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感动·触动·震动——陕西宝鸡语文教学活动感悟(三篇)
感动·触动·震动 ——5.19收获记
宝鸡高新一中 王义
幸运至极,竟然能看到肖特活生生的人和课。
事过三思,自觉收获颇丰,就用三个“动”来概括吧。
感动
对于我等草根,肖特类的名家,一直以来都是一种概念式的存在——只有远看的缘却无近赏的份。
然而,肖特却来了。
不仅来了,而且带来了真经。
无论关于语文课的“八得”(即得意、得体、得言、得问、得读、得思、得生,归根结底要得心)之说,还是关于文本解读的六问(问文体、问内容主旨、问动机目的、问语言特点、问编排意图、问教学价值)主张;从到作文教学要特别关注“爱”“成长”“感悟”这三个词的所谓“捷径”,到阅读教学教给“扣中心”、“两层写”、“多写点”的答题技巧再到教师发展中“老师读书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你在讲台上的高度”的告诫。字字珠玑,句句真理,既有“术”的指导,又有“道”的渗透;既有宏观上的方向性,又有微观上的操作性。字里行间,举手投足,无不洋溢着一个真正的语文人的情怀,不像有些“专家”,尽说些云山雾罩听上去是真理想学时却又不知所云的冠冕堂皇的学术性大话,让人空欢喜一场。
所以我感动!
触动
这些年,语文教学上,各种理念各种模式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直至无所适从。
于是,智者开始思考:语文为何?语文何为?
而我,迷茫依旧。
于是,肖特来了。他说,语文要带领学生进入灵魂深处去体验文字,体会美感;语文课,要用语文的方式解决语文的问题,要把语文课上成只有语文老师才能上出来的课,要把真正的语文的味道讲出来;不能让学生的思考缺席。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看看肖特在高新一中所展示的《春酒》和《在沙漠中心》两课。
讲《春酒》时,抓住文中“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添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一句,让学生反复体会“偷偷”、“好”等词语;抓住“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一句,让学生分析“一点点”,分析“端”、“闻”、“走来走去”、“捏”等动词,分析“也”、“直”等副词,在词句的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分析中去体会“春酒”给我带来的快乐。讲《在沙漠中心》时,问学生“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儿阴凉,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遮蔽。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容我藏身。”一句中“一点儿”、一棵”、“一道”、“一块”能不能删掉,在分析中体会环境之险恶,明白“我”为什么会绝望。
肖特说,钱老先生曾经给他说过,碧波深处有真谛。著名特级教师王君也说,语文课,要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出生入死。肖特的课,不正是这样吗?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文字体会语言之美。
要“用语文的方式解决语文的问题,把语文上成语文课”,这句话说的人很多,但到底什么才是语文的方式呢?肖特用他的两节课给我们只出了一个简单实用的道路,那就是“读”,反复的形式多样的“朗读”。讲《春酒》时,肖特仅标题就多方启发,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读了十遍左右,读出了种种感觉,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文章的感情基调归结到里“愉快”和“惆怅”两个词上。讲《在沙漠中心》时,肖特引导学生找出了文中带引号的三句话,让学生明白这些是心理描写,然后组织学生不断地朗读,并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要把自己读进去,切身体会”,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主人公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变化。学生的理解,都是在诵读中自己体会出来的,印证了“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古训。
“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让学生学会思考。在肖特的课堂上,到处都是老师启发学生思考的例子。比如说在讲《春酒》时的最后一个问题:读完本文,你觉得琦君究竟是谁的孩子?在讲《在沙漠中心》时的两个问题:其一,“挤不出一滴眼泪”那“我”挤出了什么?其二,你能给本文价格主标题吗?
