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递延所得税口诀“资产小税递资产”VS“负债小税递负债”

鉴于递延所得税难度较大,故本文尽量用通俗语言来解释这个复杂的问题。

一、递延所得税定义

通俗的讲,就是企业按照会计准则确定的所得税费用与税务局认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金额不一致,二者的差异中的暂时性差异(以后年度税务局会认可)就是递延所得税。

字面理解,递延,就是指《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确认所得税费用所属期间与《企业所得税法》确定税款所属的年度有差异,会计上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实际缴纳的年度可能被提前,也可能滞后,提前则形成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滞后即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资产小税递资产

首先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2014年12月31日1000万的应收账款按准则计提了10%坏账准备,该项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的为990万元;企业所得税法是不认可会计准则计提的坏账准备,该项应收账款的计税基础仍为1000万元。会计准则与税法计算的所得税就会有(1000-990)*25%=2.5万元的差异,2014年汇算清缴后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比会计计算的所得税费用要多2.5万元(将归属以后年度的所得税费用提前缴纳了)

2015年12年31日,企业真只收回了990万元,损失了10万元,那么只要企业能提供税法规定的相应凭据,可以在2015年的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所得税前扣除,2015年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就比会计计算的所得税费用要少2.5万元。

对比2014与2015年,2.5万元可以视为提前缴纳给税务局,站在会计准则的角度,是不能确认为所得税费用,属于预付性质,所以确认为一项资产,取名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总结:记忆口诀“资产小税递资产”,口诀的补充完整即“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项目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则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按照同样的思路,可以推导出“资产大税递负债”,但是仅从考试的角度来看,骑匹狼建议只记忆“资产小税递资产”,避免混乱。记住这句口诀后,朋友可能就觉得搞懂了,如果没搞懂计税基础这个关键概念,记住了也没有用,没学过税法就直接考会计,所以貌似懂了,实在还未入门。

三、什么是计税基础

计税基础(Tax Basis)是2006年发布的《企业新会计准则》中提出的概念。它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两类内容。由于会计与税收的目的不同,导致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必然存在着无法消除的差异,这就要求会计核算、反映这种差异会计主体当期损益及其期末财务状况的影响情况。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下,改变了原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对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即由企业自行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改为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费用税前列支的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初始入账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通俗的说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站在资产负债表日来看,以后的会计期间里,按照税法规定计算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还可以再抵扣的剩余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举例说明,企业拥有一项资产(比如说存货),账面价值80万元,企业为了收回账面价值80万元的存货,必然将其卖出(转让),这样企业就取得了经济利益,假如说得到的经济利益为90万元。企业得到这90万元的经济利益应该上交企业所得税,如果让企业按90万元直接乘以所得税税率(假定为25%),企业肯定是不乐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90万元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80万元的主营业务成本后的余额1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然后再乘以所得税税率,所得到的结果就是该企业应该上交的所得税。这样做企业才会觉得合理。那么这里被税前扣除的80万元,就是税法规定的这项存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如果有关的经济利益不纳税,则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价值。从税收的角度考虑,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假定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核算所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应有金额。仍然接着上面的例子,假如,这批存货已经提取了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按照会计的处理,存货的账面价值应该是80万元减去2万元,也就是78万元,因此,我们在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时也应该是78万元。那么,这笔转让存货的会计利润就是12万元(90-78)。在这种假设情况下,这项存货的计税基础是否也是78万元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我国税法一般企业的减值准备都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这笔存货的计税基础依然是80万元。

四、负债小税递负债

负债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特别注意的是: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

仍然先举例子,比如说某单位生产电视机,大家知道电视机都有保修,保修属于售后服务,而售后服务又称为产品质量保证,在会计上属于或有事项,企业应当根据产品以往保修费的使用情况以及当年的销售数量进行预计负债的确认。假如2014年全年确认的预计负债为60万元,并将此列做了当年的销售费用,于是当年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60万元(假定该项以前没有余额,同时当年也没有使用任何保修费)。按照会计上的处理,既然列作了销售费用,在计算会计利润时,就可以作为利润的减项,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税法上却规定:该项保修费要在未来实际发生时才能在税前列支(扣除),税前扣除,只能将来逐步扣除。按照负债计税基础的定义,该项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60万元,由于没有使用保修费,计税时就不扣除任何保修费,也就是说这笔保修费要在未来计税时扣除。 该笔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60万元-未来计税时可予抵扣的金额60万元=0。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未来期间调整减少应交所得税,在本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由此可以总结出:记忆口诀“负债大税递资产”,同理可以推到出更方便的记忆口诀,“负债小税递负债”。

五、从所得税汇算的角度理解递延所得税


将所得税法,与所得税会计准则结合起来理解:

1、 一般来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表上有一个应交所得税额,可以理解为按税法计算的汇算清缴年度的所得税费用。该应交所得税是按税法中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其中包含了会计利润的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所得税汇算清缴算出的应交所得税包含了两个差异,为了在财务报告中体现时间性差异,就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调整。

2、通过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将会计上应归属于以后期间的所得税费用挪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3、通过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将应归属于本期的所得税费用提前。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六、总结

1、必须搞清楚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概念;

2、了解税法中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规定,有助于理解所得税会计准则;

3、区分永久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

4、记住暂时性差异情况下两句口诀“资产小税递资产”VS“负债小税递负债”,考试时以不变应万变。

5、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未讨论其他项目,如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等情况。

6、本文仅限于帮助理解递延所得税,要想通过考试,还么的努力学习相关教材,多做练习。

以下为“无线随身宽带”广告时间,可以略过:

有联通3G,就有随身WIFI,兼有充电宝功能;

官方定价全年1300元,不限流量

回老家,有“无线随身宽带”,非土豪的骑匹狼也任性了一把,

在线看电影,好友视频聊天,无压力。

需要的请加骑匹狼QQ409834534,享受优惠。

PS:春节前在成都城区,公交车上全程在线看视频流畅;

昨日在高速公路上使用,有3G信号的区域,正常使用;

高铁上效果待测试。

上图片:

2015-2-16姬金玲老师网络直播课程截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网友总结: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付税款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区别
递延所得税资产详解
递延所得税最通俗的理解
所得税计税基础是
企业政府补助收入的所得税纳税调整及会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