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散步或行走才科学呢?

来源|百川自主健康学  (ID:bczzjkx)【整理摘编:时英平】

作者|黄开斌

本文摘自《自理生活健康法》

有一项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每天平均行走最多的国家!但是大家要知道,如何行走,也是一门学问。凡事过犹不及,掌握不好正确的行走知识,往往会带来反效果。“会行走”才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01、如何散步或行走才科学呢?

1、散步或行走时基本要求
行走时不可过快、频率不可太高,每天追求一两万步会损害关节。走完后最好是微微出汗的状态。所以。
(1)速度有讲究:60~70步/分钟的慢速和80~90步/分钟的中速,适用于保健;100~120步/分钟的,减重健体更有效。
(2)适度有讲究:走后不气喘,不心慌,不头晕,不大汗淋漓,要浑身舒坦,第二天不觉得累。心率120~130次/分钟,这就是适度。
(3)频率有讲究:每周至少3次,或每天快走两次,每次2000米;中间可以间歇2次;时间在30~45分钟。
(4)指标有讲究:行走一定要走够量。步长70~80厘米为宜,距离以8500步为上限。
(5)适当提速加动作:大家都知道,运动出汗对于身体的益处非常多。运动增加的排汗可以加快人体内新陈代谢的速度,还可以帮助促进身体内的血液循环。所以,我们在行走的时候,要增加速度和动作,才能达到喘气和出汗的效果。
(6)快走时稳定步速:《中国成年人身体活动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进行6000-10000步的身体活动。按每秒走约两步的频率计算,“6000步”大概就是快走40分钟,而“10000步”则是60分钟。
运动最好养成规律的习惯,保持稳定的频次。但是工作的忙碌有时会使我们难以分身。如果你也是空闲时间不固定,那么最好保持每次快走的时间在40-60分钟。这样将更有利于提升心肺功能,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2019年5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研究1.8万多名美国老年妇女(平均年龄72岁)后,分析得出了每天行走步数与死亡率的关系。结论有两点:
第一、步行的确有益健康,能有效降低死亡风险,每天行走每增加1000步,死亡率就降低约15%。
第二、每天行走越多,死亡风险就越低,直到每天行走达到7500步时,死亡风险不再下降,也不上升。也就是说每天最佳的步数是:7500步!
如果“暴走”是会伤身的。有些人每天暴走2万步、3万步......行走太多,会对身体产生损伤,首当其冲的便是膝盖。
长时间暴走,中老年人的半月板最受伤。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不间断地摩擦软骨,容易引起炎症出现水肿;
二是骨关节也有使用年限,无论身体条件多么好,骨关节都存在老化和功能退变的问题。正所谓“生命在于勤运动,关节在于省着用”。
世界卫生组织的《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报告曾经指出:最佳运动量的标准是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者75分钟高等强度运动。
跑步之类的运动属于高等强度运动,那么行走就是最典型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果你想要养成行走的习惯,最好的频率就是一周5次。每次大约30分钟,行程超过3公里。
2、正确的散步或行走姿势
第一,上身尽量舒展
上身伸展,如同军训教官说的那样,抬头、挺胸、收腹,肩膀身后自然舒展,这样行走不仅走姿优美,不会含胸或驼背,对于腰腿的负担也不会太大。当然要注意的是,上身伸展不同于上身直立,由于行走有一个向前的牵引,因此要求上身稍微前倾,千万不要笔直行走。
第二,足尖轻触,放松肌肉
在日常行走迈步时,以足尖轻触地面即可,后脚不必深踩。
迈步后,脚掌尽量着地,使小腿肌肉在紧张与松弛间切换,促进血液循环,另外注意步幅不要过大过快。
第三,双臂自然摆动
可能为了有型,或为了耍帅,不少人行走时喜欢双手插兜,像模特一般,其实这样的行走对人体会有伤害。最好还是双臂自然摆动,配合步伐幅度,这样行走才能自然美观。
3、行走运动之前建议做以健康测试
建议大家先做一个测试,就是看看你的心脏、膝盖能不能适应这个运动,当然绝大多数人是适合的,不过还是测试一下比较好,方法就是“6分钟测试法”。在100米的平直路上来回走,在以自己比较舒服的速度走上6分钟,然后大概估计一下行走距离:
低于300米:很差,不建议采用行走运动;
300~374.9米:建议从漫步走开始;
375~449.5米:满足条件;
450米以上:较好,可以通过行走运动获得提高。
如果你可以达到:6分钟走375米以上,就可以每天走步锻炼,而低于375米的人,心脏、膝盖可能有问题,不适合这个运动,建议采用游泳池漫步等一些损耗比较小的运动。
4、步行或散步的时间地点选择
我们都知道行走是一种良好的锻炼方式,但是同时也要了解,行走锻炼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时段和地方。
(1)散步或步行的最佳时间段
每天清晨,在各个公园都可以看到,有着为数较多的人群,正在做各种运动健身。尤以老人为最!其实,早晨的空气质量指数,其二氧化碳含量是最高的时候,是一天当中最差的。早晨六点到十二点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阶段。所以,是不太适合体育运动及锻炼身体的。
其实,下午或傍晚(黄昏时)是行走或散步的最佳时段。傍晚时分,肌体的生理功能比较稳定,是运动的最佳时段。选择在晚饭后半小时走一走,可以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对增强胃肠道的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有着很大的效用。若是因为时间限制很难达到这一要求,也要尽量在睡前两小时结束锻炼。这样,借助运动之后人体产生的疲劳感,晚上就能稳稳的睡一个好觉。不过,太晚天黑了则光线差,容易跌倒,所以,就不宜了。
(2)步行或散步的最佳场所
第一,公园、校园等:如果条件允许,宜选择在公园、校园等绿色植物覆盖面积大、车行少的地方。行走是一场愉悦身心的过程。选择空气清新、视野安全的场地,能帮助我们爱上行走时的感觉。如是塑胶场地、草地最好,因为,塑胶场地具有弹性,草地较为柔软,对膝关节的反冲力都较小,是健走的理想场地。
第二,有绿植的小区:有绿植的小区锻炼,那些位于马路附近的小区,虽然可能绿植不如公园多,并且也有家用机车的出入,但是有建筑物的阻挡,污染也比马路边轻。
第三,室内:室内虽然无法呼吸新鲜空气,但是也少了有害气体,可以做做平板支撑等完全不需要任何器械的运动。
第四,避开高峰期的路边:如果不得不在路边锻炼,也一定要避开早晚高峰时段;在夏秋季节日照强烈且无风时,最好别在路边锻炼,此时不仅空气污染严重,而且可能产生光化学烟雾,对人伤害尤其严重。
所以,要散步的话,如果家边上有公园、学校,即便是锻炼要多走两步路,花一些钱,也是值得的,毕竟健康最重要。
禁止在大马路旁边行走。英国《柳叶刀》曾发布调查结果:因空气污染,沿繁华的马路散步者肺功能改善微弱,动脉硬化状况甚至恶化。禁止每日步数过多。

