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代青铜器的特点

 

 一、这里所说的夏代青铜器,具体指夏代晚期的青铜器,从考古学文化来说,是指二里头文化期的青铜器。其时间在前1900—1600年之间。目前学术界对二里头文化的性质有所分歧,主要有两种意见:

    1.  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一、二期分属夏文化早、晚阶段,二里头三、四期属商代早期,郑州二里冈文化属于商代中期,安阳殷墟属于商代晚期。

    2.  二里头文化全属夏文化,二里冈文化为商代早期,安阳殷墟属商代晚期。

    本文倾向于第二种意见,商代早期是二里冈,中期是二里冈与殷墟的过渡期。

    二里头文化分布的范围较广:以河南偃师为中心,北至晋南,西至陕西东部,东到豫东,南至湖北,大致与夏王朝的近畿地区和周边方国相当。重要遗址有郑州洛达庙和上街、陕县七里铺、洛阳东干沟、临汝煤山、淅川下王岗,山西夏县东下冯。河南的新郑望京楼和商丘地区也发现一些青铜器。

    二、二里头青铜器的特点

    1.  相比原始社会晚期而言,品类增多:不仅有工具(刀、凿、锥、锛、鱼钩、兵器(戈、戚、镞),还出现爵、角、斝、鼎、盉等容器,铜铃等乐器(礼乐器),表明夏代青铜器已脱离了原始制作阶段,标志着青铜时代的真正开始。

    2.  青铜器的形态与同时期陶器的形体相似,如爵、盉、斝。爵的做法与陶爵完全一样。器体较低,流口无柱,三条尖足附于器底外侧。可见夏代的大部分青铜器尚处于祖型于陶器的阶段,和商代早期器形很不相同。

    3.  一个显著特点是青铜器的器壁较薄,从夏代至商代晚期,青铜器器壁的演化规模大致是由薄到厚,越早越薄。

    4.  此时的青铜器一般无纹饰,即使有花纹,也是单层花纹,结构较简单,如有些爵的杯体正面有一排或两排圆钉状纹饰,有的斝腹部有圆饼状突起,有弦纹、连珠纹、网格纹等。

    5.  文字:还未见文字,但在陶器上有刻画符号。

    6.  铸造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也有一些器物的造型奇特,纹饰美观,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双翼带铤式的铜镞,曲内戈,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二里头稀世珍宝),制作都有一定难度。而十件青铜爵,用范在四块或四块以上,也都比较复杂。

    如铜牌饰凸面用长条、方形、三角绿松石小片镶嵌成饕餮纹,纹饰复杂,十分美观。组合精巧,色彩斑斓,显示出高超的镶嵌工艺水平。一件戈上也有相当多的动物纹饰,此乃商代同类器纹饰之滥觞。这说明夏代晚期中国青铜器还有一段较长的发展阶段。将来可能发现更复杂的夏代铜器。

    7.  本期青铜器合金成分特点:锡青铜器:含锡量中等偏低,2—7%。三元青铜容器含铅、锡量较低,兵器含锡量略高。但另一方面已知有意识在合金中加铅,并配置出含锡15%以上的高锡青铜o,处于较低锡青铜向典型锡青铜转变的过渡类型。

    8.  青铜容器如爵、斝、鼎多数出土于墓葬中,很可能是作为礼器随葬的。在河南偃师二号宫殿基址中心殿堂以北发现大墓一座,墓室面积为23.58—24m’,但被盗,未见青铜器。10座中型墓都出有青铜器,小型墓内无青铜容器,可能铜器已成为墓主身份等级的标志。当时有了最初的礼器组合制度,如六座单出爵,一座出斝与爵,一座出鼎与斝。以酒器为主体的商朝青铜礼器组合形式特点已初。

 

 一、这里所说的夏代青铜器,具体指夏代晚期的青铜器,从考古学文化来说,是指二里头文化期的青铜器。其时间在前1900—1600年之间。目前学术界对二里头文化的性质有所分歧,主要有两种意见:

