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龢”与“和”【错别字问题】
“龢”与“和”

墨韵轩99  发表于 2018-5-15【中国书法家论坛】



       内容提要:现在的书法家时常将“和”写成“龢”,但对 “龢、和”二字的关系不甚明了,不能正确使用这两个字,造成写别字。“龢”与“和”是两个不同的汉字(异义同音)。“龢、和”二字的关系仅仅是:“龢”在上古时有用“和”通假。现对“龢”与“和”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说明,希望对书法家在使用(书写)“龢”与“和”时有所帮助。

关键词:“龢”  “和”  通假字    别字   使用    书写


“龢”与“和”
关系篇
“龢”与“和”是各自独立存在的汉字

      
      我们先看“龢”与“和”在历史上出现的情况。

      表一:“龢”与“和”在历史上出现的情况(实物:拓字、手书)


    表二:“龢”与“和”的字义(来源:字典、词典)
                    
    

         注:表中“和”的现代字义不同的例句,参《新华字典》。

        表三:“龢”与“和”的读音(来源:字典、词典)


     表四:“龢”与“和”在上古文献中使用的例子(来源:字典、词典、文献
                                                    

表五:“龢”与“和”使用的情况(自查)

注:一、因无法做到精准统计,表中仅为估判。表中“见”的意思是有使用,“多”的意思是使用量大。

        二、夏朝时出现“龢”字(夏書有之曰闗石龢均王府則有)。【注1】

      表六:“龢、和”二字同现一书(文献)
                                         
    

        表七:“龢、和”异字的字典、词典

   

      小结:以上表一至表七,从实物、文献二个方面均证明:“龢”与“和”是两个不同的汉字。

“龢”与“和”的通假问题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要形成通假的用字现象,必须具备下面的三个条件:

       1、在同一时间,存在两个不同的字。
       2、这两个不同的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
       3、这二个不同的字的字义没有关系。

      “龢”与“和”是两个不同的字,在上古时它们的读音相同,字义不同,这就具备两字之间通假的必要条件。具备条件,未必有通假。那么,我们就以“和氏璧”这个词为例,来分析在上古时,这两个字究竟有没有通假的用字现象。

    表八:“龢”与“和”的通假关系(文献)
                            
                                       
     注:一、在晏子写“和氏之璧”前,“龢、和”两字已存世。有一个叫“龢氏”的词,从“祝龢氏”而来。【注2】
     二、本表证明“龢氏之璧”中的“龢”有用“和”通假的用字现象,“龢”是本字,“和”是“龢”的通假字。吕不韦用的是“龢”这个本字,班固也是用本字。晏子、墨翟、孟子、屈原、韩非、李斯、刘向、扬雄、王符、刘安、司马迁用的是通假的“和”字。这种通假只是“龢”用“和”通假(同音异字的通假),没有证据表明有“和”用“龢”通假的用字现象。

     表九:“龢”与“和”的通假关系历史完整表(文献)


      注:汉以后,“龢氏璧”中的“龢”已被“和”取代,都写成“和”。这种用字现象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固定下来。

      我们看看中小学语文教材是如何处置通假字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在这里通“座”。 教材是原文引用,不改动,这是基于以下四个原因:
       1、尊重作者。
       2、尊重原文。
       3、尊重历史。
       4、便于后人对文章的理解,不导致后人对文章的理解产生歧义(这点尤为重要)。

      我们在“和氏璧”这个词的处置上,也要跟教材一样。

     查上古文献(兼依各字典、词典综合),含有“龢”字的词,能找到的共二十二个。

      表十:含有“龢”字的词(来源:文献、字典、词典)

 

      注:一、含有“龢”字的词共二十二个(略异者计重复,如“龢隋”),可见“龢”在上古时是很有活力的一个字。

      二、这二十二个词中,“龢啰”、“龢銮”、“龢驩”、“龢熟”、“龢利”这五个词,现已不再使用(死词)。“祝龢”被更改。其他的词的本字用“和”通假,并被“和”取代,词义也被含“和”字对应的词兼容。

