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史|线香与香合

香史中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是线香的出现。

熊进祥《析津志》:“湛露坊自南而转北,多是雕刻、押字象牙匙箸者,并诸般线香”。

线香的制作,在明隆庆年间的《墨娥小录》中有提到,更为详细的叙述见于李时珍《本草纲目》 :“今人合香之法甚多,惟线香可入疮科用,其料加减不等。大抵多用白芷、芎、独活、甘松、三柰、丁香、藿香、藁本、高良姜、角茴香、连乔、大黄、黄芩、柏木、兜娄香末之类为末,以榆皮面作糊和剂,以唧筩笮成线香,成条如线也。亦或盘成物象字形,用铁铜丝悬爇者,名龙挂香。”
制作线香的情景,在蒲呱所绘广州三百六十行的“榨玉香”里可以看到,画作的时代虽是十八世纪末,但与《本草纲目》中的描绘似乎没有太大区别。
 
线香出现之后,并没有就此取代传统的沉香、合香即香饼或香丸,沉、檀等上品香料依然是宫廷以及贵胄之家的香事之常。在《国朝宫史》中亦有:“乾隆十六年辛未十一月二十五日,恭遇皇太后六十大庆,于年例恭进外,每日恭进寿礼九九。”其下详列寿礼名目,如延龄宝柱上沉香一盒,蜜树凝膏中沉香一盒,南山紫气降香一盒,仙木琼枝檀香一盒,又黄英寿篆香饼一盒,朱霞寿篆香一盒,等等。各种香料,可以算作寿礼中的大宗。
寻常所用终究以线香为多,大众化的佛事活动更是如此,而专门用作盛放香饼香丸的宝子或香合,便不再是必用品。

香盒,古籍通常写作香合。香合的历史不算短,脱离开了薰香史中单薰草香的时代,凡树脂香料及合和众香制成的香饼香丸,均须置放在香合里。
如龙门石窟弥勒洞北二洞,窟顶有一手香炉一手香合的飞天;在河南巩县石窟的礼佛图中供养人一手捧香合,一手拈香送向博山炉。
隋唐,出现了与香合并用的另一种置放香料之具,时人称为宝子或香宝子。香合与宝子在使用上稍有些分别,即香合常常是单独的一具,宝子则多半成对,便是一左一右设在香炉的两边。不过与香合相比,宝子的使用历史短得多,并且几乎不作为寻常日用。而香合的应用却是久而广,正如盛放香脂面药讲究者多用金合银合,唐代香合之贵者也以金银制品为多。

香合作为贺礼,在晚唐以后渐成风气。如《宋会要》记载到太平兴国二年吴越钱俶“进贺纳后银器三千两”,“金香狮子一座并红牙床、金香合、金香毬共五百两”等诸多例子。作为寿礼的香合固仍多用着金银,在两宋时大量使用的还是属瓷香合。宋代瓷合品类极多,且用途各异,粉合,油合,花合、药合,若非特殊款式,一般难以区别。但与金银制品略同,瓷香合较之掌心大小的粉合与油合之类也总要尺寸稍稍大一些。
如如河北易县静志寺舍利塔塔基出土的一件定窑白瓷合;陕西麟游县慈善寺二号窟雕像佛弟子手中所持香合;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罗汉图》。
南宋末,出现了制作极精巧的雕漆香合。雕漆原是漆工艺中的一种,剔红,剔黑,剔犀,皆为其属。如故宫博物院藏一件剔红桂花香合,盖的锦地纹上翩然一树雕工精细的折枝桂花,合底有“墨林秘玩”收藏印;上海青浦县元任氏墓出土的剔红渊明爱菊香合,合盖雕出一角竹篱,篱边一株古松,松下策杖野服者陶渊明也,身后捧瓶童子,瓶里满插着怒放的菊花。
宋代雕漆后人习称宋剔,代雕漆后人习称宋剔,宋剔香合尤为明人艳称,其时却已经很是少见。如日本出光美术馆藏一件明代黑漆螺钿月宫玉兔香合。
 

焚香是文人书房中的雅趣,香具自然更是书房清玩。闺阁里,香炉、香合、瓶花,也是不可少的点缀。于是香合与香炉、箸瓶、箸、香匙便成为了固定的组合,即所谓的“炉瓶三事”。炉瓶三事并且成为室内精巧的陈设小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香文化 No 136:线香何时出现?
沉香简介>>沉香线香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
品香
闻香不止识女人(3篇)
沉香的香灰千万别倒掉!
香道干货丨制作第一支属于你的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