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大便知健康之中医篇——中医教你如何观察大便

上篇文章中我们说到了西医看大便,本篇就带您了解一下中医角度如何看待大便。

在中医学中对大便是非常重视的,来了病人不能不问大便,不管他是不是消化系统的病,都应当问大便,应该作为常规。

对大便情况的了解,不仅对诊断疾病的部位、疾病的轻重缓急意义重大,对治疗过程中疗效的判断也意义重大。在看这篇文章之前,你以为仅仅是一坨臭屎,唯恐避之而不及。

可是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我相信你每一次拉完粑粑都会不自觉把它仔细端详一番,确认过眼神,看到那就是你想要的那完美的一坨,然后才会心满意足地挥手按按钮,开心离去。

按照我们中医来说,大便涉及到消化功能,关系到脾胃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关系到人体水液的盈亏和代谢正常与否。因为大便是人体脾胃消化系统对各种食物消化以后,排出人体的,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扔掉的垃圾,其中包含的信息非常的丰富。整个消化系统功能怎么样,中间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在大便反映出来。

全身的很多病,只要它影响到脾胃功能的时候,都可能在大便上得到反映。通过大便可以帮助医生辨别疾病的性质是属阴还是属阳,是在表还是在里,是寒是热,是虚证是实证。在我们的门诊中以大便的异常作为主诉来就诊的病人也很多。即便你不去医院,也可以根据大便的情况对自己身体的内部情况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判断。

同时中医认为大便除了反映消化系统的功能状态以及辨别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以外,它也是病邪排出人体的通道,邪气在我们体内停留的时候,侵袭我们的机体的时候,外邪我们可以通过发汗来排出去,那大便也是排邪气的一个重要通道。比如我们治疗疾病常用的八法中的下法,就是指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作用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积聚的治疗方法。又称泻下、攻下、通里、通下。

所以,中医认为调节大便也是调节人体状态,维持人体各器官功能平衡,治疗疾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由于了解大便的情况,对于中医大夫了解、判断患者的病情非常重要,而实际情况是,中医大夫在绝大部分的情况都是靠患者自己的描述来判断病情的。那么患者对自己的大便情况观察的越仔细,会越有助于中医大夫对患者病情的诊断。所以大家应该了解一下该如何观察自己的大便。不仅如此,对自己大便情况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对自己身体状况的了解,对自己的健康保健,预防疾病,也会有很多益处。

那么中医是从哪几个方面了解大便的呢?大家又该从哪些方面观察自己的大便呢?

大家要从:次、时、速、味、色、形、觉,这几个方面观察大便。下面我来为大家解释一下。

一、 大便的次数

正常人每日排便1~2次或1~2日排便1次,一般排便次数不超过3次,如果经常每日大便3次,或超过3次,排便间隔时间缩短,中医称之为“泄泻”,那就应该引起重视,特别是近期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应该注意观察,或到医院就诊。每周排便少于3次,并且排便费力,粪质硬结、量少,那就是 “便秘”了。

二、 大便的时间

1、排便的时间

正常人一般情况每天早上起床以后大便一次,或每天基本固定时间大便。有些人大便的时间不正常,比如有的人每天早上天快亮的时候,肚子就不舒服,就得赶紧去大便,中医称之为“五更泄 ”、“鸡鸣泄”,往往伴随肠鸣脐痛,泻后痛减,大便稀薄,混杂不消食物,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腰膝酸冷,疲乏无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

有的人每次正常进食后就得大便,有的人进食生冷后,或者肚子受凉后就会肚子不舒服,想要去大便,有的人进食辛辣后就要大便。大家要注意留心观察,这些情况对中医大夫十分有意义。

2、排便的速度或时长

一般情况下,每次排便时间在5分钟左右,便后轻松,没有大便残留感就是正常的排便过程。大便速度快,大便稀软中医称之为“泄泻”,这两个字是有区别的, “泻”,起病急,是倾泻而出的样子,比如急性胃肠炎,很急迫那种倾泻,突然泻得很多,“泄”,一般讲是起病比较缓慢、长期地拉肚子。

