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及诊断标准

检查目的:

  • 评估颈部血管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信息。
  • 评估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 对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前后进行评估
  • 超声引导下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术后动脉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随访评价
  • 评价颈部血管的先天性发育不良
  • 检测动脉瘤、动静脉瘘等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检查方法
体位:患者仰卧位。颈后垫枕后仰,头偏向对侧,病人情况不允许时也可坐位、半坐位等
探头分别从前位、侧位、侧后位和超后侧位探查(如图)
(一)探头从颈根部向头侧移动作横向扫查,显示颈总动脉近心端、中部、远端、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颈外动脉

测量血管内径:测量从内膜内表面至外侧内膜
内表面的距离,以心脏收缩期为准

部位:
颈总动脉中部 
颈内动脉距其窦1cm处
颈外动脉距分叉1cm处

观察各血管壁四周有无斑块
测量残腔大小、计算面积狭窄百分比
(二)探头从颈根部以颈总动脉血管长轴作纵向扫查
越过分叉部显示颈内及颈外动脉长轴
探头侧向前内侧方--颈外动脉
探头侧向后外侧--颈内动脉

纵向探测内容:
观察血管内膜变化,测量内膜-中膜厚度(IMT)
部位:颈总动脉远端近分叉部1cm,分叉部及颈内动脉起始部上方1cm处后壁进行测量。
方法:从内膜表面至中膜的外表面的垂直距离。

注意管腔有无斑块、狭窄、闭塞等形态异常
测量斑块大小、表面及内部特性
测量向心性狭窄的内径狭窄百分比
CDFI:观察血流充盈情况及狭窄阻塞部位
PW:血流参数测定

颈内、外动脉分叉水平上下方1-1.5cm范围内测量颈总动脉远段(分叉下方)、颈动脉球部分叉部)、颈内动脉近段(分叉上方)直径、IMT,观察有无动脉硬化斑块
二维结构:
血管壁的三层结构:
   内膜-- 内皮细胞组成  等回声
   中膜—  平滑肌细胞   低回声
   外膜--  纤维组织     高回声
   测量内-中膜厚度(IMT)

脉冲多普勒检测
  • 取样门放置:要置于管腔中心,在层流情况下,以窄门取样,原则上取样门宽-----被探测血管腔内径的1/4-1/3。

  • 声束与血流方向间夹角应小于等于60度。


3、检测血流参数的部位检测均在血管长轴进行,选择血流平稳不受生理因素影响的部位定量测量。
颈部动脉:距分叉部位2cm处
颈内动脉:距起始膨大部位远端1.0~1.5cm处
椎动脉:颈椎第5~4或4~3椎体间管腔内
 ICA/CCA比值
同侧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
比值是提示颅内颈内动脉系统远端阻塞性病变较有价值的诊断标准之一。
     正常值小于0.8
     大于1.5—1.8提示狭窄程度达50%
     大于1.8则狭窄程度>60%.
     高于正常值2.0以上,再结合病人血流速度的改变(以增高为主),可提示同侧颈内动脉远端阻塞性病变

阻力指数与搏动指数
RI:反映了血管的阻力状况的指标
PI:反映了血管的顺应性及弹性状态
RI、PI:脑循环外周阻力有关的指数,明显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其特点表现为随增龄而降低。

颈总、颈内、颈外的血流阻力:颈外>颈总>颈内
正常颈动脉阻力指数为0.5-0.75,若RI>0.75,提示外周阻力增加 ,<0.5则表示降低。
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标准 
IMT及斑块的界定
     颈动脉内膜增厚:内-中膜厚度≥1.0mm
     斑块:局限性内-中膜厚度≥1.5mm

斑块的构成:
     顶部(纤维帽)
     体部(核心部)
     基底部




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意义
1. 反映整体的动脉粥样硬化负荷,比IMT增厚更有优势
2. 预测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生,尤其是易损斑块
3. 低回声与不均质回声较强回声和均质回声斑块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的危险性高

颈动脉狭窄、闭塞 
  • 检测确定颈动脉硬化斑块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回声特性

  • 采用灰阶超声测量病变血管残余管径及原始管径


  • 测量

  • 狭窄近段

  • 狭窄段

  • 狭窄远段(通常距狭窄3-4cm处最低血流速度为取值结果)的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计算狭窄段/狭窄近段(或远段)比值

  • 同侧颈外动脉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与管径的测量

  • 鉴别血栓或斑块造成的血管闭塞或狭窄


颈动脉狭窄的测量方法:
  直径测量法 (B-A)/B X100%
      A:残余管径 
       B:狭窄远段正常颈动脉的管径
  面积测量法 (A1-A2)/A1 X100%
      A1:原始管径横截面积  
       A2:残余管径横截面积 
颈总动脉闭塞
1. 颈总动脉管腔充填:
      急性血栓—均匀低回声
      动脉硬化---不均回声斑块
2. 颈总动脉血流消失
3. 颈内、外动脉低搏动性逆向血流信号

颈内动脉闭塞
  • 超声特征同颈总动脉闭塞

  • 颈外动脉及椎动脉出现代偿现象

椎动脉的超声检查
  • 包括颈段(V1段)、椎间段(V2段)、枕段(V3段),灰阶图像,测量V1段(特别是开口处)、V2段(C2-C6)血管直径

  • CDFI或能量多普勒现像观察椎动脉从V1-V3全程血流充盈状态及走形

  • PW检测V1、V2、V3血流频谱及测量V1、V2的峰值及舒张末期流速

椎动脉狭窄
  • 生理性狭窄 (管径<2.0mm)

  • 病理性狭窄 

      起始段                          
      椎间隙段   
      颅内段

锁骨下动脉的超声检查 
  • 灰阶显像:无名动脉上行或从颈总动脉下行观察左、右侧锁骨下动脉血管结构,测量相关血管内径

  • CDFI观察锁骨下动脉血流充盈情况 

  • PW锁骨下动脉的血流频谱,测量收缩期峰值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血管狭窄时要注意鉴别狭窄的位置与椎动脉开口水平的关系


报告基本内容和要求
超声描述常规超声描述:
1、病变的位置、大小、范围、数量(如内-中膜厚度、斑 块等)
2、病变程度(有无狭窄;狭窄程度;有无闭塞及侧支循环情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颈动脉斑块大小
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文读懂颈动脉解剖、颈动脉超声及颈动脉斑块
“难过冬”系列一 超声在脑卒中筛查的临床应用
【专家论坛】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法和规范化应用
颈动脉超声检查规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