02、不正确的步行方式损害健康

1、散步或行走姿势四大误区
行走姿势决定我们从步行中的获益程度,下面这些不正确的行走姿势,大家最好改一改:
(1)步幅过大
行走步子迈太大,脚掌的缓冲力差,对膝关节不好的人来说,会加重关节损伤。
(2)脚掌拖地
有些人习惯脚在地上“拖”着走,落地时也是全脚掌着地。这种走姿容易造成关节、肌肉、足弓的劳损。
(3)内/外八字
行走内、外八字的人,会由于发力点和着力点与正常行走的人不一样,造成髋关节和膝盖的过度磨损。
(4)背手走
背转双手时,上臂的肩端会向前旋出,肩关节相应地向前向内扣出,上身重心前移,为了保持平衡,头颈及下巴会向前伸出,使本已佝偻的上身更加向前倾斜。
2、街边暴走不安全,还会让血管硬化
街边健步走,甚至是集体健步走是不少中老年人的习惯,一方面大家伙都在一起,方便交流感情,另一方面,确实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公园方便行走。但其实,街边走的坏处很多时候是大于那一点点锻炼带来的好处的。
(1)不安全
2017年7月8日山东临沂健跑队因为在机动车道上(正在维修)与出租车发生碰撞的事故,导致1死2伤的悲剧发生。
(2)不健康
行走或散步,其呼吸着不同质量的空气健走锻炼,给健康造成的影响也截然不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金良教授分析:
在马路边,由于受机动车尾气的影响,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浓度都较高。
长期吸入,可以影响人的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例如,呼吸道刺激、反复发生的呼吸道感染,使很多慢性病加重。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曾组织了119位60岁以上志愿者,参与了一项散步健康的调查。结果发现:无论健康与否,沿牛津街(繁华的马路边)散步者肺功能改善微弱,动脉硬化状况甚至恶化。牛津街是伦敦繁华的商业区,马路上通常只有烧柴油的公交车和出租车通行。只有在公园散步的志愿者肺功能改善、动脉血管软化的作用才显著,效果持续到散步后26小时(此研究发表在国际医学类权威杂志英国《柳叶刀》上)。
因此,提醒那些健走族们:在马路上或者马路边锻炼几乎无益于身体健康!如果人们不能找到一片绿地或公园锻炼,那就在室内运动吧!
总之,什么东西都有个度,吃饭有个度,睡觉有个度,运动锻炼或者行走也有个度。不锻炼不好,过度锻炼也会降低免疫功能。每天锻炼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锻炼内容可以采取最简单的办法——行走,这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不过,行走也是有讲究的,年轻人要快走,逐步快走,快到什么程度,一分钟要达到130步。心跳要达到一分钟120次,才能达到锻炼心脏的目的。达到130步、120次心跳,当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要有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作家周岭说:“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而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汪清泉,干净澄澈,不带一丝浊气。”坚持行走给人带来的变化,可能一天两天看不出来;但当你长年累月地坚持,你会发现,整个人的面貌都会焕然一新。
所以,从今天起,迈开双腿,用一场场安静而专注的行走,富养自己的身心。同时,一个人一定要从年轻开始,保持你的标准体重。一旦胖了以后,你想把它降下来谈何容易,实际上不是不容易,关键在哪儿?控制嘴、多动腿,人就是“死在嘴上,懒在腿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正确的散步方式 竟还可能导致动脉硬化?
几亿人都错了,这样散步,加重动脉硬化
几亿人都错了!在这儿散步,加重动脉硬化!(国际最新研究)
国际最新研究:在这些地方散步,加重动脉硬化!几亿人都错了!
几亿人都错了!这样散步,加重动脉硬化
『原创』灵兽养生功之六『鹤脚势』视频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