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懂宋江,才知《水浒传》伟大!
独立思考,度己益人



【1】宿太尉原来是有名有姓的

四朝小卒,本命宿正伯。好多人听到我的名字时,常会惊讶到:“还有这个姓?第一次听说。

是啊,宿姓是一个小姓,但不为人所知,主要还不是因为小,而是因为没出过名人。如今,中国宿姓人口12万余人,人数居百家姓第356位,其实也不算特别少,但自古以来,的确没什么名人。虽然也曾有过孔子七十二贤之一宿伯、明代刑部员外郎宿进、新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宿世芳等,但名望皆不大。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已故著名教授宿白,可谓学术泰斗,但影响也限于历史、考古等人文领域。前些年,当人们提起宿姓时,倒是足球名将宿茂臻颇为知名,但时光荏苒,也渐渐为人所淡忘了。唯一让人能够恍然大悟般想起的,还有一位名人,那就是《水浒传》中的宿太尉。可是,宿太尉到底姓什名谁呢?好多人也是不知道的。

宿太尉,姓宿名元景。在《水浒传》中,他是宋廷招安梁山泊好汉的功臣,是庙堂中鲜有的忠正之士,是童贯、高俅、蔡京等一帮奸佞的对头。然而,这几位遗臭万年的奸相佞臣堪称大名鼎鼎,而宿太尉则很少有人记得他的姓名,只知道水浒中有一位宿太尉。

我过去也一直没有通读过《水浒传》,每次只挑前面那些痛快的章节看,而一到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成天盼着招安时,便失去了兴趣,因而也没有注意到宿太尉的大名,一直以为就是个徒具官爵、姓名不详的配角。

近些年,随着阅历的增加和对人生的渐悟、世事的明了,突然明白:《水浒传》的伟大,就伟大在“宋江日思夜想被招安”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为选择。于是,兴起了强烈兴趣,从头阅读《水浒传》,不经意发现:噢,宿太尉原来名叫宿元景!

【2】宋江的追求无可厚非

在中国历史上,在民间传说中,有两大绿林好汉集团声名赫赫:梁山泊、瓦岗寨。

梁山泊和瓦岗寨不同。瓦岗寨英雄聚义时,隋王朝已摇摇欲坠,一帮英雄豪杰是直奔着重整河山而去的;而梁山泊聚义时,宋王朝尚在鼎盛时期,虽奸臣当道、腐败横生、矛盾尖锐,但经济社会依旧繁荣,并没有出现天下分崩离析的局面,一百单八条好汉基本都是因个人原因背负血海深仇而啸聚山林的。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梁山泊并不具备再造乾坤的外部条件,也不具备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好汉们拼尽全力,其实也没有出路。甚至可以说,不管多强悍,早晚还是要被剿灭的。宋江作为带头大哥,要为弟兄们找一条出路,找一个归宿,除了寻求被招安其实也别无他途。

招安,不仅是寻求一条出路,而且是要打开一条建功立业、垂名青史的道路。招安,不仅是要带着团队保国安民、建功立业,而且是要帮助皇上肃正朝纲、铲除奸佞,还国家一个政治清明。这有错吗?没错,而且是正途。

传统中国,是倡导培育家国情怀、忠孝情义的。好男儿,在家则孝,在国则忠。忠的含义,不仅是忠于某朝某姓某皇帝,而且是要为国家做事,为社稷出力,文可安邦定国,武能保家卫边。在那个时代的宋江,受传统教育的宋江,立志“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立志为国家政治清明、边境安宁做贡献,是很正常的。

放到更广阔的视野看,宋江的追求,其实在大多数历史时期都是正儿八经的追求,是应有的情怀,是普遍的正途,不一定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使然。

历史境遇,无非两种:治世、乱世。治世时,人就应当顺势而为,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在促进国家发展中体现价值;乱世时,人就应当挺身而出,为重整河山东奔西走,在推动国家复兴中彰显价值。若反其道而行之,只会事倍功半,甚至万劫不复。显然,宋江所处的时代还算不得成形的乱世,因而其日夜盼招安实无可厚非。

在治世之中,国家固有的体制机制,是最能发挥作用的平台和载体,志士仁人积极运用好这一平台和载体,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且也有助于体制机制的健康运行。

但你说,要不要有一种体制外的力量,站在对立面,来促使体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其实,也是有必要的,但不必是主流。而且,中国的传统政治中,比较忌讳这个,强调的是体制外力量的参与,而不是抗衡。

【3】宋江因何可恨?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恨宋江、讨厌宋江呢?大致有三种原因:

第一,宋江日也盼招安,夜也盼招安,但招安之后,并未能如他所想象的那样畅快淋漓报效国家,而是被朝廷奸佞玩得团团转,最终不仅害了自己的性命,而且葬送了无数好汉的人生,让一个曾经红红火火的团队凄凉收场。你道气人不气人?

