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输入标题浅析《水浒传》小说中的招安现象

浅析《水浒传》小说中的招安现象

浅析《水浒传》小说中的招安现象

吴玉平 葫芦岛市法学会  汤书卿 葫芦岛市卫生局

内容摘要:本文围绕《水浒传》小说的故事情节,结合北宋的历史,对于招安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与分析。从北宋朝廷内部征剿与招抚的政策变化,到梁山义军内部主战与主降的力量对比,看招安政策的产生、发展与落实。说明招安在当时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思潮,有其产生的必然性,而不是宋江一个人的发明,也不是宋江强加给大伙的。对于起义队伍,朝廷已经无力剿灭,于是转而在招抚方面想办法。传统的忠义思想和人的生存本能,使大多数绿林好汉希望通过招安来回归主流社会。《水浒传》的招安故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关键词:招安  历史 上进之心

《水浒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写招安。我以前读《水浒传》,总是对宋江等人接受招安感到不理解,觉得宋江的想法很奇怪。最近几年,通过阅读各种资料,我才发现,招安是北宋时期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有其发生的必然性。

一、招安的历史背景。

现在已经发现的最早记录宋江起义并且被招安的诗歌,是北宋李若水(1093年-1127年)的《捕盗偶成》诗。其中有“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的记载,这首诗,验证了《水浒传》小说第八十二回关于宋江的队伍进入东京城时描写,说明在历史上,宋江起义被招安应该是确有其事。

李若水是北宋末期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李忠愍公集》传世。[i]李若水去世163年后,有陆友(1290-1338),他的《杞菊轩稿》中有《题宋江三十六人画赞》诗,其中说“京东宋江三十六,白日横行大河北。官军追捕不敢前,悬赏招之使擒贼。后来报国收战功,捷书夜报甘泉宫。”这首古风是题在龚开(1222-1304)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上面的,它概括了宋江等三十六人由造反到被招安,再到“报国收战功”,最后被写入《宋江三十六人画赞》的全过程。这也证实了宋江等梁山好汉被招安的历史事实。[ii]

《捕盗偶成》诗的历史意义和文学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历史上确有宋江其人。宋江等梁山好汉确实曾经被招安,《水浒传》小说写宋江被招安是以历史事实为根据的,不是凭空捏造的子虚乌有。2、没有招安,不成忠义。宋江等梁山好汉被招安是忠义水浒故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金圣叹的所谓“古本”,确实属于腰斩的“断了尾巴的蜻蜓”。4、俞万春的《荡寇志》以“结水浒传”为标榜,接续金圣叹的“惊恶梦”,写宋江起义被剿灭,不符合历史事实,属于杜撰。

岳麓书社出版的《水浒传》(王齐洲陈卫星解读)第三十二回,对武松说招安一事的解读:“宋王朝因军事力量薄弱,且兵力相对集中都城,加上外患不断常常无力平息平民造反或起义,对待民间的武装抗争的态度比历代更为宽缓,史料所载招安之事十分多见。据统计,南宋高宗时期,九十余次民众反抗中有名有姓的八十次,而被招安的就有二三十次之多”。在一些人眼里,造反似乎成了做官的捷径。如宋代庄季裕《鸡肋编》载:“建炎后俚语,有见当时之事者: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iii]

“建炎”是宋高宗年号;“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我想,这民谣虽然流传于南宋高宗当政初期,然北宋徽宗时期大底也是如此。

我的这个推断可以通过小说第七十八回的描写来证实,七十八回写高俅调十节度使围剿梁山。“原来这十路军马,都是曾经训练精兵,更兼这十节度使,旧日都是在绿林丛中出身,后来受了招安,直做到许大官职,都是精锐勇猛之人,非是一时建了些少功名。”

请大家注意,这里写的是高俅调来的十个节度使都是“绿林丛中出身”,后来受了招安的。这就说明,宋徽宗时招安现象就已经很普遍了。“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危机。为什么要招安?因为造反的强盗太多,国家无力去征剿。为什么强盗太多?因为社会的机制出了毛病。强盗为什么要接受招安?因为他们有上进心,他们向往回归主流社会,他们“欲得官”。

小说第三十九回中的一句话也可以证实我的这个推断。当戴宗告诉李逵宋江因为写反诗被捕入狱时,李逵应道:“吟了反诗打甚么鸟紧!万千谋反的倒做了大官。……” 李逵的话透露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万千谋反的倒做了大官”。这句话正是“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的真实写照。已经落草的绿林好汉可以通过诏安的途径回归社会,做大官。这应该是当时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明朝大涤馀人在《刻忠义水浒传缘起》中说:“<水浒>唯以招安为心,而书始传,其人忠义也。”[iv]由此可见,招安是水浒故事的核心环节,没有招安,就无法谈及“忠义”,就没有“忠义水浒传”。招安是《水浒传》小说得以传播的重要因素。

