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子女的福由你决定:把子女的便宜占尽了,子女就挣不来钱,子女就倒霉了!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网络。


积善之家,必有馀(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01
子女的福报,由父母决定

老子说:天道无亲,唯亲善人。

一般人对这句话很难理解,现在我们用养育孩子来做比喻。

很多人去堕胎,有个原因,怕养不起孩子。养一个孩子都很累,更何况再来一个。

我们潜意识中,都认为,这个人是我养的,家庭是我支撑的。其实不是的。

首先要有个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福报。孩子来投胎,是带着他的福报来的,看起来是父母在养,但其实还是孩子自己的福报在养。

一件事情最后取得成功,是大家的福报在支撑,就是共同福报的累计。恶业也一样。现在环境破坏这么严重,我们都在谴责别人,但最后发现每个人都是破坏者。

使用塑料袋,衣服破了就扔,洗车,装修,洗厕所,这些都是化学用品。我们每天都在用,每天都在破坏。

天道无亲,哪怕是你的孩子,你都无法把福报留给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

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想要孩子会读书,就给孩子买去名牌学校读,以为能出人才,但首先他要有这个命。就像养孩子,花的是父母的钱,但损的是孩子的福报。

父母给的起,孩子不一定能花的起。要看他的命,这就是天道无亲。很多人溺爱孩子,以为花很多钱来培养他,却不知道,无谓的钱花太多了,反而损他的福报。福报减少后,以后就没出息了。

所以孩子要读书,就正常读,他命中要有读书命,否则你给他请最好的老师,都没有用。

古代帝王要教育子孙也要请老师,但和现在差别很大。以前人请先生,先生先要教学生人品、人格。

第二才是教技术,如何作文,如何作诗。现在不同了,没人教人品、人格了,都是教技术,所以没有多大的意义。

古人讲:留财给子孙,守不住,留书给子孙,子孙不读,只好留阴德给子孙,这才是正确的出路。

父母要先去种福田,做善事,以后子孙自然会赚钱。

现在不要赚非分的钱,把子孙的钱都赚完了,消费完了,以后子孙就要受穷了。


古人讲:一代做官九代冤。官做的好,是为子孙积累福报;做不好,把老百姓的东西占为自己,想留给子孙,这些非分的东西都是罪孽,子孙用了,反而损福报。

北宋有名的奸臣蔡京,贪婪侈靡。

据记载,蔡京爱吃鹌鹑羹,一顿饭就要杀掉300只鹌鹑。某天夜里,梦到数千只鹌鹑前来索命,心中大惊,才不敢再吃鹌鹑。

如此奢靡成性,蔡京命中福禄,早早就被消耗一空。

等宋钦宗即位后,将他流放千里。蔡京带着大量金钱来到流放之地,本以为还能再像当初一般纸醉金迷。却被当地老百姓认出来,最后谁都不肯卖给他吃的。

最终,80岁的蔡京病困交加,活活饿死在一座破庙里,无一人替他收尸。他的子孙也个个没有一个好下场。

据史书记载,蔡京有八个儿子。其中六个惨死,两个被发配充军,最终被杀。而孙子辈的,也被分配到了蛮荒之地,无一幸免。

可以说,蔡京的儿孙就此断绝。

所以一代做官九代冤。又说,如果为自己一家谋,就不要去做官,做官是为百姓谋,这也是天道无亲。

古语有云:积德行善,远泽儿女近泽自身。身为父母,为孩子念佛,给孩子广种福田,比留下钱财更重要。

你只要广积阴德,还是有用的。想要孩子能读书的,就多做慈善,办学校;想要孩子发财的,就要多救济穷人;想要儿孙健康的,就多施药。

父母如果知道从小就给孩子培福养德,让他知道惜福,多做善事,广积阴德,那他以后的路就会越走越宽,这也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否则,从小给他物质上满足,过度溺爱,享福消福,其实就是在提前预支子女的福报。

所以子女有没有福德,全在父母手里,就看父母的德行。


02
留子孙钱财,不如留子孙阴德 

现如今社会上很多同学,拼命的赚钱,说多留点钱财给子孙,让他们生活的好点。

却不知,你留财富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得住;你留书本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其实什么留给子孙最好,最好的是阴德,积功累德,你的后代一定有好的果报。 这是真正明了感应之道,才能够说得出来。

这一类的案例在《了凡四训》中记载了很多,都是祖先父母积阴德,到后辈个个发达。其中有一篇“无林不开榜”的莆田林氏的故事:

福建莆田县的林家,他们的长辈中有一位老太太喜欢做善事,常做粉团给穷人吃,只要有人要,从不厌倦。

有一位仙人变作道士,每天向她讨六七个粉团,老太太每天都给他,一连三年都是这样,仙人这才知道她做善事确实出于真诚。

道人就向她说:“我吃了你三年的粉团,要怎么样报答你呢?这样吧,你家后面有一块宝地,你将来你死后葬在那里,后代子孙当官的人数,就会像一升芝麻那么多。”

后来老太太去世,她的儿子依照仙人指定的地点埋葬,葬后第一代就有九人中进士,后来世世代代做大官的人很多。

因此,福建竟有“无林不开榜”的传言(意思是每次考试发榜,榜上准有林家人)。甚至到现在由人验证,到清朝民族英雄林则徐都是莆田林氏后人。可见阴功深厚。

《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余福,这个余福能够荫庇子孙;如果造了很多恶事,那这个家族不可能长久,子孙必定遭殃。


明朝有一位俞净意公,他自小极为聪明,书读得很好,可是屡次考取功名都失败了。

这位俞公是个读书人,本应懂得行善积福的道理,但是他内心并不信因果,家中厨房鱼虾不断,见到美貌女子就盯着人家猛看。

又因为读过书,背后谈论起别人来妙语连珠、舌锋犀利。心里净是恩怨报复、高己卑人、嫉妒、执着名利等种种恶念,而且心胸狭窄、脾气暴躁。

这些感召到了什么结果呢?

俞公到了中年落魄潦倒,家徒四壁,更为悲惨的是,先后生下9个儿女,死去7个,小儿子又走丢了,只留下一个女儿,妻子因为悲伤哭瞎了双眼,凄凉无比,俞净意公靠借钱过日子,真是悲惨至极啊。

后来俞公经贵人指点,才知道是自己意恶太重,于是痛切忏悔、改过自新。

仅仅三年就改变了命运,自己考取了进士,妻子恢复了视力,小儿子失而复得后给他连生七个孙子,而且后来个个成材。


很多老年人,总觉得不给后人留点遗产、留点房产,生怕子孙后代会吃苦受罪。

其实反过来想想我们自己,当年生活条件不好,父母也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我们不是也过得不错么?

再说,要靠着祖辈遗产过日子的子孙,也实在太没出息了吧!

司马光家训里面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意思是:别墅财产留给子孙,他们未必能守住;把书给他们,他们也未必能读,不如布施行善,多积阴德,子孙才能长久地受到我们护佑啊。这是真智慧。


现在很多父母花很多无谓的钱,从小就给孩子锦衣玉食,让他们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恶习,不知道为人子女要去孝顺父母,感恩父母的不易,这就是损孩子的福报,也是在给他以后的人生埋下祸根。

所以不要给小孩庆生日,小孩能读书,父母不要骄傲太早,到处宣扬。要对孩子严格一些,对他成长大有益处。

过分浪费钱给孩子都损孩子福报,更何况很多人在公司里头浪费,甚至国家单位里头浪费,都是损福报的。很多人都想着轻松赚钱,却不知道这也是在透支福报,不长久。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会知道给子女存福报积阴德胜过存钱!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孟子也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可钱氏家族彻底颠覆了人们的想象,到近代,更是爆发,人才井喷。

有人总结钱家出过: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

而钱氏祖先是杭州五代十国的钱镠(liú)。正因为钱镠为人良善,生前建桥修塔无数,家族福德也积的很厚。钱氏家族不愧被称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正如古语所说:“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无穷之计。”

《了凡四训》中也提到: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

父母不断积阴德,自然就能感召来有福德的子孙,延续家族。

父母为子孙积福累德,才能有延绵不绝的福泽。钱氏家族就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例证。

儿女享的福,其实都是父母积的德!

为人父母自己行善布施,即是在为孩子培福积福!想让孩子将来不受苦,就从现在开始,为孩子积福吧!

近年来,素食人群越来越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植物肉的兴起,不但能避免屠杀动物,而且健康美味,颜值、口感都丝毫不输动物肉。

今天给大家推荐几款素食庄园的植物肉,均是豆制品,且豆制品是唯一原材料,健康放心,价格实惠,非常适合大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女的福报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你把子孙的便宜占尽了,子孙就挣不来钱,子女就倒霉了,因小果大
怎样帮子女积累福报?
便宜占尽了,子女就会倒霉了!
孝顺父母的人,最容易积累“阴德”,福气也最多
子女的福德果报,也跟你有关系!一看便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