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岁宝宝错过秩序敏感期,10年后坏习惯难再改,现在重视还来得及

你家里的宝宝有“强迫症”了吗?

你被宝宝的“强迫症”折磨了吗?

你开始觉得自己的宝宝是个“小作精”了吗?

恭喜你,你家宝宝的秩序敏感期开始啦!

如果家里宝宝的玩具,在玩完以后遍布整间屋子,总是需要妈妈收拾,是不是觉得很累?

觉得累就利用好宝宝的秩序敏感期培养宝宝的秩序感吧!

秩序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生活节奏的掌控,是对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的控制能力。

没有秩序感的宝宝,生活没有稳定的节奏,做事马虎粗心大意大大咧咧丢三落四,老师布置的作业,要么记不全,要么记住了却忘记带作业本练习册回家,书包里的卷子混做一团,像个移动的废纸篓,房间日常垃圾场,自己的东西自己都找不到。

秩序感的宝宝,做事高效有计划有条理,同样的作业,没有秩序感的宝宝要做10分钟,有秩序感的宝宝5分钟就能做完,物品摆放井井有条不凌不乱

有秩序感的宝宝和无秩序感的宝宝的差异一目了然。

秩序敏感期是培养宝宝秩序感不容错过的最佳时期。

秩序敏感期,是宝宝技能技巧和认知能力发展迅速,易受影响的时期。

利用秩序敏感期,为孩子创造有利于技能技巧和认知能力发展的条件,能对宝宝未来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错过了秩序敏感期,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在今后就很难改正了。

一、什么是秩序敏感期

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对空间、时间和事物之间关系都有严格要求,会逐渐从事物本身,认识到与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联。

蒙台梭利的秩序敏感期理论认为:2-4岁是孩子对秩序最敏锐的时期,开始关注对事物的秩序,并逐步获得和形成对物体的摆放生活起居的时间顺序的习惯,及秩序感。

在这一时期,幼儿的秩序感发展快速,秩序习得较容易。

蒙台梭利把秩序感划分为内在秩序和外在秩序

内在秩序是感知觉存储在孩子头脑中的记忆顺序。

外在秩序是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培养孩子的秩序感,要抓住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1-3岁:孩子的秩序感由内在秩序逐渐发生发展为外在秩序。

3-4岁:在这个年龄段,可以称作完美敏感期,处于完美敏感期的孩子开始追求完美的秩序,对秩序的要求上升到规则,身边的人、事、物都要遵循他的规则。

5岁后:这个年龄段也被称作审美敏感期,孩子对秩序的认识逐渐加深,越来越明白秩序是什么,开始关注时空秩序以及秩序的美感,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各种喜好,例如什么颜色好看,什么颜色最好看,能够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

二、2-4岁孩子秩序敏感期的表现

  • 1、对事物所有权的极度敏感

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特别注重物品的所有权,特别关心“你的、我的和他的”,家里的毛巾颜色不能一样,每个家庭成员对应一个颜色,不能混用,牙具也不能混装,特别是宝宝自己的物品,别人不能碰。

有一次去朋友家里做客,进屋后朋友拿了自己拖鞋给我穿,让她家2岁多的宝宝见到了,就跑到我的脚边,把拖鞋往下拽,朋友一脸尴尬,让宝宝别这样,宝宝听了委屈的都哭了,嘴里不停地说:“妈妈的,妈妈的”直到我换了一双拖鞋才破涕为笑。

朋友还和我说了宝宝最近在饭桌上吃饭的趣事,他特别执着于每个人的座位,妈妈必须坐在自己的左边,爸爸在右边,爷爷奶奶在对面,哥哥坐在爷爷奶奶中间,如果有人做错,宝宝就在饭桌上“指点江山”,直到所有人各就各位。

  • 2、对事件发生顺序的极度敏感

孩子在秩序敏感期,对事件的发生顺序有严格的要求,比如拿钥匙、开门、进门、关门、脱鞋、换拖鞋、走进屋这一系列的连续动作顺序。

如果你拿钥匙开门,是孩子在执行这个系列动作时,少了一个动作;

