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做才能称得上有道?

很多人关于修道都有一个疑惑,如何做?做到哪种程度才能称得上得道呢?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道?关于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有深刻的也有肤浅的。道不单单是存在于宗教之中的,道是老子提出的,并不涉及于哪个信仰,道是一个生于无,存于有,可感可见可触,不可感不可见不可触,你可以用语言去描述它,却无法用语言去诠释它。就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表述的,正因为道的玄妙,才无法切实的说出什么是道,老子只能言表于相,至于更深层次的东西,就看后世人能悟出多少了。

普通人该如何修道才能得道呢?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中国传统文化诸子治国理念表

诸子文化中,道家为“上上”者,可见道在历史文化的沉积中,凸显出的价值更加贴近人们生活,更加被人们认同。

老子认为,上德近道,下德近仁;以大道立天下,不讲德自有德;以仁爱为旗帜,好讲德长缺德。以自然为本,由本即末的自然顺序是:道、德、仁、义、理、智、信、愚,成为“自然道德观”。由此可见,要想修道得道,必须通过德、仁、义、理、智、信、愚的考验,一个不讲德行,没有诚信的人,他离道就会很远,更别谈得道了。

老子的自然道德观,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真理,是科学合理的具有全球推广意义的普世价值观,它适于人类社会不同历史评价,也适于指导人类社会现实和未来实践。所以,尊道而行的人们,最终都会修成正果,悟得大道。

处上而不重,处前而不害,处下而不沉,处寒而不冻,处暑而不热,处乐而不极,自得而不忘形,遇忙而不乱,居安而思危,能进退有度,顺天应民,当令而行的人,才称得上有道的人。

(文章出自道山不老,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玄都宫工作室编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帛书:上德下德,实则隐藏道术转换的终极秘密
感悟《道德經》第五十一章
赵妙果连载:厚德才能载物,助人才能快乐
道德经章成·德经三八章·上德不德篇
歸道心願詞及老子《德道經》雙一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