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冈“音乐窟”复制成功|破壁而出的弹指鲜卑少年,即将迈出“行走世界第一步”

云冈石窟第12窟局部

破壁而出的弹指少年可视为我国最早的音乐指挥家

凿石开山,

真容巨壮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10月30日,

2018年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

——云冈石窟第12窟

原比例3D打印复制窟项目,

在深圳完成上色总装,

标志着世界第一例可移动3D打印复制洞窟

圆满成功。

为了让石窟走出去,

使更多人了解和欣赏石窟之美,

该项目于2017年3月正式立项开工。

在近3年的时间,

云冈石窟研究院与浙江大学联合项目组

攻克了数据采集,处理、结构设计、

分块打印、上色等多项技术难关。

第12窟复制窟总貌

2018年10月10日,

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制出的

世界最大的可移动石窟第12窟前殿,

顺利通过验收。

文博山西相关文章

创纪录!云冈石窟打印出世界最大的能走的“音乐厅”石窟

音乐窟破壁而出的弹指少年,你手指间打响怎样的鲜卑?

2019年3月完成打印后,

出现了无法将色彩打印在立体雕刻上的

技术难题。

于是,

云冈石窟研究院派出

一支平均年龄为29岁的美术工作队伍

奔赴深圳为打印出来的石窟上色。

从2019年3月底到10月底,

历时8个月,

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们

完成了920平米的上色施工,

达到了形、色、质的高度统一。

总装后的复制窟,

由110块2米见方的“积木块”

分6层拼搭组装而成,

分为前室、后室2个组团,

可单独或拼合展示。

工作人员正在给复制洞窟上色

12窟前室南壁上色效果图
12窟前室南壁原图

据了解,
第12窟复制窟将于12月底

亮相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开始“行走世界的第一步”。

第12窟复制窟前室东壁

第12窟复制窟前室窟顶

第12窟复制窟前室明窗

第12窟复制窟后室窟顶藻井与伎乐天

第12窟复制窟后室南壁

云冈石窟第12窟:音乐窟

在云冈石窟诸多石窟中,有很多窟内都有以音乐舞蹈作为素材的雕刻,但都是起到局部点缀陪衬作用。唯有第12窟,则是主要以音乐舞蹈作为主要内容。其气势磅礴、场景辉煌壮丽。不仅仅在云冈石窟中绝无仅有,在全国的石窟中也极为罕见。

第12窟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佛籁洞”。“籁”的本意为竹萧,自庄子提出了“天、地、人籁”的定义后,“籁”的意义便又延伸为凡是虚空中所发出的声音皆为籁。这种神秘又抽象的含义被佛教称之为“佛籁”,以音乐来表达佛教教义的深远,故而近代又称之为“音乐窟”。

佛教自汉代东传,魏晋兴起,至北魏异常炽盛,依此滋生的佛教乐舞艺术,羼杂了各民族优秀的乐舞流派,北魏皇家工程云冈石窟,就是包含这部绝美华章中最精彩的一幕。

第12窟现存乐器雕刻49件,其中,既有汉魏旧乐琴筝之类,也有龟兹五弦、西亚系波斯竖箜篌、天竺梵贝,还有反映鲜卑人豪迈情怀的吹指之类,胡汉交糅,兼杂并蓄。窟内前室北壁上层横设规模宏大的天宫伎乐列龛,身穿盛装的天人或持奏琵琶、横笛,或吹吟排箫、筚篥,或鸣鼓击钹,“如是众妙乐,尽持以供养”。明窗边缘斜披,胡跪伎乐天众,各持天乐,纵情讴歌。门楣上一组舞伎群,动作连贯,气韵奔放。窟顶五身逆发形高浮雕伎乐天,身高一米以上,是云冈身形最大的伎乐雕刻,他们分别持奏筚篥、琵琶等乐器,体格壮硕,吸腿迅起,具有鲜明的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特点。

最令人惊叹的,是南壁破壁而出的风华少年,扭腰耸胯,双脚交叉而立,双手高举弹指,具有龟兹乐舞的典型特征,“古代以弹指为节,此弹指舞伎即可视为是我国最早的音乐指挥家。”

第12窟原貌

第12窟吹奏乐器的伎乐天

云冈石窟研究院

图文版权归原机构或作者所有

文 /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籁梵音话云冈
1归来,北魏鲜卑!
云冈石窟何以成为佛教中国化的艺术结晶?
【河西史地】五凉文化的影响
石窟中的飞天(明信片)
云冈北魏伎乐雕刻探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