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道释疑】八卦掌走圈转掌(趟泥步)有啥用?能练出什么功夫?


一、“人老先由腿上见”。八卦转掌的走圈形式(走八卦)讲求脚的摆扣,腰的扭转,能使下肢和躯干各关节得到很好的锻炼,尤其是弯步行走(气功称此功法为行功),可增加下肢和躯干部的肌力,保持关节的灵活性,防治骨质过早疏松。 

八卦掌走圈(走八卦),反复交替地进行左旋右转,有助于提高前庭分析器的灵活性,避免了呼吸机能早衰和肺通气量下降,可以帮助消除气急、胸闷,减少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等症的发病和慢性病的发病。

八卦掌和太极拳、气功一样要求在走圈时入静,而且是动中求静,因此对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影响,达到祛病强身的效果。

二、八卦掌的走圈(走八卦),一般以锻炼者的八步走满一圈为中圈,超过十步为大圈,3—6步为小圈。初习者要先走大圈。在土地上划一大圈,沿圆周走转。也可以树为圆心,绕树走转。走转时不能只向一个方向转走,应该左(旋)右(转)交替进行。走多少圈换方向,由练者自己定。左旋右转换方向的练法是:左旋时,待贴圆周的左脚在前时,右脚横扣在左脚前,右脚尖向圆心;扭腰左侧转,同时左脚向左摆步,呈身体右侧对圆心。迈上右步沿圆右转。右转时,待贴圆周的右脚在前时,左脚横扣在右脚前,左脚尖向圆心;扭腰右侧转,同时右脚向右摆步,呈身体左侧对圆心。迈上左脚沿圈左旋走转。

走转时,自然闭嘴,用鼻呼吸,呼吸要自然。全身各关节自然放松,两肩下沉,两腿内裹,两膝内扣,脚心涵空,十指抓地。(十指抓地要自然不可硬抓)。走转时,脚掌要平平抬起,保持离地约一寸高的空间,逐步伸直脚面向前迈进(称之为趟泥步),落地时仍要求脚掌平平落下。

走大圈时,外脚(即左旋时的右脚,右转时的左脚)落地要向里扣,里脚应该正直落在圆周上。走转时,两膝保持一定的弯曲程度,身子下坐,不能高低起伏,身子也不能前倾后仰,左右歪斜。走转时速度要均匀而不间断(开始练时要慢些走转),姿态要轻松自然,如水漂木。

初习者每天早晚各练一回,每回连续走转20分钟左右,逐渐增加至每一次连续走转40分钟即可。如身体不适,可适当休息一下再走。

八卦转掌,不需要什么场地,室内室外都可以,一般晴天在户外,雨雪天在室内,不要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练习。有条件最好在土地或草地上练习。


三、八卦转掌的走圈,在练习时要排除杂念,集中思想于练功,以达到动中求静的要求。要采取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注意用鼻呼吸,不可用嘴呼吸。

左旋右转反复练数次后,会感到肢体发热,天气暖和时会淌汗,两腿发胀、微疼(尤其是小腿肚、大腿根处),这均属正常现象。

总之,八卦转掌的走圈(走八卦),致使气血运行于肢体各部末梢,使全身得到锻炼。练习一段时间后,习者会感到足心发热,四肢有力,头脑清静,周身安适。

八卦掌祖师董海川先师说:“百练不如一走,走为百练之祖” 就是这个道理

程式八卦掌(南城)白玉才传统掌法特点


下面看看八卦掌走圈转掌能出什么样的功夫吧?

走圈转掌是八卦掌的基本功,它能出什么样的功夫,对于八卦掌练功人来说似乎不言而喻,却又很难三言两语把它说清楚。本人在此谈一谈练功体会,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一起探讨拳学真谛,共同提高拳艺。

八卦掌以走为妙。那么,它首先离不开走,而转掌功就是练它特有的步法—圆形步:左掰右扣、旋转应敌。走圈时所常练的几种掌式,也是八卦掌最基本的掌式之一。长期练转掌式,就能练出全身的整劲儿,练出双手在行走中的发力,走中有打。单纯练套路虽然也能练功夫,但绝不能代替走圈之功。因为,走圈功才是八卦掌所具有的特点。即使仅从增加功力的角度说,走圈功以若干单一的式子进行强化训练,能使功夫上得更快。不管八卦掌有多少功法特点,通过练走圈转掌之功都可以达到。