含“龢”字的词与对应含“和”字的词的关系

以“龢平”这个词为例,“龢平”的词义是:“乐声平和、和顺”。

      红线指的是“龢平”的本义,已包含在现在的词“和平”的词义里(今“和平”一词,词义中1为旧词新意,新意从外文著作《战争与和平》中译来。2、3、5从“和平”而来。4从“龢平”而来)。在红线这里,其处置方法如“和氏璧”一样,不写成“龢平”而写成“和平”。

例句:
       1夫有龢平之聲則有蕃殖之財。4
       2夫有和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今人私自更改的版本,不妥)。5
       3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聲要妙(韩愈使用时,已改)。6
       4凡箜篌所奏,無和平之音。7

     其他含“龢”字的词的界定也应按“和氏璧”、“和平”这样来界定不再恢复本字的写法这就是借而不还(春秋时就借,至今不还),并被人们认可了的用字现象。

      “龢”与“和”单个字在句子中的用字通假情况(上古):

      最早文献上出现的那个字,那个字就是本字。

      例:“其終也廣厚其心以固龢之”(在这里“龢”的字义就是“谐也”的意思)。8作者当时写的是“龢”,这个“龢”就是本字,与“和”无关。假定作者当时写成“其終也廣厚其心以固和之”,那本字就是“和”而不是“龢”。因为在这句话中,单个字的“龢”与“和”在句子中的使用,我们实在难以区分有什么不同,“龢、和”都有“谐也”的意思。

      其他单个“和”字出现在句子中,我们不硬性界定是不是“龢”的通假字。因为在上古时,“龢”与“和”各自独立使用,在依据不充分的条件下,我们难以界定单个“和”字在具体的句子中是不是“借和为龢”,是不是“龢”的通假字(文意明显可辨又有旁证的除外,如“竽笙備而不和”。9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经传多借和为龢”,说的就是这种用字现象)。

     例:“和協輯睦於是乎興”,10在这句话中的“和”,我们就不界定是不是“龢”的通假字,当成是本字。

     造成现在的人对“龢、和”二字使用不正确,写别字的原因:

      1“龢”与“和”在上古时的字义,如下:


     “龢”与“和”在上古时的字义有交集,交集里的字义相同——“谐也”(“龢”之“谐也”,“谐”本为“龤”)。11

      2、这两个字的本义都与声音有关。(“龢”与“乐”的声音有关;“和”与声音有关。)
      3读音相同。
      4、古人有“龢”用“和”通假的用字现象(汉以后,人们对“龢、和”二字的使用开始混乱)。12

   以上四点就是现在的人在使用“龢”与“和”时,造成混乱,写别字的主要原因再加上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汉字简化中,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2013年6月5日)又将“龢”当作“和”的异体字,13  那就更难以区分了。

现在的书法家有时将“和”书写成“龢”,主观上认为这两个字是可以互相替代,其实是不可以互相替代

“龢”与“和”是两个不同的字,这两个字的字义既有相同意思的部分,也有不同意思的部分,所以不能互相替代

     小结

      A、在上古汉语中,有“龢”用“和”通假的用字现象(同音异字的通假)。14以“和氏璧”这个词为例,晏子用的是“和”这个通假字,吕不韦用的是“龢”这个本字, 后来“龢”被“和”取代,并且这种用字现象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氏璧”的这种用字现象,其实是不同汉字使用竞争的结果,“龢”竞争不过“和”,因此含有“龢”字的词的本字被“和”取代,本字的使用被“和”边缘化。15“龢”字的使用虽被“和”边缘化,但还在继续使用中(用于专名用字)。而“和”字的使用却丰富活跃起来,所有由“和”的本字发展起来的词(包括旧词新意)、词组,一律写“和”。如“祥和”、“和平”(与战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等,这些都是由“和”的本字发展起来的,与“龢”毫不相干。

