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人说他就是老子,扑朔迷离,见首不见尾,终成悬案。

说起二十四孝,很多人都知道,其中有一孝叫“戏彩娱亲”

说的就是一老头自己都年过古稀了,还穿个花花绿绿的衣服,走路蹦蹦跳跳的,在父母面前装成孩童的样子耍宝卖萌,来哄父母开心。

老人家也真够拼的!万一摔个骨折可咋弄。就凭他这么卖力气,不排进二十四孝,全世界都得生气。

老头叫老莱子,不过听着不像真名。

要是说起这老人家生于何时何地,有什么事迹,估计没多少人知道。因为这本来就是个历史悬案,有人说老莱子其实就是老子,专家们至今还争论不休,没个结果。

虽说老莱子的史料很少,但仍然有那么点蛛丝马迹。

先看《史记·老子列传》记载。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本来是写老子的列传,结果司马迁老先生突然插了一句,把老莱子扯出来了。然后,有人就认为这是司马迁的疑笔,弄不清老莱子到底是不是老子,所以就以疑传疑了。其实,要是仔细琢磨一下,就可以看出司马迁根本没糊涂,他就是认为老子和老莱子是两个人的。为什么?“亦楚人也”,亦字就可以看出来,他没说“亦老莱子”。而老莱子和老子一样是重要的道家人物,司马迁认为他俩地位相当,所以才敢在老子的列传中多一嘴。而“或曰”两字,说明在司马迁时代,就一直有老莱子的传闻或说法,只是司马迁没见着翔实的一手资料,无法单独为老莱子立传,所以只得在这插了一句嘴,一笔带过。

其实,其他资料也能够看得出这种状况。

《史记·仲尼弟子传》载:

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仲平,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

同样是司马迁写的,很明显,老子和老莱子不是同一个人,也不在同一个地。

关于这个记载也有人反驳过,说老子开始在周,后来跑到楚了,名字也换成了老莱子,所以才有孔子在周、在楚的两次相见。可是我挺纳闷,老子为啥跑来跑去,有人说是周朝发生战乱,可还把名字都换了,这是受了多大的惊吓呢?而且,都说这两人与孔子同时代,而且孔子都见过,是不是同一个人孔子楞是看不出来?即便看出来了,楞是一点不说,口风太严了。

不光孔子见过老莱子,子思也见过的,《孔丛子.抗志篇》:

子思见老莱子,老莱子闻穆公将相子思。老莱子曰:若子事君,将何以为乎?子思曰:顺吾性情,以道辅之,无死亡焉。老莱子曰:不可顺子之性也,子性刚而傲,不肖又且无所死亡,非人臣也。子思曰:不肖固人之所傲也。事君,道行言听,何所死亡。道不行,言不听,则亦不能事君,所谓无死亡也。老莱子曰:齿坚易蔽,舌柔常存。子思曰:吾不能为舌,故不能事君。

为啥孔子和子思都不多一句嘴说道说道,我想多半他俩根本不认为老子和老莱子是同一个人,所以才不去叨咕这事。

比孔子晚两代人的庄子也提到过老莱子,《庄子杂篇·外物》:

老莱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于彼,脩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不知其谁氏之子。’老莱子曰:‘是孔丘,召而来。’仲尼至。曰:‘丘,去汝躬矜,与汝容知,斯为君子矣。’仲尼揖而退,蹙然改容而问曰:‘业可得进乎?’老莱子曰:‘夫不忍一世之伤,而骜万世之患。抑固窭邪?亡其略弗及邪?惠以欢为骜,终身之丑,中民之行进焉耳!相引以名,相结以隐。与其誉尧而非桀,不知两忘而闭其所誉。反而非伤也,动无非邪也,圣人踌躇以兴事,以每成历。奈何哉,其载焉终矜尔!’

如此重要的会面,儒道两家和谐交流,深入探讨人生哲理,人与人之间何其谦卑恭敬,根本不是司马迁说的“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在这之前,孔子已经和老子见过面了,并且也有过交谈。如果是同一个人,在场的那些弟子、门人们难免会口风不紧,提上一提的,但是没有。而且庄子著作中所有说到老子的地方都称其为老聃,这里直接称老莱子,显然他是不认为老莱子就是老子的。

总之,没有哪一处文字是明确说老莱子就是老子的,反而处处透露这就是居住距离很远、生活时代差不多的两个人。

有人又要说了,既然你以为老莱子不是老子,那他肯定不是什么楚苦县人了,那老莱子是哪里人?