除了读得精彩之外,肖特的课堂提问、课堂追问、对学生的引导鼓励,都给了我很大的启迪。
肖特的课,给了我极大的触动。
震动
其实,不仅是肖特,同台开讲的杜老师和张老师以及校内展示的逯、马二位,也都有着我无法企及的精彩。三个人四节课,留给我许多东西,需要细细品味深深反思。所以,下决心好好学习,一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然而,可学之处实在太多,一时之间无从下手。又想起了自己的过往经历:过去的几年,自己在网络上遍“访”名师,从于漪到钱梦龙,从余映潮到魏书生,从王君到董一菲,再到肖特,期间还有许多其他知名不知名的老师,看他们的课堂实录,看他们的教学理念,看他们的文本解读及课堂架构思路……学了很多,也试了不少,然而越学越不会教,越学困惑越多,最终的结果不是不了了之,就是落了个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这一次,会不会又是如此,又该如何预防?
疑惑中,听到了肖特的“六问”“八得”之说,有了不少的方向感。尤其是听到吴校长的一番话后,终于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吴校长说,好多老师,都是遵循别人的流程,完成自己的任务,课上得毫无味道可言。吴校长又说,语文教师之所以困惑,很大程度上是缺乏自己坚定的语文观和语文立场,所谓学习,只是“月亮走我也走”,东风来了往西倒,西风来了往东斜,东倒西歪之间丢失了自己。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不就是这样吗?有了点“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感觉! 简直是一种外焦里酥震动!
感动了,触动了,也震动了,下来,就该行动了!
王义 2016.5.25


如沐春风
宝鸡高新一中 马婷婷
今年的天气不知是怎的,将近六月了,可还是让人感觉到三月的凉意。有人说,“这鬼天气,冻死人了!”,而我说,“真好,今年总算感觉到春天了”。而就在这春天不肯迟迟归去之时,一股更为强劲的春风,吹到了高新一中的校园,吹到了宝鸡语文教师的心理,更是吹进了我的心里,好久没有这样的感受了,真好!
由曹公奇名师工作室主办,张宏工作坊协办的“宝鸡市中学语文探究性阅读研讨会”于2016年5月18日至19日在宝鸡高新一中隆重举行。此次盛会特邀全国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全程参与。说实在的,能近距离的与“大师”交流,接受“大师”的指点,是很多语文老师渴求的,这个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实在意外,也很担忧。所以,在肖老师还没来之前,自己也是各种猜想:他会怎么评价我的课呢?万一上不好怎么办?
早晨的第三节课铃声已经响了,学生开始了课前诵读。怎么还没到呢?是不是不听了?正在我胡思乱想时,在吴校长与张主任的陪同下,肖老师来了!不记得当时众人的反应,只知道自己是心理感到踏实了,又紧张了。他没有坐在后排的椅子上,而是轻轻地来到课桌最后一排的空位上,然后打开了电脑。我没有仔细端详他的相貌,也不敢和他有眼神的交流。
我讲的是冰心的《观舞记》。在备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和冰心的语言的美上面,精心设计板书、流程,尽量做到读、析、练相结合。一节课下来,我把自己认为能讲的,该讲的都讲了,学生的表现也不错。下课后,首先看到的是肖老师如春天般的微笑,我说自己有一些紧张,而他却笑着用带有一些南方口音的声音道:“我怎么没有看到你紧张呀!”没有想象中的“大师”的不食人间烟火,感觉就像“大师兄”,很平易近人,心中突然感到了一阵春天般的温暖。
下午的教研是以我和逯老师的课开场的。简单的说课过后,肖老师直接开始了点评。他先是肯定了两节课在教材处理上都是比较朴实,抓住了课文最亮丽的语言,能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教态自然等,我暗自庆幸自己总算没有给学校丢脸啊,可接下来的话,让我不得不沉重的低下了头。《观舞记》的美如何用“美”来表现,课堂恰恰是缺失了对美的品味。咋一听到这话时我还有些理解不了,美不就是用语言来表现的吗?那我在课堂上分析冰心的语言的美,不就是在赏析美吗?但在听了肖老师执教的《春酒》和《在沙漠中心》两课后,我才终于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了。在《春酒》一课中,一个课题,就可以读出十几种不同的语气和情感,肖老师的课是在不显山,不露水之处,将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笔法分析的淋漓尽致。相比而言,自己在文章处理时,却是只注重关键句,重分析,少了体会,学生看似懂了,实则只看懂了皮毛,而没有真正走进内涵。肖老师的课,是把学生也带进文本里去了。喝春酒的快乐“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在沙漠中心的绝望“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得挤不出一滴眼泪的心……”。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在《观舞记》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朋友,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呀?”“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悦……”,这些句子我在分析时更多的是说修辞,说用词,而忽视了情感的表达,或许这就是肖老师所说的缺少对“美”的感受。在这次研讨会之前,我觉得语文课就是这样上的,而听了肖老师的点评,尤其是听了他的课后,我真是有了如沐春风的感觉。肖老师的人给人春天的班的温暖,他的课更是如春风一般,在我的心理吹起阵阵涟漪,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语文课堂究竟要教什么,要怎样教?特别是,在他的课堂上,不是只有好学生,只有举手的学生,他会尽可能的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让那些等待在春天里的种子一个个破土而出,这又是给了我深深的思考,一个教师的眼光要关注哪里?