《水浒传》是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伟大作品,小说所描写的是北宋末年的社会场景,是北宋末期社会现象的高度浓缩,是我们了解北宋历史的生动教材。小说中描写的招安与被招安情节,其中人物大多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从宋徽宗、蔡京、高俅、杨戬、童贯、赵鼎、张叔夜、侯蒙到宋江等人,史籍均有记载。

二、《水浒传》小说中,关于招安的最早描写。

在《水浒传》小说中,关于招安的描写最早出现在第三十二回中,这一回描写宋江与武松在孔太公庄上,二人临分手时有一番话让我很受启发。当时宋江与武松有一段关于今后人生去向的讨论,宋江问武松道:“二哥今欲要往何处去安身立命?”武松道:“昨日已对哥哥说了。菜园子张青,写书与我,着兄弟投二龙山宝珠寺花和尚鲁智深那里人夥。他也随后便上山来。”宋江道:“也好。我不瞒你说,我家近日有书来,说道:清风寨知寨小李广花荣,他知道我杀了阎婆惜,每每寄书来与我,千万教我去寨里住几时。此间又离清风寨不远。我这两日,正待要起身去。因见天气阴晴不定,未曾起程。早晚要去那里走一遭。不若和你同往如何?”武松道:“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带携兄弟投那里去住几时。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发心只是投二龙山落草避难,亦且我又做了头陀,难以和哥哥同往。路上被人设疑。便是跟着哥哥去,倘或有些决撒了,须连累了哥哥。便是哥哥与兄弟同死同生,也须累及了花荣山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宋江道:“兄弟既有此心归顺朝廷,皇天必佑。若如此行,不敢苦谏。你只相陪我住几日了去。”

历来的评论都把“招安”的罪过记在宋江的头上,其实这很不公平。在这里我请大家注意,在《水浒传》小说中,最早提出“招安”,并且对“招安”寄予期望的是武松而不是宋江。

武松的这一番话在《金瓶梅词话》中得到了应验。《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七回描写:“单表武松,自从西门庆垫发孟州牢城充军之后,多亏小管营施恩看顾。次后施恩与蒋门神争夺快活林酒店,被蒋门神打伤,央武松出力,反打了蒋门神一顿。不想蒋门神妹子玉兰,嫁与张都监为妾,赚武松去,假捏贼情,将武松拷打,转又发安平寨充军。这武松走到飞云浦,又杀了两个公人,复回身杀了张都监、蒋门神全家老小,逃躲在施恩家。施恩写了一封书,皮箱内封了一百两银子,教武松到安平寨与知寨刘高,教看顾他。不想路上听见太子立东宫,放郊天大赦,武松就遇赦回家,到清河县下了文书,依旧在县里当差,还做都头。”[v]

这一段描写,用比较简略的语言把武松七、八年间的经历写得一清二楚。虽然故事情节与《水浒传》小说并不完全相同,武松不是被招安而是遇赦,有点不合乎“遇赦不宥”[vi]的法律规则,但是武松由被通缉的杀人犯回归主流社会,这个结局却是一样的。

在《水浒传》小说第三十二回中,宋江与武松二人临分手时又有一番话。武行者道:“我送哥哥一程,方却回来。”宋江道:“不须如此。自古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的到了彼处。入夥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得做大事业,可以记心。听愚兄之言,图个日后相见。”这是宋江为武松设计的人生道路。

这时候,宋江与武松都是想通过招安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困境。宋江本来在县衙为吏,因为杀了阎婆惜逃走在江湖上;武松因为杀人(潘金莲、西门庆)被流放到孟州牢城,又因为帮助施恩得罪了张都监等人而遭到陷害,再次杀人(张都监等十五人)。“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宋江可以等待赦免;武松却只有等待朝廷招安。“要做官,杀人放火去招安”——这是武松人生前途的最初设计。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后,宋江依然向投降、招安的方向努力,武松却改变了想法,反对接受招安。武松改变想法的原因,他只是说“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没有详细说明原由。鲁智深的话可以代表他:“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宋江道:“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竭力施功,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众皆称谢不已。

