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曲黎敏讲黄帝内经~三伏天
userphoto

2022.06.27 广西

关注

曲黎敏老师精讲黄帝内经

我们讲了三伏天的一些问题,在这里再追讲一下。

现在人们把藿香正气当作祛暑的良药,怎么说呢?如果出现了胸闷、腹胀、吐泻,或脾湿胃浊引起的食欲不振、舌苔厚腻、腹泻、恶心呕吐等症,可以用藿香正气丸和藿香正气散,但我不建议用藿香正气水,因为里面的酒精含量有些高,总之,前两种相对安全。

我个人认为,更安全的是《伤寒论》中的“理中汤“,因为理中汤就是张仲景为暑湿瘟疫而出的一剂良方,理中汤属于经方,藿香正气是时方。总之,一句话“经方比时方好”。

关于中暑,老农民天天在地里,怎么不中暑?咱们天天养尊处优的,遇暑湿,就恶心呕吐,浑身无力的。所谓中暑,就是中焦憋着了,上下不交通,所以会上吐下泻。而且体表也紊乱了,大汗伤了血,空调又憋了皮毛。总之,是因为里虚。

其实,我们不愁吃不愁穿的,是怎么虚掉的呢?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出了大问题,天天喝凉的,天天熬夜,成天郁闷,还对时事焦灼,夏天阳气浮越在外,里面脾胃虚寒,一进暑,人,就容易有呕吐、腹泻的毛病。

藿香正气丸的基本组成:

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炒白术、陈皮、制半夏、姜制厚朴、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大枣、生姜,等等。

其方以紫苏叶、白芷发表解汗,并增强藿香理气散寒之力。苍术、厚朴、大腹皮燥湿除满;陈皮,半夏行气降逆,和胃止呕;桔梗可以开胸膈;用茯苓、甘草健脾利湿,加强运化功能。

各药配合,使风寒得解,湿滞得消,气机通畅,胃肠调和。共奏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效。按说此方也算可以,但我感觉还是太用力了,虽然面面俱到,但未必结果好,就像王熙凤,什么都管了,用尽了精明,最后也没落着好。而理中汤呢,大道至简,就四味药,照样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所谓经方是什么?《伤寒论》里面的方子叫经方,共113方。理中汤是其中的名方,就四味药:红参,白术、干姜、甘草。

首先,以红参补五藏虚。人体,从来都不会是某一藏虚,若虚,就是五藏皆虚,我们先前讲过“通天下之一气耳”,难道就不是“通天下之一藏耳”?!所以,用红参先补五藏虚。

其次,以白术(zhú)祛湿,鼓荡肚脐与命门之气,振奋中焦、下焦。但如果只鼓荡中焦,浊气还是没有去处,下焦振奋了,驱邪才有力。

古代有个张从正,是个厉害的中医,他认为,治病有汗、下、吐三法,体内之邪,要么从汗走,要么从泄下走,要么从呕吐走,说来也没错,总得让病邪有个去处,所以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理中汤药方里虽然没有一味泻下的药,可一吃下去就跑肚,且臭气熏天,一直放屁,这方子想必是开对路了。

理中汤更妙的是,它可以双向调节——拉稀的,很快就大便成形了;便秘的,会狂泻。这跟前两味药有关,五藏足了,中下焦鼓荡了,浊湿自然就动起来了。

这时,第三味药——干姜更是厉害,干姜,可是味上上好的药,气质沉稳干练,有大将之风。味辛,走而不守,直入脾胃,亦入肝肺。能燥湿,能温中,不仅能宣散身体的瘀滞,也能宣散情绪的瘀滞,在治疗情绪抑郁方面很有疗效,而且还降浊气。于是,浊湿就更加痛快下行了。难怪仲景先师特别喜欢用干姜,关键它专门斡旋中焦,能安远,又能定近,健脾还阳。所以,很多药方里都会用到它。

理中汤里最后一味药,是甘草,味甘,气平,性温。仲景113方中有70多个方子用之。甘草,入太阴脾经肺经,入少阴心经肾经,入厥阴肝经心包之经。可以说,它是五藏的重宝!所谓“甘”,就是不酸、不苦、不辛、不咸,而兼四方之德!非甘草,谁配得此名!而更有“国老”之称。