对宋江而言,他是求仁得仁、无怨无悔的;但对梁山泊众好汉而言,宋江并没能给他们带来曾经许诺的功名富贵和辉煌人生,尽管大多数好汉都是死心塌地、无怨无悔的,但实在是一场集体的悲剧;而对《水浒传》的读者而言,我们当然会生出一种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浩叹,以及对宋江葬送大好团队的痛切!

如果,结局不是如此,是果真宋江带领一百单八条好汉归顺朝廷后,处处被重用,在在立战功,个个得封荫,人人有善终,那我们可能就不会有遗憾,不会恨宋江了。

然而,《水浒传》好就好在写出了理想主义者必然的碰壁、注定的幻灭。你以为天子是圣明的,才华就可以得到施展,抱负就能够得以实现,却料不到政治的污浊、官场的险恶、人性的阴暗远远胜过理想主义者的想象。而且,这种理想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的现象,并非幼稚宋江之孤例,而恰恰是历史反复出现、一再实锤的铁律!从这个意义上讲,《水浒传》给我们展现的残醋,正因其普遍意义而愈发深沉。

第二,宋江的盼招安、盼归顺,打击了江湖好汉的一腔豪气,也毁灭了读者对江湖豪气的赞赏。豪气,不独江湖好汉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股与生俱来的豪气,希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策马奔腾、快意江湖,即便不能实现,内心深处也有一种对豪侠之气的向往!面对人生多艰、命运多舛、世事多变,整天装孙子、到处陪笑脸的我们,难免在心中压抑一股豪气,都会在某一刻咆哮冲动:老子不干了!爱咋地咋地!但是,生活终究是生活,冲动过后还是要回归理性,而梁山泊好汉们替我们活出了另外一种人生!代我们释放了心中的压抑!我们当然高兴。可在如此天不怕地不怕的一众人里,偏偏夹杂着宋江这样一个甘愿自入樊笼的人,而且还是领头雁,你道扫兴不扫兴?

延安时期,毛泽东曾在抗大说:“《水浒传》里面讲的梁山好汉,都是逼上梁山的。我们现在也是逼的上山打游击。”重庆谈判期间,他回击陈立夫:“我们上山打游击,是国民党‘剿共’逼出来的,是逼上梁山。”他由衷激赏:“梁山好汉都是些不甘受压榨,敢于反抗的英雄。

不甘受压榨、敢于反抗,这是英雄豪气的内核,也就是人性中的叛逆与不服。毛泽东同志带领他的逼上梁山的队伍,将天地豪气修成了人间正果,着实令人钦佩!然而,正如前文所言,这种成功并不简单取决于领导者的坚定意志,更取决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条件和机遇,也可以谓之为时代使命!

倘若宋江也绝不归顺,继续带领梁山泊好汉们过那劫富济贫、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的痛快日子,有没有可能长期立足,有没有可能颠覆江山?也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说有可能,是因为当时农民起义已风起云涌,宋江后来所平的方腊,实力就胜过梁山。说可能性不大,是因为社会条件和群众基础不成熟。所以,恨归恨,扫兴归扫兴,宋江其实并没有错,他在认真地思考兄弟们的未来,并为之付出了努力。失败,是另外一码事。

第三,读者之所以恨宋江,与《水浒传》作者的立场以及该书面世后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氛围密切相关。

读书,为作者的立场所牵引,实属自然。最典型的莫过于《三国演义》。罗贯中尊刘姓为正宗,自始至终褒扬蜀汉,贬抑曹魏,无视孙吴,而事实上,相比于刘备,曹操才是当时的大豪杰,孙策孙权之雄才大略也绝非打酱油之辈,曹魏、孙吴将领们的成色也绝不逊于五虎上将。然而,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太大,甚至掩没了正史的光辉,因此三国的形象在民间始终是那样忠奸有别、黑白分明的。

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立场是复杂的,反映了作者面对这段历史时,内心的五味杂陈和百感交集。他既鞭挞贪官污吏、赞扬英雄豪杰,但同时也对河清海晏、云开日出抱以不灭的希望;既以肯定的笔触描写宋江的追求,也以同情的口吻穿插弟兄们的不满。正因为如此,读者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凭自我人生阅历从中感悟一段道理。