    1.  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一、二期分属夏文化早、晚阶段,二里头三、四期属商代早期,郑州二里冈文化属于商代中期,安阳殷墟属于商代晚期。

    2.  二里头文化全属夏文化,二里冈文化为商代早期,安阳殷墟属商代晚期。

    本文倾向于第二种意见,商代早期是二里冈,中期是二里冈与殷墟的过渡期。

    二里头文化分布的范围较广:以河南偃师为中心,北至晋南,西至陕西东部,东到豫东,南至湖北,大致与夏王朝的近畿地区和周边方国相当。重要遗址有郑州洛达庙和上街、陕县七里铺、洛阳东干沟、临汝煤山、淅川下王岗,山西夏县东下冯。河南的新郑望京楼和商丘地区也发现一些青铜器。

    二、二里头青铜器的特点

    1.  相比原始社会晚期而言,品类增多:不仅有工具(刀、凿、锥、锛、鱼钩、兵器(戈、戚、镞),还出现爵、角、斝、鼎、盉等容器,铜铃等乐器(礼乐器),表明夏代青铜器已脱离了原始制作阶段,标志着青铜时代的真正开始。

    2.  青铜器的形态与同时期陶器的形体相似,如爵、盉、斝。爵的做法与陶爵完全一样。器体较低,流口无柱,三条尖足附于器底外侧。可见夏代的大部分青铜器尚处于祖型于陶器的阶段,和商代早期器形很不相同。

    3.  一个显著特点是青铜器的器壁较薄,从夏代至商代晚期,青铜器器壁的演化规模大致是由薄到厚,越早越薄。

    4.  此时的青铜器一般无纹饰,即使有花纹,也是单层花纹,结构较简单,如有些爵的杯体正面有一排或两排圆钉状纹饰,有的斝腹部有圆饼状突起,有弦纹、连珠纹、网格纹等。

    5.  文字:还未见文字,但在陶器上有刻画符号。

    6.  铸造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也有一些器物的造型奇特,纹饰美观,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双翼带铤式的铜镞,曲内戈,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二里头稀世珍宝),制作都有一定难度。而十件青铜爵,用范在四块或四块以上,也都比较复杂。

    如铜牌饰凸面用长条、方形、三角绿松石小片镶嵌成饕餮纹,纹饰复杂,十分美观。组合精巧,色彩斑斓,显示出高超的镶嵌工艺水平。一件戈上也有相当多的动物纹饰,此乃商代同类器纹饰之滥觞。这说明夏代晚期中国青铜器还有一段较长的发展阶段。将来可能发现更复杂的夏代铜器。

    7.  本期青铜器合金成分特点:锡青铜器:含锡量中等偏低,2—7%。三元青铜容器含铅、锡量较低,兵器含锡量略高。但另一方面已知有意识在合金中加铅,并配置出含锡15%以上的高锡青铜o,处于较低锡青铜向典型锡青铜转变的过渡类型。

    8.  青铜容器如爵、斝、鼎多数出土于墓葬中,很可能是作为礼器随葬的。在河南偃师二号宫殿基址中心殿堂以北发现大墓一座,墓室面积为23.58—24m’,但被盗,未见青铜器。10座中型墓都出有青铜器,小型墓内无青铜容器,可能铜器已成为墓主身份等级的标志。当时有了最初的礼器组合制度,如六座单出爵,一座出斝与爵,一座出鼎与斝。以酒器为主体的商朝青铜礼器组合形式特点已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雷兴山 王洋 冉宏林:三星堆与上古中国的青铜礼制
收藏见证历史(6-26)极富特色,春秋时期楚地、吴越风格青铜簋
中华文明的摇篮
文博考研笔记 | 夏商周考古考研真题选摘
【江西遗迹·商周时期】新干县大洋洲商代大墓:改写江南文明史 长江中游的青铜王国
史料精选-29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