其实我也不知道,只知道是楚国人,在湖北荆门生活过相当一段时间。且看记载。

《列仙传》:

老莱子,楚人。当时世乱,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杖木为床,蓍艾为席,葅芰为食,垦山播种五谷。楚王至门迎之。遂去。至于江南而止,曰:‘乌兽之毛可绩而衣,其遗粒足食也。’

《高士传》:

老莱子者,楚人也。当时世乱,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莞葭为墙,垦山播种。人或言于楚王,王于是驾至莱子之门,莱子方织畚。王曰:‘守国之政,孤愿烦先生。’老莱子曰:‘诺。’王去。其妻樵还,曰:‘子许之乎?’老莱子曰:‘然。’妻曰:‘妾闻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随而鞭棰;可拟以官禄者,可随而铁鉞。妾不能为人所制者。’妻投其畚而去。老莱子亦随其至于江南而止,曰:‘鸟兽之毛可绩而衣,其遗粒足食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人莫知其终。

这两则记载都说到蒙山,当然蒙山不是他的出生地,他只是为了逃避世事来这里隐居的。至于出生地在哪?也有争议,有人说是在现在的随州,老莱子是因为楚国灭了随国被强制迁移的。还有人说,老莱子不是随国人,而是楚国若县人,也就是现在荆门的乐乡关一带(离蒙山也就百公里左右)。说乐乡关本叫赖乡关,只是音讹(现在当地方言赖、乐发音也非常相似)才变成乐乡关,而老莱子其实是老赖子,姓赖,老为尊称,就在赖乡关出生长大的。总之,哪种说法都有人不服。

那蒙山在哪?现在湖北荆门城西的象山。以前象山就叫蒙山,在南宋后改称象山。之所以改名,是为了纪念荆门知军陆九渊,陆九渊叫象山先生。现在象山仍有老莱子山庄,有顺泉、孝子田、孝子井,都是与老莱子相关的东西。

那叫蒙山的也不少,凭什么非是你荆门的蒙山不可?当然有原因,其一是蒙山的位置,其二是在于楚王亲自登门这件事。楚王亲自登门不是小事,人马沸腾,招摇过市,不是件随意的事。其它的蒙山太过遥远,要么都到了别国的疆域内了,两种情况的可能性要不太小,要不就没可能。而荆门的蒙山则不同,离当时楚国的国都不远,楚王来去方便,而且也不会引起什么麻烦。

也正是这一次楚王的登门拜访,导致老莱子再次迁移,作为道家人物,他是不愿意卷入任何世俗政治的。只知道他带着家人往南一直过了长江,就没有任何记载了,最后落到哪里没人知道。

两千多年过去了,也就是上个世纪,有人在湖南株洲发现了老莱子墓,可惜的是后来经过文革,老莱子墓被毁,据说现在还有一块篆字墓碑留存,也算是一个伟大人物曾经来过这个世界的最后证明吧。

附其它记载:

《战国策·楚策四》,或谓黄齐曰:‘人皆以谓公不善于富挚。公不闻老莱子之教孔子事君乎?示之其齿之坚也,六十而尽相靡也。今富挚能,而公重不相善也,是两尽也。谚曰:见君之乘,下之;见杖,起之。今也,王爱富挚,而公不善也,是不臣也。’

《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德恭而行信,终日言不在尤之内,在尤之外。国无道,处贱不闷,贫而不乐,盖老莱子之行也。

《尸子》卷下,老莱子曰:‘人生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也。其生也存,其死也亡,人生也少矣,而岁往之亦速矣。

《汉书·艺文志》,《老莱子》十六篇。

《艺文类聚》引《列女传》云,老莱子作婴儿自娱,着五彩斑斓衣裳,取浆上堂,跌扑,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雏鸟于亲侧。

《古列女传》载,莱子逃世,耕于蒙山之阳……人或言之楚王曰:老莱子,贤士也,王欲聘以璧帛,恐不来。楚王驾至莱子之门,王曰:‘寡人愚陋,独守宗庙,愿先生幸之。’老莱子曰:‘仆山野之人,不足守政。’王复曰:‘守国之政,孤愿变先生之志。’老莱子曰:‘诺。’

链接:

他曾是袁世凯心腹,最终分道扬镳,令袁措手不及。

一个小人物的颠沛人生,一段尘封的家国往事,斯人已逝,浩气长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荆楚文化:老莱子与隐士文化【选编】
《列女传》卷之二 贤明传:楚老萊妻
拜谒老莱子,体悟“孝”文化
东山讲堂(六)中华首孝  ——老莱子
史记中所记载老子与孔子的一段谈话,居然暴露了孔子这样的想法
春秋《老子》及其作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