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床医学: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临床医学: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文章来源:消化内科 发布日期:2011-8-3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在微创技术下,通过ESD可完整大块地切除病变,同时一并“扫净”部分黏膜下病变,实现根治肿瘤的效果。具体操作步骤分为标记、粘膜下注射、边缘切开、剥离和创面处理。

一、ESD适应症:
1、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直径小于2CM息肉一般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切除;直径大于等于2CM息肉推荐ECD治疗,1次完整切除病变。
2、早期癌。根据术者经验,结合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检查,确定早期癌的浸润范围和深度,局限于黏膜层和没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层早期癌,ESD治疗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根治效果。
3、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检查确定来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的肿瘤,通过ESD治疗可以完整剥离病变。

二、ESD优点:
1、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内镜具有侵袭小的优点,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优越性;病人无需剖腹手术,住院天数少,手术费用较传统手术低。从疗效来看,实施ESD手术的患者,其术后肿瘤复发率约在0.6%,与传统开刀手术基本持平。
2、内镜切除术具有获得完整病理标本的优点,有利于明确肿瘤浸润度,分化程度,血管和淋巴浸润情况,评估患者预后,并决定是否需要追加外科手术。内镜下切除病变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切除,没有病变残留。
3、个体化治疗,针对性强。ESD治疗可以根据EGC的部位、大小、形状和组织类型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既能保证肿瘤的彻底切除,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及其功能。
4、创伤小, 患者易耐受。
5、同一患者可接受多次ESD治疗,同时一次也可以进行多部位治疗。
6、与EMR相比,ESD可以把较大面积的、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一次性完整地从固有肌层表面剥离下来,一次性完整切除率达到96%以上,明显减少了肿瘤的残留和复发。

三、ESD应用前景:
ESD的开展,使得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早期癌和黏膜下肿瘤得到有效的治疗,并且患者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病员耐受性好,治疗效果理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优越。ESD极大地提高了消化道早期癌和黏膜下肿瘤的发现率及内镜治疗水平,目前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应用前景广阔。
内镜下ESD治疗异位胰腺





ESD治疗胃窦粘膜下肿物(术后病理提示平滑肌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肠癌多数都是息肉惹的祸,重在早期发现
这些肿瘤治疗不用开“大刀”,几十分钟内便可完成根治
内镜治疗 胃癌患者新希望
日本胃肠内镜学会结直肠EMR/ESD指南(part1)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干货 | 早期胃癌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