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淮南历史漫步|杨行密割据淮南

长丰一带有“吴王贡酒”,又有名菜“吴山贡鹅”,其入贡的吴王即唐末杨行密。杨行密被唐昭宗封为吴王,是唐末淮南地区的风云人物,一代枭雄。

唐王朝建立之后,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统治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开创了120多年的平稳发展时期,其间出现了令人称道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中国王朝社会也发展到鼎盛。然而,盛世之后,各种社会矛盾充分暴露,各种社会危机纷纷出现,安史之乱后,社会迅速开始走下坡路。长期累积的政治腐败,贫富悬殊,民不聊生现象,导致官民对立,各地出现农民起义。大一统的王朝秩序开始动摇。唐王朝采取了一系列强化统治的手段,由于积重难返,各地藩镇拥兵自重,社会失序现象严重。

淮南道东有扬州,西有寿州,扬州是扼守大运河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寿州向来是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原因在于淮河支流密集于淮南,大多具有流程长、水势平缓的特点,往北,可以与黄河支流相互连接,往南,又可以与长江支流衔接,特别是颍水、西淝水—淮河—东淝水(瓦埠湖)—南淝水—巢湖—长江,是中原地区前往江南的便捷通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晋及南朝以后,江南得到全面开发,隋唐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江南、江淮成为天下粮仓和重要的物资输出地。国家命脉系于江南、江淮。中唐以后,朝廷派出淮南节度使加强统治。随着社会矛盾的加深,统治手段也愈发严苛,从而引发更多的乱象。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初,王仙芝在河南起义,攻克曹州(今山东曹县)、濮州(河南濮阳)。六月,黄巢起义响应,率众数千会师曹州。次年十二月,王仙芝率众攻破寿州,威胁江淮,而江淮间民众也纷纷举兵响应,声势浩大。王仙芝、黄巢起事于黄淮地区,对唐王朝的统治构成巨大威胁,朝廷急调重兵围剿。由此,淮南地区陷入战争纷纭的多事之秋。

黄巢大军转战江淮、江南、岭南,随后又回师江淮,直扑京师要地,成为唐王朝的肘腋之患。黄巢大军所到之处,攻城拔寨,朝廷重兵一直尾随而行却毫无办法。乾符六年(879年),唐僖宗任命能征善战的高骈为镇海军(今江苏镇江)节度使,率部与黄巢展开激战。黄巢遇上了真正的对手。

高骈是唐末名将,担任过安南都护、天平军节度使、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等要职,在平定党项、安南(今越南北部)战事中立下战功,号称“出无不捷”的常胜将军。高骈在关键时刻被委以重任,迅速向黄巢发起进攻,战场形势迅速发生变化。高骈深知黄巢大军颇具实力和朝廷对自己的倚重,不敢怠慢;而黄巢对高骈却缺乏足够重视,以为官兵皆无能,结果高骈一到任便大破黄巢,其部将秦彦、毕师铎等数十人投降官兵。黄巢遭到沉重打击,高骈则进一步扬名立万,被唐僖宗任命为淮南节度副使知节度事。高骈坐稳淮南节度使之后,野心日益暴露,把围剿黄巢当作筹码,借机扩充实力,实现割据一方的目的。中和五年(885年),黄巢旧部毕师铎、秦彦等人复叛,围攻高骈的行营扬州。高骈急命庐州刺史杨行密救援。

杨行密,庐州合肥(今属长丰县)人,高大有力,能手举百斤,一日可行走二三百里路。出身贫苦,幼年丧父,以佣工谋生。江淮民众响应王仙芝起事之时加入义军,被俘后转投官兵,任庐州牙将,屡立军功。后被派往朔方服役一年,期满归来,由于与军吏不和,上司又要派他戍边。他怒而斩杀军吏,占领庐州。此时江淮间战事不休,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承认既成事实。中和三年(883年),朝廷任命杨行密为庐州刺史,归淮南节度使高骈节制。杨行密遂走上历史舞台。