这一次争论的结果是“众皆称谢不已”。这说明梁山一百零八将中的大多数是赞成投降、招安的。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只是个别的反对,他们后来出于江湖义气,也服从了宋江关于招安的安排。通过小说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这时候拥护投降、招安的是大多数,反对投降、招安的是少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因素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一是九天玄女的指示;二是宋江的主导作用;三是梁山一百零八将的结构成分与人生追求;四是北宋朝廷的态度。下面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

三、九天玄女的指示为招安埋下了伏笔。

小说第四十二回描写宋江初次见到九天玄女时虽然未提到招安,但是“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的指示已经为日后的招安埋下了伏笔。

娘娘法旨道:“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他日功成果满,作为上卿。吾有四句天言,汝当记取,终身佩受,勿忘于心,勿泄于世。”宋江再拜:“愿受天言,臣不敢轻泄于世人。”

九天玄女的指示可以归结为四点:一是要求宋江“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二是告诉宋江“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所以才会有后来的依附宿元景和善待高俅;三是预言“北幽南至睦,两处见奇功”,为后来的征辽(北幽)和征方腊埋下伏笔;四是要求宋江,天书“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其他皆不可见”,所以吴用成了宋江在梁山推行招安路线的得力助手。神授天命,至高无上,宋江在这以后的思想与行动都是遵循九天玄女的指示。这是水浒故事的一条主线,不可忽略。

四、征剿与反征剿,招安与反招安的较量。

《水浒传》小说第五十四描写,梁山义军为了营救柴进,破了高唐州,杀了知府高廉。引起北宋朝廷的大规模征剿。

(一)小说第五十四回至五十八回描写宋江对于官军将领的招降纳叛,皆以“专等招安”为说辞。

梁山泊义军与官军对阵,进行规模比较大的战斗应该是从小说第五十五回“高太尉大兴三路兵”开始,宋江对于官军将领的招降纳叛也从此开始。

在围剿与反围剿的战斗中,彭玘、凌振、韩滔先后在阵前被俘投降,徐宁被诱骗上梁山,呼延灼亦兵败被俘投降,成为梁山战将。高太尉组织的“剿捕”彻底失败,青州、华州相继被攻破。朝廷的围剿促进了各个山头义军的联合,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芒砀山的义军先后归入梁山泊,梁山义军的反围剿取得了全面胜利。

彭玘被俘后,宋江起身喝退军士,亲解其缚,扶入帐中,分宾而坐。宋江便拜。彭玘连忙答礼拜道:“小子被擒之人,理合就死,何故将军以宾礼待之?”宋江道:“某等众人无处容身,暂占水泊,权时避难,造恶甚多。今者朝廷差遣将军前来收捕。本合延颈就缚。但恐不能存命,因此负罪交锋,误犯虎威。敢乞恕罪!”彭玘答道:“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倘蒙存留微命,当以捐躯保奏。”宋江道:“某等众弟兄也只待圣主宽恩,赦宥重罪,忘生保国,万死不辞!”宋江当日就将天目将彭玘使人送上大寨,交与晁天王相见,留在寨里。

这里虽然没有具体说招安,但是已经有了“只待圣主宽恩,赦宥重罪,忘生保国”的说法。

小说接着描写众头领捉得轰天雷凌振,解上山寨,先使人报知。宋江便同满寨头领下第二关迎接。见了凌振,连忙亲解其缚,便埋怨众人道:“我教你们礼请统领上山,如何恁的无礼!”凌振拜谢不杀之恩。宋江便与他把盏已了,自执其手,相请上山。到大寨,见彭玘已做了头领,凌振闭口无言。彭玘劝道:“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既然我等到此,只得从命。”小说在这里进一步明确了“专等招安”。

小说第五十六回描写“赚徐宁上山”。宋江执杯向前陪告道:“见今宋江暂居水泊,专待朝廷招安,尽忠竭力报国,非敢贪财好杀,行不仁不义之事。万望观察怜此真情,一同替天行道。”林冲也来把盏陪话道:“小弟亦在此间,多说兄长清德,休要推却。”徐宁道:“汤隆兄弟,你却赚我到此,家中妻子必被官司擒捉,如之奈何?”宋江道:“这个不妨,观察放心,只在小可身上,早晚便取宝眷到此完聚。”更过数日,戴宗、汤隆取到徐宁老小上山……晁盖、宋江都来陪话道:“若不是如此,观察如何肯在这里住。”随即拨定房屋与徐宁安顿老小。众头领且商议破连环马军之法。于是徐宁教使钩镰枪,宋江大破连环马(第五十七回)。刘唐、杜迁拿得韩滔,把来绑缚解到山寨。宋江见了,亲解其缚,请上厅来,以礼陪话,相待筵宴,令彭玘、凌振说他入伙。韩滔也是七十二煞之数,自然义气相投,就梁山泊做了头领。宋江便教修书,使人往陈州搬取韩滔老小来山寨中完聚。