在这样一个已经走过的春天,我看到的是语文教学的新方向!感谢肖特!
语文课堂上的“语文味”
宝鸡高新一中 逯阳
上周,全国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莅临我校讲课作报告,我也有幸聆听了肖老师的两节公开课,感触良多。相对于我们以往的语文课堂来说,这两节课绝对是让我们耳目一新。以往我们讲课,总是追求环节的完整,力求设计的流畅新颖,不遗余力的拓展延伸,力求呈现一节热热闹闹气氛热烈的语文课。反观肖老师执教的两节公开课,整个课堂并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甚至于多媒体都几乎不用,只是引导学生潜心品读揣摩文本,在朗朗的读书声中静静的品味和感受文章本身所带给我们的美,带来的那份独属于语文的味道。
肖老师写过一本书,名叫《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在他的课堂上,我们真的能感受到肖老师的“浅浅地教”,他的引导就如清泉一般缓缓的流入学生的心田,但却能点燃孩子们思想的火花,引发学生们的深度思考,给他们带来“深深的震撼”。
从肖老师执教的《春酒》、《在沙漠中心》这两节课来看,给我们的感觉是课堂犹如行云流水一般的自然流畅,老师的引导看似都是随意生发的,但细细琢磨却是独具匠心。《春酒》抓住对题目的细致品读,在一遍又一遍满含情感的诵读中,学生读出了甜蜜幸福,读出了对故乡的怀念,读出了对春酒的喜爱,读出了对母亲的感怀……肖老师声情并茂的诵读,极大地感染了学生的情感,在师生的共同朗诵中,学生们真正体悟到了作者的情感。随后在肖老师的引导中,学生们又细细品味了文中几句关键的文字,甚至于一字一字的思考揣摩。在文本的解读中读懂了文章,读懂了琦君。《在沙漠中心》一课的切题更为巧妙,抓住文章中的三句话,揣摩主人公心理历程的变化,进而揣摩出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图。这篇文章对很多老师来说是一篇难以下手的文章,但是肖老师的切入却如此巧妙出人意料,细细研读文本后却发现又是如此切合作者的写作意图,让人真的不能不佩服他解读文本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是通过大量的阅读细致的品味之后才积淀下来的。所以,语文老师真的不能不多读书呀。
现在回想自己之前所讲的《吆喝》一课,真的觉得很惭愧。看似热闹的课堂,其实并没有真正准确的抓住文本。追求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却忘记了对语言的解读,或许学生们从课堂中懂得了什么是吆喝,北京的吆喝是怎么样的,这吆喝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可是这又怎么能看出是萧乾笔下的吆喝。萧乾作为一名作家,他的作品必然具有他的风格,而这些是透过作者的文字表现出来的。而语文课应该是带领学生领悟这些文字,感受这些文字背后留露出的独属于萧乾的情感。否则,课堂将会变成一节政治课、一节历史课,或是一节其他的任何课,失去语文课独有的味道。
肖老师的课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就是要透过文字深处来品读情感,要教会学生好好的读书,细细的咀嚼优美的文字,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学到关于语文的东西,让语文课成为真正有“语文味”的课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浅语文,美丽如斯
品春酒,醉人心——听《春酒》有感
肖培东:燃灯者,只手推开一扇窗
语文为何,语文何为
(174)[转载]那一束理想的光
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春酒》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