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生的社区发展:参与式社区公共空间运营阶段性经验总结​

文/厦门市湖里区博爱社工 龚彩虹 林若颖【整理摘编:时英平】

近年来,厦门市高度重视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以“近邻党建”为引领,协同多元主体,发动居民自治,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随着和谐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公共空间活化成为热门话题。社区公共空间作为社区成员公共活动的载体,从社区基层治理的角度来看,它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平台,是居民互相交往、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实践场所,其价值意义不只是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地,更是培育社区居民的公共精神。

思明区莲前街道前埔北社区地处厦门岛东部,毗邻国际会展中心,占地面积0.8平方公里,有8个生活小区,社区现有住户5903多,人口18000人。近几年来,社区党委坚持党建核心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分批次改造小区架空层,打造小区近邻党群服务驿站,常态化开展邻里文化互助活动,依托公共空间进一步联结了社区邻里,活化了社区资源,增强社区活力与社区认同感。

“陪伴邻”近邻生活馆暨居家养老服务站是在前埔一里西小区172号架空层新打造的社区公共空间。社工进驻的时候,空间硬件打造已进入尾声,真正参与是在2022年3月该空间正式揭牌对外开放后,主要从志愿招募、小组培育、服务开展等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空间的运营研究,截至6月底,初步取得一定成效,总结经验如下:

一、骨干挖掘,组建空间自组织队伍

队伍建设是社区空间治理的首要资源因素。空间开放之前,社工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在前期改造中,小区业委会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通过“社区+小区+社工”三方沟通协商基础上,小区业委会也被社区聘请作为第一支志愿者骨干力量参与到空间运营中。因小区业委会7名成员中有6名是党员,比例达86%,是名副其实的“红色业委会”,业委会主任又是小区党支部书记,因此志愿者队伍也在大家的一致同意下命名为“红管家治家志愿服务队”。空间开放后,基于空间运营需求,为进一步充实红管家治家志愿服务队,通过志愿招募、党员带头、推荐自荐、个别邀请等方式,寻找社区有意愿或有能力参与社区治理的居民,成功的组建了一支44人的志愿者团队。

二、人才培育,卯足空间发展后劲

能力建设是社区空间治理的关键内部因素。“红管家治家”志愿服务队伍组建后,社工及时通过需求座谈会,搜集大家对于陪伴邻空间运营的想法及期待,点燃了大家对于参与陪伴邻公共空间营造的热情,但也了解到大家是初次参与这样的项目,缺乏对公共空间运营的相关了解及知识储备,于是通过小组工作,开展“红管家治家”志愿者公共空间运营能力培育小组,从“身份认同、项目简介、志愿服务相关知识普及、案例分享、实操”等几个方面,对自组织队伍进行系统培训,协助自组织队伍明确角色和使命、提升能力。团队也一起讨论出了“陪伴邻”红管家治家志愿服务队管理制度简章 1.0 版本,自主策划了第一场“从小爱劳动、动手能力强”儿童公益活动。6节小组结束后社工通过线上跟进、线下议事会制度,持续对自组织队伍进行陪伴赋能,助力团队不断规范化。

三、民情体察,打造空间运营多元共治场景

陪伴邻公共空间运营初期,自组织队伍以“执勤岗”为主要工作内容,借助执勤平台,探索创新民情需求收集渠道,创设“红色笔记本”,并通过“每月一期的红管家议事会”议事机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在充分了解社区“一老一少”需求上,借助该平台,协同社区、社工、助老员及社会爱心公益资源,在陪伴邻探索开展了一系列便民服务,包括:3月3 日以妇女节为契机组织的长者插花活动;5月7日链接辖区长富牛奶爱心资源开展的慰问空巢长者行动;5月24日及5月31日,链接华侨大学志愿者开展的老年人串珠、折纸、红歌传唱活动;5月29日及6月2日结合端午,开展包粽子及慰问空巢长者行动;以及每月20日的“益邻日”健康义诊、义剪便民服务等。营造了社区党委、自组织、社工、助老员、社区公益资源等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共治场景。

四、有效激励,激发空间参与长效动力

空间的运营离不开社区内外资源支持。以空间为阵地,开设“邻家小铺”平台,通过党建引领凝聚近邻爱心资源,截止6月底,已经收到爱心商家捐赠的空调机、电脑、净水机、微波炉等总计近10万的爱心款,并通过建立捐赠物资登记表,及时记录邻里的物资捐赠,并授予锦旗与荣誉证书。延续志愿者激励制度,参与空间服务的志愿者服务时长都按月及时统计,录入志愿云,建立“积分+”制度,志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长换取空间奖励,包括场地使用、物资兑换、优秀志愿者评选、团建参与等系列福利,极大的调动了邻里的参与积极性,也吸纳更多的邻里参与到陪伴邻空间运营项目中。

五、多媒融合,扩大空间影响力

结合微视频制作、公众号推文等,及时记录公共空间活动图文配套宣传,融入居民生活,从居民容易获得的渠道入手,扩大“陪伴邻”生活馆的居民认知度与关注度。活用微信群等居民自建新媒体,采用群接龙等新式报名方法,简化空间活动报名流程,在各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工作人员之间更直接地建立起联系,增加居民的互动感。自组织队伍中有来自社区老年大学摄影班的学员,也有摄影爱好者的年轻妈妈,团队也在慢慢探索发展宣传专员,成立宣传组,加强宣传推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村改居”社区居民互助型空间运营模式探索 | 社工课
如何将社区文艺团队转变成社区志愿者队伍?
【乐益行·嘉宾】火热七月,爱在延续
【乐益行·吉秀】志愿“益”同行,健康“益”居民
社区志愿服务零散单一,如何破局? | TALK
近邻吕厝丨为爱聚力,温暖同行,绘就新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