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为什么越老越不值钱?

常有教师发出这样的慨叹:医生是越老越值钱,教师越老是越没用。应当承认,现实中,若是将医生和教师两个职业群体进行比较,给人的感觉的确如此。

医生中的大多数,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成了名医,至少是地方名医,退休不退职,年龄越大,医术越高明;而相比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学越来越力不从心,退休后大多数老师赋闲在家,无所事事,果真干点事,也不是从事自己的本行教学生,而是转行做其他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我以为,这并不是职业的差别,而是人为的差别。

【医生和教师干的都是一种技术活】

医生和教师虽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职业,但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技术性专业”,都有专业技术职称。

无论是医生还是教师,一开始从事这种“技术性专业”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这种专业基础知识只是为从事这种专业提供了条件,而真正的“技术”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总结,发展而来的,其专业水平也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的,提升到一定程度,就成了专家。

【好大夫都注重不断学习、总结和反思】

我接触过不少大夫,包括出了名的老大夫,他们的案头总是放着大部头的专业书籍,且已都翻得“破烂不堪”;他们也都有一个大部头的患者病历,详细地记录着他们接诊过的每位患者从初诊到康复的整个治疗过程,不少大夫还定期对某些病症进行梳理分析和反思,理顺出一些有规律的治疗方案和有效药方……所有这些,奠定了他们“越老越值钱”的基础。而这这一点下,为数众多的教师却做得不够到位。

【很多教师教学是在“吃老本”】

观教师中的大多数,案头除了几本教科书、参考书、习题集之外,有几个教师案头摆放着相关的教育专著?有几个教师经常阅读教育专著?不是作为教师的我自轻,如果做一个调查,我相信不少教师对陶行知、叶圣陶、蔡元培、张伯玲,徐特立、傅斯年、苏霍姆林斯基,布鲁姆、卡尔、罗杰斯等教育大家也是只知其名,并不一定认真读过其书,甚至《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等我以为教师必读的期刊,很多教师可能没有掀过;对于教学,我想,没有多少教师存放着自己从教以来的教案,也没有多少教师对日常教学经常做记录,更不要说经常做反思总结了。

因此,不少教师的教育教学不过是在“吃老本”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乎就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过去了,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洼水,专业水准几乎还是初为人师的那种专业水准,及至老了,退休了,当然也就落伍了,没用了!

【善于学习、总结和反思的老师就会成为名师】

而那些像医生一样,不仅满足于能“应付”学生、课堂的教师,而是要教好学生、搞活课堂的教师,他们总是习惯于将平时的工作、教学、学生情况及时地记录下来,并不断反思、思考、总结,同时不断读书、学习,从教育大家理论中中汲取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丰实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学年限的延长,他们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教育教学成效越来越显著,他们也像医生一样,越老越值钱,像现代的李希贵、魏书生、于漪、李镇西、窦贵梅、钱梦龙、华应龙、陶西平、程红兵……

【教师要想越老越值钱,就当不断地学习】

教师要想越老越值钱,越老越快乐,越老越幸福,就不能只做一台复印机,而要做“一支会思考、擅写作的芦苇”,要让这支“芦苇”书写出光彩夺目的思考花朵,就要不断地学习。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网络手机等媒体,给教师提供了多渠道的学习机会。特别是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重视教师培训,寒暑假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实地培训,还有网络上的远程研修。一名教师要想学习,有的是机会。在这种形势下,学与不学全在教师本人了。如果等你老了,你觉得不值钱了,那不是因为你老了的缘故,而是你没有学习进步的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学生听得懂的话
教师个人发展计划
【教育随笔】让教师赢得专业的尊重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不断钻研,精专教学,积极创新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看的几本书有哪些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