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梗病人注意啦!绝对静养是害,运动康复才是爱

心脏康复包括运动、药物、营养、心理和戒烟等综合措施,是效果最理想的全程医学干预,其中运动的效果尤为突出。一个多世纪前,心梗病人被要求绝对卧床,但长期卧床带来许多严重问题,如感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血栓形成等。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医学科技的逐步发展,人们开始体会到运动疗法大有裨益,前提是要有科学的处方和专业的指导。


运动有助于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率。


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可使冠心病患者死亡率下降8%~37%,心源性病死率下降7%~38%,猝死降低37%。有瑞典学者在一项“运动与心衰关系”的长期研究中,首次使用代谢当量小时/天来作为运动强度的分级,即看电视、阅读是最低量代谢当量活动,步行或骑自行车是中等活动,大运动是高强度活动。研究结果表明,每天步行或骑自行车至少20分钟,与少于20分钟活动者相比,可减少21%的心衰概率。这一结论与美国心脏病学会“每周适度运动至少150分钟”的建议相符合。


以冠心病为例,冠心病病人面临的是心血管、呼吸、代谢功能障碍,全身运动耐力减退及心理障碍等问题,其康复手段主要适用于病情稳定的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分流术后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患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律失常患者及心脏移植术后病人等。医生首先要对这一群体进行功能评定,判断预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二级预防,矫正并消除危险因素,阻止或逆转潜在发展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减少再次心梗或猝死的可能。



对冠心病Ⅰ期(住院期3天~7天)病人,应打破绝对卧床传统,适当活动,以减少或消除绝对卧床休息带来的不利影响。如在正常节奏下可连续行走一两百米或上下1层~2层楼,而不出现心血管症状。对Ⅱ期(出院早期5周~6周)病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运动处方从低水平训练做起,使体力逐步恢复到患病前状态。康复项目可选择散步、医疗体操、太极拳、家庭卫生、园艺活动或在临近区域购物等。对Ⅲ期(稳定期)病人,需要进一步巩固Ⅱ期康复成果,控制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等危险因素,运动方式可采取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跑步、骑自行车、划船、跳绳、打拳等。



对需要心脏康复的患者来说,运动疗法自然好处多多,前提是必须要有风险评估和运动方案。风险评估包括患者的血管危险因素、平素的运动状况、心功能在运动后何时达到极限等,通过这些评估,医生就能准确地了解病人有效的运动强度,给出科学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和强度建议,从而确保康复质量。



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 刘宏宇

整理/衣晓峰 吴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心脏康复,心脏病人最关心的10个问题
【上海名医】心血管病需要有效康复 “私人订制”心脏康复可大幅降低复发率
【心科普】心脏病人只能静养?错!这样做更有利于健康~
心梗介入术后并非万事大吉,“终身康复”该怎么做
【热点文章】关怀敏:ACS患者PCI术后的康复治疗
心脏病患者术后怎么办?听听心血管专家的四句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