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长岗位提高培训
如何进行教学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心,它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成败得失,也决定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未雨绸缪,在硬件设施目前无法改变,办学条件相对比较滞后的现状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构建新的教学管理文化,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草根精神”应运而生,日渐成为我校独特的校园文化,鼓舞着我们努力寻求学校发展方向,执着地寻找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正是“草根精神”这种虽平凡、质朴但却坚韧的精神传统,推动着我们在几年的艰辛开拓中走出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管理之路。
一、引领“两个转变”,保证教学工作的方向
1、转变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的目的在于发展人,在于激活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改的实践中,我们把课堂管理浓缩为“一个目标”:进行高效率教学;“三个走向”,走向服务(相信教师、促进教师、发展教师)、走向过程(重在过程的管理)、走向动态(建立旨在促进人发展的制度、机制)。我们认为学校就是“土壤”,教师就是“草根”,我们追求的是每一个“草根”能够在“土壤”中自由舒展地生长。“草根”呼吸的是自由的空气,他们在学校这块“土壤”里,读书、反思、饯行,不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2、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正确的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价值在于师生间象开发宝藏一样,将蕴涵在每一个人心里的美好情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多样的发展需求、潜能挖掘出来。如何实现教师理念的转变与升华,我们除了通过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科培训、通识培训外,更多的是依靠“草根化”的校本培训,采取“自学——互学——推荐学——集体学”的理论学习模式,“三定三自一寻”的学习要求,“专职带动兼职”的综合学科培训理念,促成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理念的升华。
二、落实“两个保障”,保证教学工作的规范性
我校始终以“草根化”统筹学校的各项工作,按照“高起点、深层次、多角度”的要求,着力打造校园精神,深入挖掘学校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形成昂扬向上的“草根”精神。积极推进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改变教师生存状态,提高学校的凝聚力。
1、制度保障——规范常规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以有序管理为基础的,常规管理是有序管理的根本。几年的实践,我们逐步完善了《西永小学教学常规要求》、《西永小学教学管理规定》等制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系列的规定与要求,在实践中不断赋予课堂常规一些新的内涵。(见下表)
西永小学教学六认真具体要求表
项目
具体要求
备课
“144”要求:即一课四备四环节,深钻教材——自己备;集思广益——大家备;补充完善——个性备;生成反思——提高备。 “1234”思想:
一个活用:灵活地使用教材、巧用资源;
二个注重: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技巧性;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品德的培养;
三个利于: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凸显;利于组内教师操作;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个精心:精心设计评价环境;精心设计思维空间;精心设计评价语言;精心设计疑难问题。
上课
“12345”要求。
一废除:废出指责性语言,批评讲艺术;
二允许:允许学生自愿选择回答的问题;允许学生相互评价,质疑教材,超越教师;三
开放:开放课堂的评价空间;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开放课堂教学空间;
四带进:把积极的情感带进课堂;把尊重信任带进课堂;把随机评价带进课堂;把成功的喜悦带进课堂;
五关注:关注“三维”目标的整合与落实;关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关注多元评价;关注课程资源的整合;关注师生深层次的反思。
作业
4字要求。
趣,趣在内容、趣在形式、趣在结论。
精,精在量少、精在求实、精在分层;
活,活在题型、活在解答、活在批改;
创,创在形式、创在内容、创在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
141要求,
一个注重:注重教学质量的分析,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四个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极评价相结合;分层评价与特长评价相结合;基础性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相结合;一个目标: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
教学研究
123要求:
一个自觉:自觉学习
两个善于: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分析问题
三个学会:学会自主开展行动研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撰写研究心得
2、激励保障——关注发展
“尊重的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我们看来有时候人情的威力要远远大于冷冰冰的制度的威力。所以要实现尊重的管理,首先就要落实情感激励。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中,我们更多的是走进教师的课堂,在课堂中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有这样一个认识:只要教师把握了课堂40分钟,进行了高效率教学,其他的质量自然就会提高。学校要求行政每周听、评课不少于2节,教师每月不少于2节。分管副校长做到“四必”要求,即教学领导每天必看一节课;看课后必须和教师进行一次深入地交流;每次交流必须切实解决一个疑难问题;每月必开展一次全镇的课堂教学分析。我们认为听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在于改进、在于切磋、在于共进,所以行政领导在听、评课中,也必须实现六个转变:从评价的理念上看,重在关注教师今天比昨天的进步,明天比今天的超越;从评课的目的上看,以激励为核心,真正了解教师的疑惑和困难,和教师共同研讨,而不是挑三拣四,监督检查;从评课的身份看,不以管理者的姿态出现在教师面前,而是以一个“研究者”、“学习者”的身份出现;从评课的态度上看,与教师和平共处,多采用平等、交流、对话的形式,摆正心态,共同商量;从评课的语言看,以肯定为主,体现出研讨的气氛;从评课的方式看,先让教师自己谈感受,领导再从他们的自我评价中解决观念、方法等问题。在听、评课中,要求我们的领导必须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要善于发现教师的优势,善于归纳教师好的经验,并及时给予表扬,并在校园内推广。所有这些“转变”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分珍贵的礼物,教师们愿意静下心来和领导们交流、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课堂教学的优化、质量的提高。另外,学校每年一次的“关注孩子成长”家长开放周,让家长参与听、评课,不但增进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同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一次比较大的促进。今年9月的家长开放周问卷调查中,家长对教师的课堂满意率达95.7%,基本满意率4.3%。在我们看来,教师的价值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社会的认同,所以家长的评教,对促进课堂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次,要落实需要激励。管理就是要尊重人的发展,贴近人的需要。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曾对教师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你认为哪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对你的成长最有帮助。结果显示有91、8%的老师认为同伴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最有效。针对教师需求,我们及时调整管理思路,在学校形成了“四式”的同伴互助方式。组合式:由学校将教师结合成对;松散式:教师灵活自由接对或临时接对,谁有一技之长,就拜谁为师;接力式:青年教师成为教学能手后,即成为师傅,交给其带徒弟的任务;辐射式:把学校的骨干教师与校外的骨干教师接对。同伴互助的主要内容,包括集体备课、互助听课、移位教学等活动,让教师在互动合作中实现经验的共享,专业的成长。