     B、含有“龢”字的其它的还在使用的词,也类似“和氏璧”这种使用情况,不再恢复本字的写法。

     C、不硬性界定单个“和”在上古文献的具体句子中是不是“龢”的通假字。

     D、上古时,我们没有发现有“和”用“龢”通假的用字现象。



“龢”与“和”  
使用篇(现今)
“龢”与“和”的使用写法


     以“和氏璧”这个词为例。

    现在的人对“和氏璧”这个词的使用有两种情况:直接使用与间接使用(即引用)。

    1、直接使用。现在的人在使用“和氏璧”这个词时,写成“和氏璧”,这是正确的规范的写法。大家都认可,法律也认可,没有什么争议。若使用者不写成“和氏璧”,而写成“龢氏璧”,这样合理吗?答案是合理的,这样写,只不过是恢复本字的写法。像班固那样,段玉裁也曾有过“龢也,各本作和,今正”。 16合理就一定可以写吗?现在的人不可以这么写。汉至今已两千多年了,大家都写成“和氏璧”,我们要尊重这段历史。现在的人再恢复本字的写法,已没有什么意义。汉字的使用要规范,根据现有的相关文字法的规定, 17现在的人不可以将“和氏璧”写成“龢氏璧”。这就是借而不还,并被认可成“是”,现在还,反而成“非”的用字现象(其它含有“龢”字的词,也如“和氏璧”这样处置)。

    2间接使用(即引用)。“引用”须遵循不得更改原文的原则。使用者依其所引文献,直接从原文中引过来,在这里是可以出现“龢氏之璧”这种写法,这个没错。

     依“和氏璧”的使用(写法)来界定“龢、和”二字现在的使用(写法)

      现在的人写文章,直接使用单个“和”字及所有含“和”字的词(包括“龢”用“和”通假,并被“和”取代后的词)、词组一律写成“和”,不可以写成“龢”。一旦将“和”字写成“龢”,那就成写别字。

     文章中有“引文”、“姓氏人名”出现“龢”时,就写“龢”,不得更改。如果现在的人将“引文”、“姓氏人名”中的“和”写成“龢”或将“龢”写成“和”,就是写别字。

     “龢”现在仅可使用于“姓氏人名”或出现于“引文”(古代文献无论对“龢、和”二字使用正确与否,一律按原文写法引用,不得私自更改),其他地方一律用“和”。


现在的书法家要正确使用、书写“龢”字与“和”字


中国书协有规定
      一、书写古代诗文者,应注意使用权威版本。
      二、评审中,加强对书写内容、文字正误、字法规范的审查。提倡文化内涵,注重文字规范。自作诗文优秀者,在同等艺术水准情况下,优先入展。18

      按中书协的要求,结合上文,书法家在书写古代诗文时,要选择使用权威版本,在遇到“和”或“龢”时,按原文写法书写,不得更改。书法家既不可以将原文的“和”写成“龢”,也不可以将原文的“龢”写成“和”。如果书法家将原文的“和”写成“龢”或将“龢”写成“和”,则定性为写别字。

      至于自作诗文,书法家要正确使用“龢”与“和”。“龢”字现在除在“姓氏人名”使用外,其他地方不再使用。19  在自作诗文中,书法家若引用的原文涉及到“龢”或“和”时,按原文写法书写,不得更改。一旦更改,就成写别字。

书法家在创作书法作品时,无论字体是选用简体字还是选用繁体字(繁体字在书法范畴中允许使用,但在使用中,繁体字也要遵从简体规范字的法则),在遇到“和”或“龢”时,一律都应按上述方法来使用、书写。


“龢”与“和”
使用篇(历史)


    表十一:“龢”当作“专名用字”


    注:实物例句的字体改为印刷仿宋体。

    表十二:“龢”当作“人名、表字”的专名用字


    注:“龢”现今仅可用于“姓氏名字”(此字不死的原因)。本表除“乙瑛碑”为实物,其他为文献。“乙瑛碑”中的例句的字体改为印刷仿宋体。

    表十三:“龢”在上古时使用的例子


     注:本表实物不按实物铸造时间的先后排列,实物选自《殷周金文集成》(数字为器物编号),实物例句的字体改为印刷仿宋体。

     表十四:汉以后“龢”的新意的使用(文献)