所谓“国老”,就是最为老辣的正能量的代名词,有人会说,正能量就正能量呗,还分老辣和幼稚吗?当然啦,咱们都觉得自己挺正,遇到事就冲上去了,有的直接就牺牲了,有的呢,事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或被利用了。

记得塞林格说过一句: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而甘草,就是这种成熟与老辣,就是能够审时度势,该出手时才出手,出手就能解决问题,事后还不居其功,跟没事人一样。生活中,要是有甘草这样的人生导师,该有多么幸运。

其实,经方与时方不过是医药里道行的分别。医生,也有道行的分别。比如,大家学了一点医药知识后,偶尔组了个方子,用后效果不错,就拿它当经验方,只要遇到病情相似的人,就拿给人用。

这种做法很危险,而且对别人不负责任。记住,学医、习医与治病,容不得一丝媚俗和苟且。凡靠自己以往之经验,或靠别人以往之经验,都属于苟且;急于消症状,不顾一切使用重调元气法,就是媚俗。凡苟且与媚俗,都走不长远。大医,一定要医理精深、脉法精准,还要有正气和杀气,才能利益众生。

我为什么讲《内经》?就是想让大家先明医理,《内经》为什么没有几个药方?就是告诉大家:明了医理,就不会得病,或少得病,至少不得大病。所以说:《内经》,是不战而胜,而《伤寒论》是百战百胜。

因为大家毕竟被大的医疗形势吓到了,也确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困扰,总是急于求药,所以,我在《内经》讲解中,会捎带地讲一下“伤寒方”,为什么呢,就是告诉大家,不可乱服药,要先明白药理、方剂之理,通过讲一些《伤寒论》方,告诉大家方子是非常讲究的。也是好心给大家一个学药理的捷径,学医圣的方子,总比学杂七杂八的要好。

可是,大家只关心一个方子对应一个病怎么吃,我若说一个方子可以治愈很多病呢,你又不信了。所谓经方就是可以治疗很多疾患,比如理中汤可以治疗瘟疫,也可以治疗发热、胃寒、青春痘,甚至肺癌等,而时方,比如藿香正气等,其治疗范围就很窄。所以,我们学了《内经》《伤寒论》后,还需自己长期的认真体验,才能稍稍了悟些许。

要给我们的生命开出正确的方向这件事,一点不比佛道大师的责任差,那些大师不用担任何风险,你却毕恭毕敬奉上身家性命,医药真的要担巨大风险,可人们却轻而视之,不深究之,总想轻取之。

看到个药方,琢磨都不琢磨一下,更别提用《内经》医理琢磨它了,就知径直问,告诉我怎么吃吧!这样下去的话,我该讲还是不讲啊,其实就是进医学院,还得先上五年课呢,您不先花上几年功夫,先练那么几年,就想直接当上师,那怎么可能呢?!所以,先奉劝各位,先把屁股坐稳了,坐大了,站起来时,才能理直气壮!

我也知道,老百姓有老百姓的难处,平时缺少医学教育,也难怪看个广告就买药。刚刚有人问了:暑天,提前吃藿香正气水能预防中暑吗?这就是糊涂,当然不可以。没事你吃药干嘛啊。

要想不中暑,提前要怎么做呢?首先,不可过分吹空调,养成喝热水、矿泉水、常温水的习惯,不要从冰箱里拿东西吃,尤其是冰箱里的西瓜。

西瓜,天生白虎汤,最寒。冰镇西瓜吃多了反而更容易中暑,因为胃更寒了。尤其是别熬夜,夏天,本来就日长夜短,消耗太大,胃寒,吃得又少,再熬夜,就是要命啊。

这,才是我们此番学习的要点,而不是非得吃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十二章 祛湿剂1
宋柏杉讲伤寒丨暑伏前后易感冒,拆解3个儿童外感发热病例
读者投稿:新冠肺炎需要辨证准确,不能被普通流感的类似症状所迷惑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
四圣医理躬行集•不升致不降之病•袁某头痛便黑案
夜读伤寒:经方对“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一次完美诠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