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炉中乾坤之定窑弦纹炉 ~


各位师友大家好,我是雨鸿来自北京。今天我们来交流一下定窑的弦纹炉。


此类香炉是在宋代仿古风盛行的背景下出现的,由于宋代金石学的兴盛,仿古造型的器物众多,这不仅仅只是对造型和功能的完全照搬,而是经过了改造和加工,在审美情趣 和艺术方面都有新的特色。除弦纹炉外,宋代的许多仿古香炉,如鼎式炉、鬲式炉、簋式炉等,也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这种将古器加以创新,进行使用的情况,宋到元明一直都存在。例如,酒瓶可以当做花瓶使用,古鼎既可当做香炉,又可用于插花。我们来欣赏一下,故宫博物院藏宋徽宗《听琴图》中,弹琴者对面的湖石上有一铜鼎用于插花 ,其尚古之情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古人一器多用的一种体现。

 


 《听琴图》是传为北宋宋徽宗赵佶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工笔画,此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考古发掘和博物馆藏品中,我们常见到这类三足、筒腹的陶瓷香炉,大多被称为奁式炉或樽式炉。而腹部装饰弦纹的,就叫弦纹炉。

 

第一我们先来聊聊樽式炉的这种称谓

樽是流行于汉代的盛酒器,有盆形和筒形两大类,质地有青铜器、釉陶器、漆器等。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战国  彩绘云气翼虎纹三足漆樽  湖南省博物馆


东汉   建武二十一年斛    故宫博物院藏


汉代   鎏金三熊足铜尊  南阳市博物馆藏






  

宋代仿古陶瓷中,仿樽的器物为樽式炉,其形制特点为:筒形身、三足,如果装饰有弦纹,所以樽式炉也会称弦纹三足炉。

 

  

从上图可见,腹部没有弦纹装饰的此类三足直筒炉,如龙泉窑等,就被称作是樽式炉。

 

第二我们再来聊聊奁式炉这种称谓


奁主要是指放置梳妆用品的器具,其款式多种多样,有方形、圆形、单层、多层等,材质有铜、漆、瓷、藤、银等。我们来欣赏一组奁的图片:

 

西汉  彩绘漆奁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


 汉代   灰陶弦纹兽足奁

 


南宋 朱漆戗金人物花卉纹菱花形奁  常州博物馆藏


从考古出土实物来看,宋代比较流行漆奁:如福建博物院藏的南宋黑漆三层奁盒;常州武进村 南宋墓出土的戗金漆奁福州茶园山南宋墓出土的剔漆葵瓣式三层奁等,都是宋代漆奁的代表。

  

其实“奁”在宋代有多种意义,既指放置梳妆用品的器具,亦可指盛放药品或食品的盒子,又可指嫁妆等,而香炉只是其诸多含义中的一种。

那么在宋代画卷中,也常见奁的形象。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人王诜的《绣栊晓镜图》,图中有一条几,上面放着一件大漆奁及一些梳妆用品。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南宋 《靓妆侍女图》中,美女正在对镜梳妆,梳妆台上有一奁,也是盛放梳妆用具的。宋词与宋画都生动地展示了宋代奁的形象。

 

  

将考古出土和宋画中的奁式炉,与北宋吕大临 《考古图》相对照,则发现 《考古图》中,将此类三足、筒腹的器物都称为奁。一件为凤奁 ,另一件叫携奁,二者共性是三足,圆筒形,有盖。

 


 而《续考古图》是南宋人续 吕大临 《考古图》 之书,而佚其名,成书于绍兴三十二年 ( 1162 )之后。其编排方法及制图风格,都以吕大临的《考古图》 为范本,书中也将 三熊足、筒状、腹部有环的器物称为奁。我们来看一下图片: 


 

 

北宋时期,士大夫开创了金石收藏与研究的传统,吉金图录和考释之作也很多,在吕大临 《考古图》之前还有七种,惜都不存。所以,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有图像、有铭文、兼具考释的著作便是吕大临的《考古图》。

其按形制分类,每一器物名称之后,都标明出土地点及收藏人,并且引用当时金石学家 杨南仲、刘敞、李公麟等的研究成果加以考证。

吕氏 《考古图》不仅仅是吕大临一人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士大夫在古器物学上的成就。因此,最迟在吕大临 《考古图》成书之时,宋人对 “奁”的基本认识就是这样的。

既然这类三足、筒腹的器物都称为之奁,那么此种形状的香炉在宋人眼里也便是奁式炉了,如 《武林旧事》中记载 清河郡王 张俊 进奉给高宗的 “大奁、小奁” ,及周密 所见 “汝窑二奁”之奁,均指的是此类香炉。汝窑的窑址出土、北京故宫博物院及英国大卫德基金会收藏的汝窑中,都有此类器形。实际上我们也可以说,《考古图》中 名之奁的器物,也是从汉代的樽逐渐变而来。 


