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注语言赏析,带领学生体会语文之美

我们很难忘却这样的情景:新学期刚发语文书,孩子们兴致勃勃,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那种投入、认真的神情令人感动。可是到了语文课上,老师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时,就再也没有初读课文时的那股劲儿了。这样的情景,抛却“先睹为快”,抛却“好奇之心”,最终就得归罪于语文课堂了──长期以来,“读懂课文”一直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学习一篇篇课文似乎就是为了认识一个人,了解一件事。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和当初学生自己阅读的结果几乎没有两样,没有超越学生的原始认知,所以,学生对语文课堂毫无兴趣也在情理当中。

我们的语文教学该何去何从?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短短的一句话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也对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出了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要着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的途径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这样的要求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表述中已初见端倪:“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感受阅读之趣”“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从何而来?最佳的途径就是在结合落实“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这一阅读目标的实现而来。在老师带领学生对课文中作者匠心独运的语句的赏析中,实现“感受阅读之趣”“向往美好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其达成的策略首先离不开朗读──美美地读,把课文语句中蕴含的“美”读出来,当然也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美的情景,更可通过调换词语等手段,感悟课文所叙述事物的合理性。

随着年级的升高,第二学段的“阅读”则提出了“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的要求。“体会与感受”实则就是赏析。孙双金在他的《情智语文的追求》一文中说,“语言文字如美酒香茗一般讲究品评滋味,咀嚼、品尝、回味,在把玩中领略其中的滋味。”可见,学会赏析课文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在“课标”中段已经明确地提出来了,这是学生需要习得的能力。从第二学段阅读目标表述中我们很容易知道,中段的教学重点就是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教师引领赏析的重点直指“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其实赏析的策略在低段“美美地读一读”的基础上,亦可“增、删、调、改”,通过“增加词语、去除词语、调换位置、改换词语”的手段,让学生切实感受课文原句描写之妙,当然,也可借此探求更好地“神来之笔”。

第三学段,除了“……体会其表达效果”的阅读要求外,更增加了“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在带领学生领略语言之妙的同时,还需要带领学生赏析文章的布局谋篇,文章材料上安排的特殊意图。

曾读过这样一篇文章:教师在教学《穷人》这篇课文时,有学生提出:“我要是作者,为了突显桑娜的心灵善良与美丽,我就让西蒙有五个孩子,让桑娜有两个孩子,这样收养起来困难更大,桑娜人品就显得更加高尚。”一个很有意思的提议,通过对比的确可以达到彰显人物形象的效果!但为什么作者不这样组织材料?细想下来,桑娜一家七口,在生活很困难的情况下,如果每个人每顿省下一口饭,平均到西蒙的两个孤儿上就是每人三口半,这个勉强能够养活;如果反之,桑娜一家四口,每人每顿省下一口饭,平均到西蒙的五个孩子身上,每人不足一口!显然五个孩子是养不活的。养不活的孩子你再抱回来有什么用呢?可见,仅从原文中孩子的分配这一细节,渔夫“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言语,就可发现作者的精心安排。如果不带领学生走进文章中去,哪能领略材料安排之妙,哪能知晓作品主旨之博大呢?

从一味关注内容理解,走向既关注内容的理解,又关注语言的表达,揣摩作者的布局谋篇,品味作者的遣词造句,欣赏作者的语言风格,这样能给学生的大脑以更有力的刺激,让学生感受到他在自己阅读中感受不到的“语言表达”之美,这才是语文之本,这才是吸引学生的真正魅力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阅读研究(可作为小语培训材料或讲座)-紫竹-搜狐博客
阅读教学应以什么为抓手
小学语文中段教学的重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