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巧言潮汕

又被问到你们潮汕三市为什么没合并?

家庭背景:笔者母亲年轻的时候在普宁县,属于汕头专区,后来变揭阳市辖普宁市,然后她一直说她是潮州人,amazing;笔者父亲年轻的时候在潮阳市,后来变汕头市辖潮南区,然后他一直说他是潮州人,amazing。笔者户口在普宁,归揭阳管辖,小时候在潮南长大,父辈是潮阳人,后来变潮南人,大部分亲戚在汕头,也曾在汕头读书,祖祖辈辈自称潮州人,所以,我是潮汕人?揭阳人?普宁人?汕头人?潮南人?还是潮阳人?有谁帮我捋一捋?


我现在出来行走,只想说自己是普宁人!解释前,上知识点:

背景知识一:城市和农村是怎么来的?其实一开始都是部落(地点A ),后来发展到需要交易的时候,大家就会挑一个容易聚集见面的地方(地点B),一旦B成形,就会变成“市”,当B周围定居的人多了,就会变成“城”,按照现在的说法,B其实就是个“镇”,当把很多个A和一个B组合在一起,就是县级行政单位(地点C),而B就是县城,由于从A到B很容易,所以从B到A也很容易,自然而然,行政中心设置在B,进而管辖A。再后来,好几个县级单位组成了地级市(地点D),而地级市组成了省(地点E)。

背景知识二:县区属于文化单位,而有些县区被动“没有文化”。由于A和B经常来往,所以文化都是一体的,这时候我们就会称他们为“C人”,代表一种文化群体,但是,来自A和B的人对自己“C人”的身份认同不一定很强,例如当C和C’组成了地级市,而这个地级市以C’命名,且C’有钱有文化,那么来自A和B的人就会称自己为“C’人” 。 举个例子:杭州市余杭区,其实余杭在古代很有名,但是现在没有杭州有名,所以余杭人在外自称杭州人,那么余杭就被动“没有文化”。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在以前比佛山有名,即便南海和佛山合并在佛山市,南海人还是自称南海人。

背景知识三:行政区划是不断调整的,潮汕,暂且这么称呼吧,在秦朝,叫“揭阳县”(注意面积和现在不完全重叠,但是是最早的文化单位),隋朝开始叫“潮州*”(因为韩愈事迹,很多年轻人误以为是韩愈建立了潮州这个文化单位),建国后又叫潮汕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地区,1991年形成现在的行政区划,并整体以“潮汕地区”代称。

背景知识四:称呼受到多方面影响。举个例子:笔者上大学时,惠来同学自称潮汕人,潮南同学自称潮阳人,揭西客家同学自称揭阳人,普宁同学自称普宁人,南澳同学自称南澳人,龙湖同学自称汕头人,潮安同学自称潮州人。可以看出,大家愿意称呼哪里人,其实受到多方面影响:惠来知名度不如潮汕,潮南和潮阳本是一家,揭西的确归揭阳管辖,普宁是人口和商贸重地,南澳是广东唯一独岛单位,龙湖就是汕头城区,潮安......有谁知道吗......但整体上,在广东省内,年轻人基本自称“潮汕人”,“潮州人”这个称呼仍有保留,笔者行走广州,广府好友也是称我为“潮州人”(部分不文明的称呼我为“潮州佬”),笔者父母辈自称“潮州人”。

背景知识五:汕头的崛起和没落:这个反映在非汕头城区户籍的商人和读书人身上,早年出来做生意(笔者父母),曾自称“汕头人”,那时候汕头自称“小香港”,没错,经济特区的确有这个实力,某事件后,只敢说自己是“广东人”,再后来就只说“潮州人”。笔者长辈上大学,自称“汕头人”,因为那时候大家只知道汕头,后来笔者上大学,自称“潮汕人”或者具体到“普宁人”或“潮阳人“。可以看出,汕头的经济情况对所有“潮汕人”影响很大,一开始“攀附”,后来极度“嫌弃”,非常真实啊。但如今,汕头不过是缩影......具体不展开。笔者因为读书,认识很多汕头城内的同学,他们经常自嘲,也不愿意留在本地,吐槽最多的就是“汕头长辈莫名其妙的自豪感”,这点笔者感受颇深,有点“老上海人”的韵味,甚至有些长辈会吹嘘所谓汕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实,不过百年,真的没必要,哎,忍不住又吐槽了,希望踏实一些吧,而且听身家五位数的人强调自己多有文化,比听身家十位数的还难受。