      注:由“龢煖”而来(“飈習習兮龢煖”)。20

       表十五:与“乐”相关(文献)

 

      注:与“乐”有关。

      小结:“龢”字在历史上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四种用法

      A、专名用字(表十一、表十二)。人名用字是“龢”字至今还在使用的原因。
      B、作动词(表十三)。
      C、由“龢煖”一词词义的演化使用(表十四)。汉以后,“龢”的使用主要有三种:“引用”、 “专名用字”、“龢煖”一词词义的演化。
     D、与“乐”相关(表十五)。


“龢”与“和”
本义篇


      许慎的《说文解字》:“龢。調也。从龠禾聲。讀與和同。”

     “讀與和同”这句话,没人质疑。

     “龢”的字形,“从龠禾聲”这句话,没人质疑。

      “龠”是一种乐器,这个结论,没人质疑。

    依“六书”造字法,“龠”为“龢”的义符,证明“龢”与“龠”有关联。“龠”是一种乐器,故“龠”与“乐”有关联。由此得出:“龢”与“乐”有关联(以定形后的“龠”与“龢”为据)。

 “調也”要怎样理解?

     以“如樂之龢”为例,21“樂”为“音乐”。

      “如樂之龢”。音乐何来,必人用乐器为之(人声例外)。乐器何来,必人制之。怎样制,依前样而制。制必定其调,正其声(乐器的调不正、声不准,则此乐器为不合格产品。用不合格的乐器吹奏出来的乐曲就不好听)。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古人对声音进行模仿探索,最早造出一支具备标准声调的乐器---龠。这支龠揭示了音乐的原理。这支龠,乐调正,声调准。

     古人再造新龠时,就以这支龠为样(龠样),依样(龠样)而造(依“龠样”而造就简便得多)。以龠样为“标”,定新龠的调而校(龢)新龠的声。

    古人造新龠时,将依样(龠样)而造。以龠样为“标”,定新龠的调而校(龢)新龠的声的一系列过程,造一个字来表述,那就是“龢”。“龢”就是“调”,就是“调音”,22就是“调声”。23就是以具备标准调、标准声的龠来校(龢)新造的龠的乐调、声调,使新造的龠的乐调、声调标准。这个过程,就是“龢”字的本义。简单点说:就是指“依样制新龠,依样调新龠的声”。“龢”的目的,就是要让新制的龠“调正声准”。
     
     “龢”字的本义“调也”有二层意思。一、依样(龠样)而造。二、以龠样为“标”,定新龠的调而校(龢)新龠的声。因有二层意思,故许慎才说“调也”而不说“调声”。许慎在释“盉”时说:“調味也。”就很明确,只一层意思。
现在制乐器还是遵循依样而造,定调而校(龢)声的制法。
     
     手工制作洞箫时,在选材(依样),定位,开孔后,都要校(龢)声调。孔位定洞箫的乐调,调整孔的大小形状来校(龢)新造洞箫声调的高低。以前是以具备标准声调的成品洞箫(即“箫样”,现改为“校音器”)来校(龢)新制洞箫的声调,使新制的洞箫吹出来的声调跟“箫样”一样标准。声调标准了,新制的洞箫才能算是合格产品。

现在制箫的师傅们还有一个业内用词----“和声”,“和声”其实就是“龢声”。

现在还有人按依样而造,定调而校(龢)声的制法仿造出新的骨质龠。

用丹顶鹤的腿骨(依样),制出新龠,经定调、校(龢)声后,新龠制作成功(龢了)。新龠可吹乐曲。制作者不只仿制一支新龠。24

      曾侯乙编钟的仿制也是按依样而造,定调而校(龢)声的制法而造。曾侯乙编钟在仿制的过程中,外观上采用无限接近原钟(依样),但也出现不“龢”的事(调不正、声不准,则不“龢”)。后仿制者再观察原钟,发现原钟里面有凹槽。仿制者再将仿制品里头也弄得跟原钟一样有凹槽(依样),这才成功(调正而声准,“龢”了)。25现在编钟仿品常奏乐曲。