或者先走进屋,坐在沙发上脱鞋然后换拖鞋,使系列动作的顺序发生改变,增加其他动作,都会打乱孩子头脑中既定的秩序。

宝宝独自完成连续的动作顺序,可以培养宝宝的秩序感,还能让宝宝得到做成一件大事的成就感,和心灵上的满足。

孩子的秩序感得到满足,会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孩子形成认识世界的固定模式基础

3、对物品摆放位置的极度敏感

对于物品的摆放位置,孩子在心中有自己的习惯,某个位置可以让孩子获得某个物品。

比如玩具箱1号里面有小汽车,孩子会在玩完小汽车后,有意识的把小汽车放回1号玩具箱。

当想要玩小汽车时,如果小汽车不在1号玩具箱,小汽车的位置和孩子头脑中记忆位置不符,孩子会感到焦灼,找不到想要的物品,孩子因为感到无力而哭闹

宝宝执着于物品摆放的方向和位置,比如:筷子篓里的筷子尖必须全部朝上或者全部朝下,进屋要把鞋子摆在鞋架上,鞋尖要向外。

三、帮助孩子度过秩序敏感期

蒙台梭利认为: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中养成的秩序感,能影响孩子一生的行为和习惯

因此,重视并把握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利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今后健康的生活打下基础。

1、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刷牙,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吃饭刷牙是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也是秩序感形成的开始。

孩子自己吃饭的过程,是建构吃饭动作序列的过程,学会用餐具,把食物送进嘴里,咀嚼食物,吃饱,放下餐具。

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吃饭刷牙这些小事开始,逐渐延展到帮助分担家务,有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和责任感的养成,为今后的幼儿园生活做好准备。

根据蒙特梭利发现的儿童敏感期得知:孩子性格、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2-6岁。但这个阶段孩子对故事以及图片最为敏感,因此,用绘本来教育是最适合的。

我家孩子在2岁多就看了很多的绘本,每套都是精挑细选,其中他非常喜欢的一套叫做《好孩子 好素质》。这套书共有12册,适合0-6岁的孩子,针对孩子应该培养的好习惯加以引导,形成孩子良好的素质、性格。

整套书读下来,我发现孩子的比以前有礼貌多了,很自然地养成了好习惯,很少要我督促了

这套绘本内容涵盖了孩子必备的12个主题,包括:懂礼貌的宝宝、讲卫生的宝宝、我爱生活、我很友好、我会动手做、我会感恩、勇敢的宝宝、我会感恩、有爱心的宝宝、我的伙伴多、我爱运动等。

内容详实,情节丰富,插画色彩鲜艳。每个主题都令孩子非常感兴趣,读过之后也印象深刻。

而且12册仅售59.8元,平均下来一本书的价格还不到5块钱,给孩子买玩具都不止这些。既能教育孩子又能促进亲子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0-6岁好孩子情商培养绘本 12册 儿童绘本故事


2、关注孩子对细节的观察

孩子的眼界小,就会特别关注细微的事情,且十分敏锐,一群小蚂蚁也能蹲着看半天不嫌腻烦,试试在给宝宝读绘本时,把老虎说成狮子,他一准能挑出来。

对于孩子对细节的仔细观察,父母要给予表扬,强化巩固宝宝对细节的关注,

这样宝宝会成为一个细心且耐心的人,不会粗心大意,不会大大咧咧。

3、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不要给孩子买太多的玩具,玩具分类放到篮子里,规定孩子一次只能玩一种玩具,引导孩子在玩完玩具后,自己收拾好,把玩具物归原处

多做几次物品分类摆放训练,孩子就慢慢学会有次序的、分类摆放物品了。

利用秩序敏感期,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早晚刷牙,呵护牙齿健康;饭前便后洗手,杀毒灭菌;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乱扔垃圾;

公共场所不喧闹,不以自我为中心。

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懂得秩序敏感期在孩子成过程的重要性。

这期间,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利用秩序敏感期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让孩子成为一个让父母省心的乖孩子。

这样父母就不会因为要常常给孩子收拾凌乱的房间苦恼了。

如果孩子超过了2岁,但还处于3-6岁这个阶段,立规矩也是来得及的。这时的宝宝一般都要去幼儿园了,家长们可以选择与幼儿园相关的绘本——《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

这套绘本包括《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我爱幼儿园》、《我来帮帮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输了没关系》、《知错我能改》、《从小有爱心》、《我真棒》等10个主题,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还能提高孩子的情商。

3-8岁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 10册 绘本故事(中英双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宝宝拼命不给妈妈去上班,得知原因后妈妈被萌哭了
如何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孩子的秩序敏感期,父母觉得“难熬”?充分认识后会发现还有好处
生活小事培养宝宝的条理性
培养孩子自律的黄金年龄段,很多家长却还不知道
乱放玩具似摆地摊?3招唤醒孩子秩序感,“小邋遢”变身小管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