如果排便时间超过5分钟太多,甚至半小时,可能胃肠的积热、阳虚寒凝、气血津液不足等原因都可造成这种情况。

三、大便的气味

大家都知道大便有臭味,正常情况下大便的臭味不会太明显,不会太臭。食肉多者气味重一些,食素者气味轻一些。如果大便的气味比较重应该引起重视。

1、大便恶臭:中医认为是一种热象,一般与进食辛辣热性食物,高热量、高蛋白食物有关。是否间夹湿气,要看大便的形态、颜色和其他症状。

2、大便馊臭:多为食积的早期,尚未化热,多为饮食不节制或食物不清洁所致。

3、大便酸腐秽臭,或如臭鸡蛋:多为食积日久化热,脾胃受损的食滞证,常为食物不洁或饮食不节所致。

4、大便腥臭虚证多为脾胃虚寒而致,常为久病损伤脾胃之阳或素体脾胃阳虚所致;实证常为寒湿困脾所致,多由外感寒湿,侵袭肠胃,或过食生冷,寒湿内生,脾阳受困所为。

四、大便的颜色

正常大便应该是大便色黄或黄褐色。进食较多的绿色蔬菜时会偏绿色。进食奶制品多一些大便会淡黄色,进食肉类食品较多时大便偏棕黄色,进食动物血、内脏较多时以及服用某些中医、西药也大便会偏黑。一般情况下大便颜色深属热性,实证为多;颜色浅为寒性,虚证为多。

大家尤其应该注意一些大便出现一些特殊颜色的情况。

1、大便色白:中医认为多属脾虚或黄疸。

2、大便色黑:首先考虑是不是有食物的影响,因为有的食物会让大便“染色”,比如吃了菠菜、黑芝麻、桑葚或者动物血制品等含铁丰富的食物。这种情况停止食用这些食物一两天即可恢复正常。还有一些中西药物也会使大便颜色变黑。

另外一种黑便的情况就是消化道的出血(消化道指: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其中最常见的是胃、肠的出血,便黑如柏油。出现黑便后如果可以排除食物药物染色的可能,就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3、血便:大便有血,大家要注意观察血是在便前还是便后,血与便是否混杂,或单纯出血者。血的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还是咖啡色。大便出血为什么会出现红色与黑色的差别,这主要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以及血液在肠道停留的时间。

要说明一下,有的出血量少的,大便也可能没有颜色的变化,这种只有在查大便隐血的时候才能查到。当出现便血的情况应该及时就医。

五、大便的形态

正常的大便都呈条状软便,外形像香蕉,不粘马桶,水冲既净。

1、完谷不化,大便清稀,夹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的腹泻,原因是脾肾阳虚。

2、溏便是指大便稀薄不成形,状如鸭粪,与腹泻不同,一般排便次数可不增多,也可次数稍有增多,多为脾虚湿困所致;

大便较稀,不成型,进食生冷油腻,腹部受凉后更加明显,伴大便次数增加,可伴有腹胀、纳差、神疲乏力,多由于脾胃阳虚所致;

兼有湿热者,会有大便臭、粘腻,大便粘马桶,粘肛门,有排便不尽感,大便稀薄,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胃脘饱胀不适,胁胀痛,嗳气,腹胀纳呆,多为肝气郁结,情志不畅则气机运化失职,使得水液代谢出现障碍而致便溏。

3、溏结不调

1)大便一段时间干燥,一段时间溏稀。多是属于情绪不畅,肝郁脾虚,肝脾不和。

2)大便开始干燥,拉到后面就很稀了。多是由于脾虚造成的。

4、便秘

正常人每日排便1~2次或1~2日排便1次,便秘患者每周排便少于3次,并且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粪质硬结、量少,如羊粪状。多与胃肠的积热、阳虚寒凝、气血津液不足等原因有关。

六、排大便时&排便后的感觉

1、肛门灼热: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大肠湿热。

2、排便不爽:腹痛而排便不畅——肝郁乘脾,肠道气滞。

3、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痢疾,湿热内阻。

4、肛门下坠:肛门有下坠感,甚则脱肛——脾虚中气下陷。

5、便后不爽:排便后肛门有擦拭不净感觉,大便粘马桶,粘肛门——脾虚生湿。

和西医不同的是,西医观察大便往往是判断一种或几种疾病,而中医观察大便更多的是观察身体的状态,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状态。

中医从次、时、速、味、色、形、觉,这几个方面观察大便。更注重对大便的主管的观察和排便时的感觉,西医在观察大便的形态的同时更注重利用检查设备对大便的化验检查。

故两者结合起来会更加全面。

总之,学会观察大便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也可以给医生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为医生准确判断病情提供依据。毕竟大部分情况下大夫不可能去亲自观察你的大便。

看完本篇内容后,记得悄悄辨别一下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个方法,让孩子拥有完美的“香蕉状”便便
【健康宝典】中医五脏看便秘 不吃泻药和灌肠治便秘
大便的五个'暗语',萎缩性胃炎要记牢!大便的这五个暗语,萎缩性胃
怎样认识和处理小孩子便便的种种异常?
脾虚,人就废一半!但脾虚不能乱补,先弄明白是哪种脾虚
大便总是稀不成形?中医教你一招搞定“便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