八卦掌不是单纯练手法,练得是身法,手的变化也是身法的变化,手的劲力也是来自全身的整力。手与脚的劲力从哪儿出来?就是以腰为轴,腰练活了,力就出来了。要想把腰练活,就得先松腰胯。若想松腰胯,就得先松臂膀,沉肩坠肘,顺项溜臀。只有把肩膀及腰胯彻底松开,气血贯通了,力才能贯通四肢。前贤指出:转掌的功夫练到最后,应该练出“整圈”的功夫(胯面向前方,在圈线上不动,腰带双手转向圆心为走“半圈”; 胯如前不动,腰带双手继续向圈内、身后旋转,能够转到胸部中线面向身后圈线时为“整圈”)。练出了“整圈”,说明腰胯已经基本松开,运动自如。到那时,肢体的劲力一定非常饱满。

八卦掌练的是全身骨节松开,节节贯通,四肢在全身整体协调之下发挥着各自独立作用的一种整体力。练功的目的是要将身体四肢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组成一个听从指挥的“交响乐团”。它练的不是肢体各个部分的独奏,奏响的是全身和谐的共鸣。这些道理,形意、八卦、太极都一样,但八卦掌的特点是走中打,斜行转,因此必须练走圈。在长期的走圈转掌训练中,按上述要求所应达到的功力都能够练出来。比如你想出“滚钻争裹”之力,如果你的肩松不开,手臂就送不出去,“夺力”(臂膀送出而不往回缩的力)就练不出来,这样臂膀不活如何出“滚钻”之力?即使想在平时的套路演练中去培养,也不如走圈转掌的专门功夫来得更快。如臂膀未松到家,其“滚钻”之力毕竟有限,两臂不活,缺少变化,速度也慢。只有多练走圈功才能早日做到松肩坠肘,松腰松胯,气沉丹田。而仅仅去习练套路,效果没有这么明显。“争裹”之力也如此。争与裹不仅指双手之争裹,身体也要有争裹之力,练走圈就是为了练出“合抱力”、“整体力”,这其中就包含着身体的“争裹”。顶头悬与五趾抓地就是“争”,合肘掩心出抱力就是“裹”,“争”与“裹”出来了,“旋”也就在其中。此即为八卦掌“争、裹、旋”之特点。走圈转掌如果能练出较高的功夫,运动中可达到:腰无时不旋,手与脚无时不合,双臂在自然松长状态中出螺旋之力,双腿无时不与身、手和谐,头无时不与天“说着话”,两脚之掌心左右交替与地摩擦……这样,头悬于天而脚扎于地,身体之八卦处处归位,全身运动起来就成为一个整劲。

再拿“顺、逆、和、化”来说,顺者,手足要顺其自然往前伸,伸至何处?意境上要无限远,手扣至“天门”,形体上要肩、肘、腕、指,节节抻开,意念送出时让两臂之“夺力”出来。此时两臂的“筋脉”必有一个往回拽的劲儿,不让膀子出去,这是人们后天长期生活造成的,要想返回先天之和谐,就得通过练功把筋脉一点一点地全松开,这需要的是功夫。逆者,气力往回缩,此乃相对于顺而言,为一收一送。若两膀与腰胯松不开,气血脉络如何通畅?气力又如何往回缩?和者,气力中正。化者,力归丹田,返于真阳。此两者更要求功夫到家。如此说,不转圈如何出这些功夫?光练套路、式子就没有练走圈出的功夫快。

下面转抄一下关于转掌的“歌诀”(摘自程式八卦掌南城派两位大家王文魁、刘兴汉所传的拳法资料):

八卦转掌妙无边,行如推磨走当先(注:推磨有两种涵义:一是自己在推磨;二是自己的身体也是个磨盘);步法要稳圈要圆,上下与中分三盘;三盘旋转气为宗,全身环节要放松;心情意境内子精,内外轴承法自灵;先由有象求无象,大小小大是真空;转掌就是八卦阵,阴阳变化在其中;软硬兼施明暗劲,刚柔相济是真空;手脚相随腰之功,全身一致整体形;怀抱琵琶合前胸,前手外摆似拧绳;后手相随眼平看,上下两手合力撑;紧背空胸头艮正,溜臀腰直胯要松;缩肾提肛丹田气,掩裆曲膝鸡步行;起平落扣足含空,曲腿淌泥在水中;进退抽撤连环步,摆扣旋转似旋风。(请大家再参考“八卦掌三十六歌诀”。)