      乐器因为“龢”了,贾湖骨龠(原龠)才可以吹奏河北民歌《小白菜》(循乐理,调正声准,古器可奏后世曲)。26曾侯乙编钟(原钟)才可演奏《东方红》。27

    乐器如果不“龢”,贾湖骨龠就没法吹奏《小白菜》(乐理正而调不正、声不准,吹奏出来的乐曲就不好听)。同理,曾侯乙编钟(原钟)如果不“龢”,也不可能演奏《东方红》。

    用“调也”这个“龢”的本义来解释“表十五”中的句子就解释得通了。

    例:二十四年,钟成,伶人告龢。
   
    二十四年,钟已依样铸就,循乐理,定正调、校准声,也就是说钟已合格---“龢”了,所以“伶人告龢”。

     由此可见:“龢。調也。从龠禾聲。讀與和。”这个诠释,正确

    “龢”字的动词属性很明显。从表十三、表十五,我们可以知道:“龢”在句子中的使用,是当作动词来用(因“龢”的本义“调也”就是动词)。

     由以上分析得出结论:许慎所说为正


“龢”与“和”
造字篇


     表十六:“龢”在商朝时的写法(实物)


      注:本表不按“字样”的出现时间先后排列。

     表十七:“龢”在“周、春秋、战国”时的写法(实物)


    注:本表不按“字样”的出现时间先后排列。表中“数量”有的只选一个。“内容”中的字体改为印刷仿宋体。“龢”的字样选自《殷周金文集成》。

     表十八:甲骨文中“龠”的写法(实物)

   


注:“龠”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字形明显有变化。

我们通过对表十九、表二十的字形进行比较,可知:“龠、龢”二字的字形在“汉”时定形,“龠”字的字形与“龢”字的义符(龠)形,二形一样。这是汉字从未定形到定形,演化过程中出现的结果


“龢”与“和”
错误篇历史


     表二十一:后人私自更改

 

      注:后人私自更改,引起字义混乱,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实物的字体改为印刷仿宋体)。

      表二十二:汉以后,后人引用、使用不正确的例子

 
注:赵孟頫的手书改为印刷仿宋体。


“龢”与“和”
错误篇现今


       一、理论错误

       1、古今字。“龢”与“和”是古今字(“龢”为古字,“和”为今字)。
      郭沫若在《释和言》中,将“龢、和”二字当成是古今字。
      古今字是指文献中记录同一个词项而不同时代使用不同字符的“历时同词异字”现象。
     
      “和”不为“龢”而造。虽然“龢”先出而“和”后现,但“和”不承担“龢”的部分或全部的字义(“龢、和”二字都有“谐也”的意思,但来源不同。“龢”之“谐”本为“龤”,后“龤”写成“谐”。“和”之“谐”就是“谐”)。28“龢、和”二字的字义同,“龢”的字义是“调也”,“和”的字义是“相譍也”,这二个字的字义相差很大,所以不是古今字。
      
      颜师古注《前汉书》有“注”,“師古曰:龢,古和字也。”或是后人据颜师古的“注”定“龢、和”二字是古今字的原因。师古的“龢”字“注”,我们要怎样理解?见表二十三。

   表二十三:唐人注“龢”(文献)


      注:从表二十三中可知,唐人说的“龢,古和字也”的意思是“和與龢,古字通”,而不是把“龢”当“和”的古字(本意不是古今字)。

      2、异体字。“龢”是“和”的异体字。29

       异体字是指一个字的正体之外的其他写法字音和字义相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

       “龢”与“和”的字义不同,所以“龢”不是“和”的异体字。“和”的异体字是“咊”(段玉裁以“咊”为正),30  虽然“和”还有其他不同的异体,但这些只是写法不同。
      “龢”的异体字是“𥤉” 。

