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核算,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与负债“计税基础”的通俗理解,同样是“计税基础”四个字,其实是代表两个相反的意思,难理解的是负债的计税基础,千万不要跟资产的计税基础的意思走。

1、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未来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这点大家应可以理解。

2、负债的“计税基础”在理论上: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这一点需要拐着弯理解,还不如直接讲负债的“计税基础”就是已进入“税收成本”的成本,再直白一点讲就是税务上已认可并已进了的成本。相比资产“计税基础”是指未来可以进入“税收成本”的成本。在税收成本的世界里一个是认可准备进入的成本(资产的计税成本),一个是已认可进入的成本(负债的计税成本),这才是两个“计税基础”的区别。

二、资产及负债账面成本与计税基础四种对比结果的理解

我们通常都看如下对比结果:
1、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3、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4、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

其实我们真正仔细分析后,在现实工作中只有1、2、3种情况会出现,也就是说负债只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而且这个产生过程和资产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有关联的。下面我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两个之间关系。

某一公司建造房屋建筑物价值为100万,但在年底只有80万发票(未付款),所以在账面计提了20万负债。那么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100万(有发票80万元),负债100万(有发票80万元。企业所得税率25%,分析如下:

负债的账面价值100万>计税基础80万,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

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
贷:应交税金5万
资产的账面价值100万>计税基础80万,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5万

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5万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5万

两个分录对冲或不对冲,都不影响当期所得税费用。另外也说明了,我们在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是负债时,不必考虑利润表的事项。

现在我们剩下一种对比情况了:

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这个公式应容易理解,只要想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就能理解这个公式,这里不再举例了,只是要提醒一点,这个情况下: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减值准备x25%。


本文系转载文章,转发时请注明:

作者:佚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题讲解之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 - 注册会计师(CPA) - 大家论坛
投资性房地产有成本法改为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分录
分期收款销售时的递延所得税的账务处理
会计实务-企业所得的基础原理及计税基础的确认|特殊交易事项的计税基础
网友总结: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暂时性差异的规律总结-------会计必须知道的税会差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