剂 。  四诊 : 诸 症 皆消 , 嘱 以 香 砂六 君子 丸 l ~2 盒巩 固 疗 效 。随访至 今 , 睡 眠质 量 良好 , 其 他症 状亦 未见 复发 。 
           按 : “ 胃不 和则 卧不 安 ” , 中气 不 足 , 营血 亏虚 , 不 能 奉 养心神 , 可致 使心 神不 安 , 而 生不寐 、 多梦 、 半 夜惊 醒 ;  中气 下 陷 , 清 阳不升 , 则 小 腹 有下 坠感 ; 脾 胃气 虚 , 健 运 失 司 , 可 见大便 溏泄 ; 脾 阳失 运 , 水 湿 不化 , 则 睡 醒偶 见 脸 面浮肿 ; 脾虚 推动 无 力 , 气滞 而致 腹 胀 ; 气 虚 不 荣 , 则 见 面色萎黄 , 手 指黄 。综合 分析 可知 , 患者 病症 虽 多 , 究 其根 本乃 中 气 不 足 、 清 阳不 升 使 然 。故 方 用 补 中 益 气 汤 , 复加酸 枣仁养 血 宁心 , 丹 参 活 血 安 神 , 茯 苓 、 薏 苡 仁 健 脾利 湿 , 枳 壳 、 木香 、 砂仁理 气 导滞 ; 又 中气 不 足 , 可 致 气郁不达, 故加黄芩以清其郁热。诸药合力 , 庶可收功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氏全息汤 常见合用方药
漫谈补中益气丸
甘温除热法应用浅议
中药良方: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炙甘草、...
注意了!夜间盗汗不是热出来的
中医内科笔记对考试有很重要的意义大部分病证一个歌就能把它的证型方药记下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