      3、繁体字。“龢”是“和”的繁体字。

这个明显不是。《通用规范汉字表》(2013年6月5日)中“龢、和”二字同存。

      4、同源字。“龢”与“和”是同源字。

      王力在《古汉语字典》中,将“龢、盉、和”三字当成是同源字。

      语义相通(或相同),声音相近(或相通转)的字称为同源字

      “龢、和”二字的读音相同(同音字),但“龢、和”二字的字义不同(也不相通),所以不能称作同源字。

      二、现今书法家书写错误

       1、周慧珺
       下图(图片)为周慧珺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时发表的作品。作品中“永龢”应为“永和”。

   

        2、其他

    
       
    现今的书法家在使用“龢、和”二字时,造成写别字的原因,很简单。书法家们因不明“龢、和”二字的字义、关系,为求字形写法的多样性,主观上认为:在繁体字体系中,可以将写成“龢”


“龢”与“和”
关联篇


     龠:樂之竹管,三孔,以和眾聲也。从品、侖。侖,理也。凡龠之屬皆从龠。31
     禾:嘉穀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時之中,故謂之禾。32
     龢:調也。从龠禾聲。讀與和同。33
     和:相譍也。从口禾聲。34
     盉:調味也。从皿禾聲。35

     结论

     1、“龢、和”异字(异义,同音)。

     2、“龢”的本义为“ 調也。从龠禾聲。讀與和同。”“调”的意思是指:古人制造新龠时,将依样(龠样)而造,并以龠样为“标”,定正新龠的乐调,校准(龢)新龠的声调的一系列过程。简单点说:指“依样制新龠,依样调新龠的声”。

     3、“龢”今仅可用于“姓氏人名”或出现于引文。36

     4、“和”的本义为“相譍也。从口禾聲。”这个世人没争议。

     5、“龢、和”二字的关系:就是“龢”在上古时有用“和”通假(同音异字的通假)。“龢、和”二字在汉字使用的竞争中,“龢”竞争不过“和”,“龢”的使用被“和”边缘化(但不死,今仅靠“姓氏人名”用字存活)。含“龢”字的词对应被含“和”字的词先被通假,后被取代。

     6、文献中“龢、和”一律固化。引用时按原文引用,不可私自更改。


  简表:

    表二十四:现今“龢、和”二字的写法与使用



简图:

建议

     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含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标明:“和”,一级字,位列1131。“龢”,三级字 ,位列8095。附表又将“龢”当作“和”字的异体字,这样处置反而复杂,并会割断“龢”字的历史,难以诠释“龢”字在古代文献中的字义,会导致后人对古代文献的理解产生歧义,不妥。

建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将“龢”独立出来,作为三级字,不作“和”字的异体字(本来就不是)。这样处置就不会割断“龢”字的历史,可以诠释“龢”字在古代文献中的字义,也可以让现在的人对“龢”字的使用有了准确的依据。


注释

    本文因行文所需,大部分引用的字体为繁体字。

    引用文献中的“欽定四庫全書”均依文渊阁影印版。

    本文使用工具书:
    《书法字典》、《康熙字典》、《辞海》、《辞源》、《字海》、《新华字典》、《说文解字》、《说文解文注》、《玉篇》、《汉语大字典》、《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唐韵正》、《广韵》、《集韵》等。

①  、4、8、10欽定四庫全書《國語》卷三,〈周語〉下, 吳•韋昭 注。  

2宋•羅泌 撰,欽定四庫全書 《路史》 卷八,〈祝誦氏〉。 
  
3人教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口技>,149页,2008年7月第3版,2015年11月第17次印刷。

5邬国义、胡果文、李晓路 撰,《国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4年12月第一版。

6宋&#8226;魏仲舉 編,欽定四庫全書《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二十,〈荆潭裴均楊憑唱和詩序〉。

7清&#8226;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10月北京第1版,1979年5月上海第2次印刷。

9、22欽定四庫全書《禮記注疏》卷八,<檀弓>上,漢&#8226;鄭氏 注,唐&#8226;陸徳明 音義,孔穎逹 疏。“竽笙備而不和。注:無宫商之調音”。在这句话中,明显看出“和”是“龢”的通假字。