因为《水浒传》的立场是复杂的,所以它面世之后,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的官方评价是不同的,而且是不停变化、一再反复的。当官方认为它宣传忠义思想时,就对它给予认可;当官方认为它宣扬江湖义气时,就对它加以销禁;当官方认为它歌颂农民起义时,就对它赞赏有加;当官方认为它树立投降意识时,就把它视为反面教材。不同时期官方的态度和论定,必然影响到身处那一时期的人们对《水浒传》的认识,特别是对于宋江的认识。

以我自己为例,我自小不喜欢宋江,视宋江为反面人物,实则与小时候看的连环画有关系,与毛泽东同志“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作反面教材,让人民知道投降派”的评价有更大关系,当然也与自我的叛逆性格有关系。而今天之所以对宋江有了新的看法,主要是源于自我阅历和人生感悟的启迪。

《水浒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可管窥施耐庵的纠结:

宋江大醉,叫取纸笔来,一时乘着酒兴,作满江红一词。写毕,令乐和单唱这首词,道是:

喜逢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后来,宋江找武松做思想工作,说:“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作皂来,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宋江道:“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


【4】宋江发现了新机会

宋江虽然广结英雄好汉,但其本心是不愿意落草为寇的,他想走的是正常仕途,哪怕从些小皂隶做起。但是,阴差阳错,因杀惜而发配江州而又杀黄文炳而逼上梁山。他是无可奈何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的。他心心念念的就是立功显祖的封建正途。

但是,真正做了梁山寨主之后,他发现了更大的机会:待价而沽。只要把事情闹得够大,把声威弄得够响,成了让朝廷坐卧不安的眼中钉、肉中刺,就有了被招安的本钱,也就有了报效国家的别门他径。这条路径,相比从基层扎扎实实地干起,成功的几率更大。

所以,宋江在做寨主之后,还是放手干事业的,梁山泊拥有了前两任寨主时期所不曾达到的影响力,成功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重视,数次派兵围剿,而越是围剿不成,梁山泊的价值就越高。在这一过程中,宋江始终注重替天行道、只杀贪官、不反朝廷、不扰良民,这里的“天”便是“天子”之“天”,是帮助皇上做事情。正所谓“休言啸聚山林,早愿瞻依庙堂。”

而最终的结果,也的确如宋江所愿。

这一途径,其实在现代社会里仍然广泛使用,只是我们不曾察觉,或者并不以鄙视宋江般的目光鄙视他人而已,甚至还会有点尊崇与艳羡。比如,有的创业者拼命打造创业公司,目的却只是早日被大公司收购;有的公司千方百计寻求上市,终究也只是为了给他人提供一个可借之壳;有的人沽名钓誉写小说著文章,也无非是想早日被高层慧眼识珠,而这种套路其实在魏晋南北朝隐士丛生的时代就已经被玩烂了,但没关系,它依旧有效!

当然,你说小公司硬扛大企业,行不行?是不是必须走被收购之路?也不尽然,但的确很难。市场如大海,大鱼吃小鱼,硬扛大多数时候真的扛不住,所以,也不必对这种选择作太多道德谴责。其他情况亦然,小鱼成大鱼真的很难,池鱼化金鳞难上加难,只要他是条善良的鱼、有益的鱼,也就够了。
【5】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论语》有载: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每个人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你是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我们并没有更好的选择。渺小的个体,在滚滚的长河中,在茫茫的人海中,有其独立的伟大价值,但也有无可奈何处,但其心善行正,则所选择之道路,皆无可厚非。理想主义总是会碰壁的,但理想还是要有的。是那一抹光辉,让人对悲剧肃然起敬。

《水浒传》好就好在写出了人世间的种种纠结,特别是道路选择的纠结。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我能够品味到更多,但落到笔头,又难以尽达其意。算了,文笔不足,就此打住吧。一句话,《水浒传》写的真好,但读懂它,需要阅历。

【6】宿愿、愿景

宿元景,其实是个虚构人物,是《水浒传》重要出场人物中唯一的虚构人物。我也在想,为什么施耐庵要虚构这样一个人物呢?为什么把他取名叫宿元景呢?恐怕还是因为施耐庵心中始终有一种情结,希望庙堂中能有这样的忠臣,希望皇上能听得忠直之言,希望国家能够有政治清明的可能。宿元景,大约就是宿愿、愿景吧!

如此说来,我们宿家还是没有亮瞎青史的人,这重任会不会历史性地落在四朝小卒身上呢?那还需要大家多多捧场,给在下写的文章点个“在看”,转发给更多朋友。若手头宽裕,也可打个赏,毕竟,只有解决了生存问题,才能更好地营造上层建筑。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
郭英德:《水浒传》的三重寓意
北宋名将张叔夜:梁山的恩人还是仇敌?
输入标题浅析《水浒传》小说中的招安现象
《水浒传》最狂的十句话,一般人真说不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