背景知识六:潮汕的富人穷人:很多人会说“潮州出富豪”,的确,揭阳县/潮州府/汕头专区下的文化群体,几千万人,粤东地区一千多万,全国一千多万,海外一千多万,加起来比某些省份人口还多,能不出富豪吗?但整体是穷的,现在说自己来自潮汕,多多少少伴随着“出来谋出路”的含义。


我要认真回答问题了:潮汕三市为什么没合并?

1、文化认同不同:潮汕内部,文化割裂而是非常严重的:汕头恨不得给每头牛都上户口,揭阳希望大家知道自己才是千年古都,潮州觉得自己就代表潮汕文化。潮汕地区口音还非常多,个人感觉,饶平口音在潮州市很突出,潮阳口音在汕头市很突出,惠来口音在揭阳市很突出,普宁市区甚至形成了一种新的口音——流沙音。还有宗族文化的干扰,就更难彼此认同了。

2、出于名声考虑:某些地方经常上负面新闻,其他地方不愿意被拖下水,这些就不再提了,新闻遍地。假如合并成“潮汕市”,那么原本“汕头市澄海区”的新闻,就变成了“潮汕市澄海区”的新闻......波及范围太广了。

3、出于建设考虑:一旦合并,那就是千万人口级的大城市,建设权限就大,但是各种税收分配问题肯定不可避免,众所周知,汕头是名义上的经济特区,但是合并后,汕头城能被选为市区吗?不一定,因为潮汕地区的主要城区,从流沙-陈店-峡山-棉城-达濠-金平-龙湖-澄海-榕城-湘桥,都是连在一起的,没有谁拥有绝对人口优势,如果硬要挑一个新的中心,必须选在交通建设最有潜力的位置,目前,条件最具备的就是揭东和潮阳这种大平地,而且有机场有港口,但条件都不成熟,连在一起而没有连成片,潮汕平原的特点就是“散落一地”。


我继续说,如果潮汕合并了,叫什么名字?

1、排除汕头:虽然有知名大学和高中,但是名字本身没有历史沉淀,且“经济特困区”这种梗已经深入人心了;

2、排除潮汕:这个名字流行时间太短,海外华人甚至广东省内都没有普遍认同,而且这个名字又翘舌又鼻音的,本地人不好念,“潮汕人”三个字都是翘舌,天呐;

3、排除粤东:人家汕尾也是粤东,且粤北的大埔丰顺也属于潮汕文化,要考虑人家心情;

4、排除揭阳:虽然有千年历史,但文化影响力后劲不足,没有特别有名的高中大学,没有特别有名的美食和习俗;

5、排除潮阳潮南惠来等:不够有名气就对了。

备选:

1、潮州:叫了上千年了,深入老一辈和海外华人华侨心中,并且潮州有“韩愈事迹”,可以增加整个地区的文化底蕴,潮州府和广州府对应,以后可以改称“潮府人”,其实在新加坡,潮州就是潮汕,没有区别,所以一个称呼统一海内外潮汕各个户籍祖籍的人,很好;

2、岭东:这属于以地理命名,很符合规范,其次,“岭南”比较出名,会让人容易联想到“岭东”,增加了名气。叫这个名字其实还有利于抹掉一些黑历史,懂的都懂;

3、海西:属于以地理命名,完美避开鼻音,突出了潮汕特殊的地理位置,尤其是“海南”也有很多闽南人和潮汕人,相呼应;

4、三江:属于以地形命名,来自三江平原,一般般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潮汕文化考(二)之 潮汕历史与文化特点
【中国】图解潮汕历史
走近历史:揭阳县到揭阳市,你不一定都知道!
潮汕话有八种口音,你是属于哪一种?
潮汕历史人物和地理
这是我见过对潮汕分析最全面的,没有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