11、28清&#8226;段玉裁,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经韵楼刻本《說文解字注》:“各書多用諧爲龤。”今“龤”已不再使用,“龤、谐”已难区别。

12唐&#8226;栁宗元,欽定四庫全書《柳河東集》巻四十五,<非國語>下。
“平公有疾秦景公使醫和視之”,改“龢”为“和”。
“ 國無道而年穀龢熟”,这是柳氏正确的引用。

13、29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含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附表将“龢”当作“和”字的异体字。

14古人早已注意到这种通假的用字现象。
a、欽定四庫全書《文選》巻三 ,梁&#8226;蕭統 編,唐&#8226;李善 註。善曰:《周禮》曰:“孤竹之管,雲和之瑟,和與龢古字通。”                    
b 、宋&#8226;丁度,欽定四庫全書《附釋文互註禮部韻略》:“龢,調也。通作和”。
c、清&#8226;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经韵楼刻本《說文解字注》:“經傳多借和为龢”。

15清&#8226;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经韵楼刻本《說文解字注》:“今則槩用和而龢廢矣。”

16、30清&#8226;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经韵楼刻本《說文解字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18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征稿启事。

19现上海书协副主席张伟生的斋名“怡和堂”,不可以写成“怡龢堂”。

20欽定四庫全書《楚辭章句》巻十七,〈悼亂〉 漢&#8226;王逸 撰

21《说文系传》中“龢”的例句,《康熙字典》中“龢”的例句,今《左传》多数版本的原文已将“龢”改为“和”。

23欽定四庫全書《隋書》卷十六,<律歷>上,<志>第十一:“据律調聲”。“据律調聲”与“龢”的“依样调声”同理不同法,前难后易。仿制品一般采用“据律調聲”来“调声”。

24民族乐器大师常敦明仿制。

25优酷&#8226;拍客视频&#8226;纪实:“车间工人受邀复制曾候乙编钟, 发现千年前编钟奥秘, 不可思议。”仿制者刘佑年先生的解说。标题中的“曾候乙”应为“曾侯乙”。

26央视&#8226; “国宝档案”:“贾湖骨笛”(上、下)。

27纪录片&#8226;曾侯乙编钟(原钟)演奏《东方红》。

31、32、33、34、35漢 . 許慎,欽定四庫全書《說文解字》。

36今闽籍画家方政和,其作品签名,有时写成“方政龢”。则界定为:同一个人有二个名,一个名叫“政和”,另一个名叫“政龢”。不可以界定为:同一个人只有一个名叫“政和”,这个“政和”有“政和、政龢”二种写法。

表”注:

表一:
田其湜  编,《六体书法大字典》。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表六:
元&#8226;揭傒斯著,李梦生 标校,《揭傒斯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收入“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明&#8226;徐霈,《四库&#8226;别集》十四,〈東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徐珂编撰,《清稗类钞》。中华书局出版,1986出版。
郭廷以著,《中華民國史事日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79年出版。
表九:
晋&#8226;卢谌,〈览古诗〉,《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逯钦立 辑校。中华书局, 1983年09月出版。
唐&#8226;戴叔伦,《戴叔伦诗集校注》之〈孤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05月出版。
清&#8226;钱泳,《履園叢話》。中华书局,1979年12月出版。
表十一:
明&#8226;黄仲昭,《八閩通志》。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1月1日(第2版)。
表十四: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明&#8226;陈与郊 撰,《四库&#8226;别集》之〈黄门集〉。
明&#8226;黄佐 撰,《四库&#8226;别集》之〈泰泉集〉。
徐世昌 辑,《晚晴簃诗汇》。中国书店,1989年10月出版。
表二十二:
元&#8226;赵孟頫,《六体千字文》。《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编,文物出版社,1981年12月出版。
明&#8226; 鄺露 撰,《嶠雅》。清&#8226;海雪堂刊本影印版。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通假字
古今字、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
亟待规范的几个文言文注释用语
书法创作常用易混、易错繁体字大全,书法人必看,保存!
[转载]南方地名用字“塆”与“湾”的区别
通假字解释和意思---词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