再次,落实考核激励。学校每月都将对教师进行月考核,并把课堂教学情况专设一个版块,每个教师都有个人电子档案,记录每月的考核情况。期末学校将对每个教师进行纵向评价,做出综合鉴定,校长也将根据每位教师的综合情况,写出寄语。并及时将情况反馈于教师,便于教师及时了解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及所占的优势。
最后,落实表彰激励。学校每年将定期评选校级骨干教师给予表彰奖励。记得一位名家曾今说过这样一句话:培训是给老师最好的福利。我们认为,给教师搭建一定的发展平台,也是给教师最好的福利。为此,学校每年也会根据教师的发展情况,重点打磨两名课堂教学的领军人物。这两名同志优先享有各种学习、外出培训的机会。学校也将聘请一定的专家、名师对他们的课堂进行跟踪指导,或者让他们跟踪名师的课堂,与他们共同备课,共同实践。
三、践行“三种范式”,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依托“草根化”的校本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捷径。我校的“草根化”校本研究是自下而上、人人参与、扎根于我校实践的、促进和谐发展的一种校本研究。它立足于课堂、聚焦于课堂。“草根”们虽然顽强,但他们始终也有忧患意识,永不满足现状。“草根”们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中吸收更多的阳光和雨露,才能永葆生机,不断发展。
1、“三课一评比”——铺路搭桥
“三课”指精品课(由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执教,我们的优势在于优秀教师执教后,必须要现场分析教材、分析教法,接受教师的现场提问,与教师互动交流)、教研课(围绕某一课题而设计)、家常课(包括教师每期一次的邀请课、教师之间的预约课、互助课、行政的推门课)三个不同层次组成的课堂教学研讨体例。“一评比”指每期一次大型的课堂实践与反思交流评比活动。精品课展示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教研课主题明确,采用集智式备课——个体反思——群体互动——骨干归纳引领——推广运用的形式进行,使全体教师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家常课旨在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发现课堂中潜在的真实问题,共同寻找研究点、共同商讨、共享经验、共享成果。课堂实践与反思交流评比活动,我们以学科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群策群力,体现团队精神。操作程序为:集体备课——说课——课堂实践——课堂观测——互动研讨——专业引领。六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它首先要求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其次,它要求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实现经验的分享、理智的挑战、价值的构建。
2、“小问题”研究——寻求突破
“小问题”研究的出发点和主要目的在于使全体教师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研究当中,着力解决最实际的课堂教学问题,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每位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共享,在共享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在小问题研究中,我们要求教师的问题不在与大,而在于小,不在于深、而在于实,不在于宽,而在于具体。
小问题研究是一个动态发展与改进的历程,教师必须经历五个过程:
问题—将实际教学问题提炼为课题
学习—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提升理念
设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构想
行动—以课例为载体,反复设计、观摩、研讨,调整教学行为
总结—整理研究过程,提炼研究成果
为此,我们构建了“两环四链”的实践模式,提倡主动+主题+互动的研究。
两环:分析课堂,确定“问题”—— 行动研究,解决问题
四链:设计策略——教学行动—— 回顾反思——分享成果
3、“一课多研”——提升内涵
“一课多研”,是一种基于实践反思的研讨式活动。在研讨中可以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等。我们认为它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以问题为导引,以创新为主题,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前提,以研究为中心,以发展为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教师的小问题研究与教研组的课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改进一两点,带动全面提高。在我们已有的两种模式的基础上(11X:一人多次上同一堂课和X1X式:多人同上一堂课)我们创造性的引入:片段剖析和录象课研究。从表面上看,改进的是某一方法、手段、行为、操作,从本质上说改进的是工作态度、思维方式、教育理念,而决不仅仅是一个两个具体问题。其基本流程为:
发现问题—制定计划—行动实践—修改方案—再次实践—总结反思
反馈               反馈
四、实现“三个发展”,凸显教学工作的生命力
如果说学校是“土壤”,那课堂就是这块“土壤”中“最肥沃的土壤”,如果说教师是“草根”,那我们的教育对象就是“小草根”。学校,教师、学生,因为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而更具生命力,更显生命的价值,。
1、实现了教师的发展。几年的实践,我校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研究课、示范课20余节,并多次送课到其他兄弟学校。教师所撰写的案例、论文、叙事、教学设计三年来有251人次获国家、市区奖励,去年的语数外赛课,我们也分别 了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教师有9篇文章分别发表在《今日教育》、《当代重庆教育》、《进修与教研》等刊物。
2、实现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应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大受益者,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根本的转变,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共有234人次获奖。其中在去年的小课题研究中,我们的孩子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口风琴展示,在上届艺术节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3、实现了学校的发展。学校被评为区教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国家项目区项目学校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将在“草根精神”的感召下,一如既往的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努力探寻适合自己生长的新的文化土壤,构建新的教学管理文化,促进学校全面和谐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走在“草根研究”的路上
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书
读《进入课堂观察的两种“角色” 》笔记--草根的草根
让我们一起进入“反思性教学”状态
新课堂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草根课堂”教研一体化的探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