光启三年(887年),毕师铎出屯高邮,联合诸将攻扬州,高骈上表杨行密为行军司马,征调杨行密紧急增援。杨行密率兵几千人由合肥赴援,到达天长时,毕师铎攻陷扬州,囚禁高骈,并回兵数万攻打杨行密。杨行密占领庐州后精心练兵,已经形成一支虎狼之师,但毕竟众寡悬殊,见毕师铎人多势众,不宜力拼,只能智取,遂放弃营寨假装逃跑,并让军中做好香喷喷的饭菜。毕师铎的士兵饥饿,乘胜争相入营收取军资,杨行密回兵攻击,毕师铎大败,单骑逃回扬州城,杀死高骈。杨行密得知高骈死讯,下令全军披麻戴孝,以哀兵之势一举攻克扬州,秦彦、毕师铎出逃。毕师铎投奔部将孙儒竟被杀死。杨行密此举为高骈复了仇,也得到高骈旧部的拥戴,将扬州收归己有,政治上得到高分,势力得到进一步扩充。

由于扬州被毕师铎围困已久,粮秣断绝,无法坚守,杨行密只得放弃扬州南向发展,攻克江南重镇宣州,又一鼓作气占领苏州、常州、润州(今江苏镇江)、滁州、和州(今安徽和县)、楚州(今江苏淮安)等地,势力急剧扩大之后,再遣重兵回师扬州,从南北两个方向对扬州形成包夹。

此时,占据扬州的为毕师铎部将孙儒。孙儒见扬州被包围,倚仗人多势众,实施反攻,浩浩荡荡弃城南下,包围杨行密的大本营宣州。此时,杨行密被朝廷任命为宣州观察使,但兵力分散,宣州大本营并无多少兵马,只好固守宣州,与孙儒耗时间以拖垮劲敌。孙儒为人骄横,此来宣州属于破釜沉舟、焚仓隤垒之举,企图与杨行密决战,一举而下。面对杨行密的固守坚城之策,锐气受挫,粮秣短缺,军中发生瘟疫,战斗力急剧下降。孙儒自己也染上疾病卧床不起。杨行密大举反攻,一战击溃孙儒,将其当众斩首,但对于孙儒部属则十分礼遇,群龙无首的士卒纷纷归附杨行密。杨行密则从中精选5000人组成亲军,待遇优渥,号称“黑云都”,成为冲锋陷阵的主力。 

孙儒被灭,杨行密回驻扬州。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任命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此时,朝廷已经无力统辖地方,各地诸侯相互攻伐,扩充实力,行割据之实。杨行密趁机出兵,将淮南、江南大片领土纳入势力范围。然后又挥兵西进、北上,夺取濠州(今凤阳)、寿州(今寿县),袭占涟水。一方面拓展地盘,一方面遏止北面的实力派朱温插足淮南,为稳定和发展自己的势力创造条件。

此时的朱温拥有中原,为宣武军节度使,积极南向发展。乾宁四年(897年),朱温大举南侵,东线直扑楚州,西线直扑寿州。杨行密亲自领兵迎战,先集中自己的精锐主力攻击东线庞师古,将庞师古击败于清口(今江苏淮安);西线则遣其精兵“黑云都”血战寿州。此时,朱温所部葛从周率领的汴军数万人围攻寿州,寿州守兵很少,吏民十分畏惧。全赖“黑云都”拼死抵抗。杨行密的这支亲军用黑衣包裹铠甲,战斗力强悍。特别是黑云队长李厚身先士卒,英勇无畏,在敌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寿州守军与“黑云都”合力迎战,以少胜多,汴军损失惨重,葛从周大败而归。

此战之后,杨行密无意北上蚕食朱温地盘,朱温无力南下,双方遂成对峙局面。淮南疆土的基本轮廓就此形成。

杨行密出身卑微,了解民间疾苦,注意维护百姓的利益,轻徭薄赋,百姓拥戴。他依靠训练有素的武装力量雄踞一方,保证了淮南的安全,使民众安居乐业。自己则布衣粗食,厉行节约,与民众打成一片。淮南、江淮以及江南地区物产丰饶,向来为富庶之地,加上杨行密悉心经营,上下一心,很快出现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天复二年(902年),唐昭宗封杨行密为吴王。淮南割据局面形成,也奠定了五代十国时期杨吴政权的根基。

作者:姚尚书【整理编辑:时英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会,曾经出过一个枭雄,差点没宋朝什么事儿
残唐五代史话(四)—南方大乱斗
文史知识 | ​张国刚:乱世英雄——春花秋月话南唐
五代十国史:最低调的吴王密建吴国
杨行密传
早逝的淮南智囊——袁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