八卦掌练健康-定势八大转掌教学示范


走圈时,行步如淌泥,全身不滞不散,不迟不断,腰似车轴,气如行云。换式如高山流水,连绵不断;两脚要虚实分明,左右互移。抽身换形,翻若惊鸿;随机应变,奥妙无穷。初练时先走大圈,上身拧转不要过大,否则腰不活,硬往里拧,走转不稳,心火上升,内气不调,五脏受损。初练时走转要慢,由慢到快(可以早练慢,晚练快—顺其自然),不可操之过急。呼吸任其自然,气自然往下沉,意念上有松沉的意境就行了,日久气沉“涌泉”,乃至地心。走圈转掌之法,实际上是一种行动中的“桩法”—走桩功。

初练时走的圈要大一些,会走大圈的人也会走小圈,一般以寻常人走路的步距12步一圈为宜。有了一定功夫之后,可以走大圈也可以走小圈。随着功夫日益渐长,步子越长身架就越低。八卦掌所需要的整劲,所需要的独特功夫,通过走圈都可以练出来。八卦掌练的是协调,走圈就能使全身协调一致;八卦掌左旋右转,以斜打正,处处走圆,走圈功就能练出圆形步法,步随身换。

别门的武友们在文章中曾提出过“点重身松”的说法,笔者感觉很有道理。八卦掌也是要练到身子稳稳的,一伸手就把力量搁到你身上,功夫深的一伸手谁也受不了。很大的力量搁到你身上,而人家的身体重心却没有给你,使你无法招架。当然,这种功夫需要多年练功方可获得,而走圈功正是练出这种高深功夫的重要方法。今年(2001年)7月《武魂》中有一篇文章—“练紧不练松,紧到自成功”,文中的观点似乎有一定道理,但笔者认为从整体来看提出这样的说法未免失之偏颇。因为任何时候,松与紧都不能分家。说“蓄劲如开弓”是对的。但是,当你要拉开一张硬弓的时候,单纯用两臂肌肉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借助于下肢、腰腿和丹田之力。如果全身任何部位都处在紧张状态,“气”又如何沉得下去?要知道,“沉”即是“松”。虽然在用爆发力的时候,只有身体局部瞬间一紧才能把力发出,但是,如果没有在松弛状态下全身的“气力饱满”,则不能产生满意的结果。全身之“力”聚集一点,威力才大。没有整体的“松”,就没有局部的“紧”;没有“外松”,就没有“外紧”。如拉弓时,讲求用力拉开弓弦如满月,这个“满月”就是为了蓄集能量,其中的“圆满、膨胀”就是“松”。宇宙无限大,“松”是绝对的;“紧”是相对的、瞬间的。因此,当我们在练整体劲“松”的时候,“紧”也就在其中了。因为这个“松”不是散乱的松,是“松而不散”,也就是“松中有紧,紧中有松”,一个整体劲贯穿其中。所以,单说练“松”或练“紧”就是片面的。当然,以上所说只是一家之言,不对之处请武友们批评指正,笔者只是想强调:“松”与“紧”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松沉”之道为传统拳法之奥妙,练习八卦掌的人不可不知。

八卦掌在运动中要求以腰带动四肢和全身,头“悬”于天,全身的骨节松开,身子上系天而下坠地,周身内外浑元力,走圈功正是练出这些功夫的最好的方法。八卦掌前辈程廷华先生曾说过:“八卦拳之道,无内外也。研者身转如同几微的螺丝细轴一般,身体有研转之形,而内中无轴。无离此地之意也。旋转之,是放开步法,迈足望着圆圈一旋转,如身体转九万里之地球一圈之意也。至于身体刚柔,如玲珑透体,活活泼泼流行无滞,又内中规矩,的的确确不易。胳膊百练之纯钢,化为饶指之柔。两足动作,皆勾股三角。两手之运用,又合弧切八线,所以数不离理,理不离数,理数兼该,乃得万全也。”程先生所说的功力境界,恐怕离开走圈功也不容易练出来。

总之,八卦掌的走圈功是八卦门独创的、适合本门功法特点的主要练功方法之一,有志于继承八卦掌功夫的年轻人,请务必着意去学之、练之,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去谈发展创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卦掌基本功
八卦掌自身风云变化功法(作者:荣华丰)
常走八卦圈 健康自然来
[转载]八卦掌系列4
马派八卦掌入门基本功浅谈 - 马派八卦掌
多站八卦桩对转圈有大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