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文解“道”:自然的法则

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道”写作

。它由

(首)、

(止)和

(行)三个字组成,是会意字。其中的“首”代指人,“止”代指脚,而“行”是街道的象形。所以“道”的本义是人走的道路。《说文解字》:“道,所行道也。”

“道”除了实指“道路”,还有道理、规律、方法等抽象意义,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因为中国人使用象形文字,所以形象思维能力非常发达,古人就用“道”来命名这些抽象概念。早在先秦时期,“道”就是中国哲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对象。老子专门写了《道德经》,来阐述“道”的深奥道理。直到今天,“道”仍然是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道”?从古到今,众说纷纭。“道”似乎是玄之又玄、不可言说的。但是,老子《道德经》里面提到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道法自然”,大意是合乎自然法则就是“道”。《道德经》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终落脚点是人要向自然学习。“道法自然”这个观点体现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自然现象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比方说“水往低处流”——陆地上的水流曲曲折折、蜿蜒前进,总是能够找到自己的道,终于流归大海。《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关于“道”与“水”的关系,我们可以再举一个实例来说明。刘伯承元帅是我军著名的“常胜将军”,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他总结了一个规律:如果在崇山峻岭中行军,“有水就有路”。这个经验非常实用,一旦在大山中迷路,只要人顺着水流走,就一定能够走出去。跟着水流走,就能找到道——这体现了古人说的“水几于道”“道法自然”的深刻道理。

如果说在自然环境中跟着水流就能找到道,那么在人类社会中,道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古人也做过认真的思考,并给出了答案。古代谚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树下为什么会自然而然地形成道路呢?那是因为春天的桃李盛开美丽的花朵供人欣赏,到了夏天桃李茂密的树荫可以纳凉,还挂满美味的桃子和李子让人食用,桃李树有这么多的好处,所以人们总是从它底下走过。走的人多了,树下便自然成了路。

《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又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这个思想观点,后人总结为“得民心者得天下”。换言之,只要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就能得道多助。

对个人来说,我们都要尊重自然规律,并努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这就是“道”字的启示。

◎本文原载于《文摘报》(作者毛延锋),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请问:什么是法?什么是自然?
【道教知识】——什么是“道法自然”
第二章 老子哲学是自然辩证法之道
老子的养生智慧:自然与不争是消除烦恼的良药
道法自然,为何我们要学习“道”?里面的学问值得我们一生求索
“道法自然”的教育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