北宋   汝窑天青釉弦纹奁式炉  大英博物馆藏


另外,在 《渭南文集》中,陆游则将香炉称为宝奁,如卷五十 《一丛花》中写道: “窗明几净,闲临唐帖,深炷宝奁香。”宋人赵长卿 《菩萨蛮·残春》: “宝奁金鸭冷,重唤烧香饼。”


根据上下语境可知,这里的奁炉、小奁、宝奁等指的都是香炉。因此,奁式炉是宋代文人使用的诸多香炉器型中的一种。


南宋   官窑青釉弦纹奁式炉    南宋官窑博物馆藏


南宋   龙泉窑弦纹奁式炉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南宋   龙泉窑青釉贴塑缠枝菊纹奁式炉    遂宁博物馆藏


  

那么综上,这些三足、筒腹的陶瓷香炉,被大家称为奁式炉或樽式炉。只要腹部有装饰弦纹的,现代人就称作弦纹炉。

 

解释了一些关于称谓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定窑的弦纹炉

在“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定窑遗址调查与试掘”的报告中,1960-62年挖掘到一只定窑晚唐弦纹三足炉:

  

 

 

定窑弦纹炉从工艺制作角度讲,不但有仿古装饰之美,在制作过程中内凹或者外凸的弦纹,可以分散烧制收缩过程中的力,覆烧,尽量保证器物烧制完成后不变形。

 

那么产量最大,我们最常见的,是北宋及金代的定窑白釉弦纹三足炉:

首先我们来看,河北曲阳县涧磁岭定窑遗址A区的发掘简报中的一件器物: 

 

  

这件弦纹炉是在发掘报告里第六组地层出土的:报告是这样描述的,细白瓷炉1件,方唇,直口,直腹微敞,平底。外壁装饰三组凸弦纹。白胎细腻,釉色白中泛黄,较为光亮,口部无釉。口径14.2,底径12.6,残高6.4厘米。器物的年代,报告定为第四期后段,是金代中后期,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到兴定三年(1219年)之间。

 

遗址出土这件炉的器型,与湖南省博物馆藏的长沙杨家山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王翟墓出土的白瓷炉比较接近。

 


这件定窑白釉弦纹三足炉,高6.7厘米,比发掘报告中的高了0.4厘米,是1960年出土于 长沙 杨家山 南宋夫妇合葬砖室墓,通体施白釉,釉色如象牙般柔和滋润。纹饰简朴,光洁的外壁上、中、下,各饰以2、3、1道凸弦纹,具有独特的韵律美。此炉造型简单大方,制作极其精致,器形十分规整,仅口部一周无釉,覆烧法烧成,为定窑瓷中精品。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台北故宫藏北宋定窑三足弦纹炉:

 


台故藏北宋至金,定窑弦纹炉,编号故瓷010343,带“满池娇”玉顶木盖。台故收藏有数件定窑尊,大小不一,上面的弦纹数量不一,多配有玉鼎木盖,其中编号故瓷8636的定窑尊,所配木盖带有明代收藏家项元汴的印记。不过台故所出定窑特展图录和检索系统中将编号错写为8626. 


炉为直口、三蹄形足,造型古朴,庄重大方,工艺讲究。外壁三组凸起旋纹,胎薄,通体施白釉,釉色纯净,给人以恬静柔和之感。在浑然一色的釉面上,以凸起的弦纹线装饰器物,更是珍奇秀美。 

  

定窑的弦纹有231、232、222等多种凸弦纹的组合,并无特定规律,主要是根据器物大小尺寸,和留白美观随意为之。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组各大博物馆藏的定窑弦纹炉: 



下面这件遗址出土的弦纹炉定位北宋,描述写白釉微微泛青,与金代泛黄及多有流釉现象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看下丽莉姐分享的美国洛杉矶郡博物馆藏定窑弦纹炉图片:

 

 

下面这件是苏富比香港,定为北宋的定窑弦纹三足炉,包口,2017-10-03第10号拍品,280万港币底价,落槌1500万港币,由台湾买家购得。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件弦纹炉,与上面馆藏的有什么区别呢?

 


此类弦纹炉的仿制难度相比其他造型的定窑香炉来说较低,做旧后杀伤力较大,建议喜欢此类香炉的师友,多去定州杨雨工作室上手标本学习,多去遗址看高仿作品,再谨慎出手为妙。

 

 


定窑的弦纹炉从北宋开始生产,直至金代产量较大,各国博物馆多有馆藏,国内各地包括遗址、定州及其周边、北京、杭州、山东等地,也有不同尺寸的弦纹炉残器及标本出土。


弦纹炉是属于仿古炉的一种,对比昨天交流中聊的定窑行炉,其艺术价值和市场价格都高了不少,明天我会继续跟大家分享定窑香炉的另外一个重要品类-贴塑类香炉。今天的交流结束,谢谢大家,欢迎各位师友讨论及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定窑白釉弦纹三足炉
不远山房“说”宋金时期香炉
中古时期香具简介
金元时期红绿彩瓷的信息调查报告
汝窑,爱你不容易
宋瓷收藏与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