小说第五十八回描写呼延灼被俘后,左右群刀手却把呼延灼推将过来。宋江道:“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盖为官吏污滥,威逼得紧,误犯大罪,因此权借水泊里随时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不想起动将军,致劳神力,实慕将军虎威。今者误有冒犯,切乞恕罪。”呼延灼道:“呼延灼被擒之人,万死尚轻,义士何故重礼陪话?”宋江道:“量宋江怎敢坏得将军性命。皇天可表寸心。”呼延灼沉思了半晌,一者是天罡之数,自然义气相投;二者见宋江礼貌甚恭,叹了一口气,跪下在地道:“非是呼延灼不忠于国,实慕兄长义气过人,不容呼延灼不依,愿随鞭镫。事既如此,决无还理。”宋江大喜。请呼延灼和众头领相见了。叫问李忠、周通讨这匹踢雪乌骓马还将军骑坐。众人再商议救孔明之计。吴用道:“只除教呼延灼将军赚开城门,唾手可得。更兼绝了呼延指挥念头。”宋江听了,来与呼延灼陪话道:“非是宋江贪劫城池,实因孔明叔侄陷在缧绁之中,非将军赚开城门,必不可得。”呼延灼答道:“小将既蒙兄长收录,理当效力。”于是呼延灼赚开城门,破了青州。

(二)随着梁山泊义军的不断壮大,义军与朝廷的对持由围剿与反围剿转向义军的攻城略地。小说第六十一回至第六十六回围绕卢俊义的故事描写梁山义军智取大名府,招降关胜、宣赞、郝思文、索超等人,亦以“替天行道”为前提条件

第六十四回描写关胜、宣赞、郝思文被俘,分投解来。宋江见了,慌忙下堂,喝退军卒,亲解其缚,把关胜扶在正中交椅上,纳头便拜,叩首伏罪,说道:“亡命狂徒,冒犯虎威,望乞恕罪。”关胜连忙答礼,闭口无言,手足无措。呼延灼亦向前来伏罪道:“小可既蒙将令,不敢不依,万望将军免恕虚诳之罪。”关胜看了一般头领,义气深重,回顾与宣赞、郝思文道:“我们被擒在此,所事若何?”二人答道:“并听将令。”关胜道:“无面还京,俺三人愿早赐一死。”宋江道:“何故发此言?将军倘蒙不弃微贱,一同替天行道。若是不肯,不敢苦留,只今便送回京。”关胜道:“人称忠义宋公明,话不虚传。今日我等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愿在帐下为一小卒。”

索超被擒。宋江见了大喜,喝退军健,亲解其缚,请入帐中置酒相待,用好言抚慰道:“你看我众兄弟们,一大半都是朝廷军官。盖为朝廷不明,纵容滥官当道,污吏专权,酷害良民,都情愿协助宋江,替天行道。若是将军不弃,同以忠义为主。”索超本是天罡星之数,自然凑合,降了宋江。

(三)朝廷围剿作战的失败,引起一些忠直之士的反思,赵鼎建议降敕赦罪招安,诏取赴阙,命作良臣,以防边境之害。

小说第六十七回描写,义军破大名府之后,蔡太师为首,直临玉阶,面奏道君皇帝。天子览奏大惊,与众臣曰:“此寇累造大恶,克当何如?”有谏议大夫赵鼎出班奏道:“前者差蒲东关胜领兵征剿,收捕不全,累至失陷。往往调兵征发,皆折兵将。盖因失其地利,以至如此。以臣愚意,不若降敕赦罪招安,诏取赴阙,命作良臣,以防边境之害。此为上策。”蔡京听了大怒,喝叱道:“汝为谏议大夫,反灭朝廷纲纪,猖獗小人,罪合赐死!”天子曰:“如此,目下便令出朝,无宣不得入朝!”当日革了赵鼎官爵,罢为庶人。当朝谁敢再奏。

(四)招安与反招安的较量。小说第七十四回描写,御史大夫崔靖再次建议招安,殿前太尉陈宗善为使,赍擎丹诏御酒,前去招安梁山泊。

小说第七十四回描写,御史大夫崔靖出班奏曰:“臣闻梁山泊上立一面大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此是曜民之术。民心既伏,不可加兵。即目辽兵犯境,各处军马遮掩不及。若要起兵征伐,深为不便。以臣愚意,此等山间亡命之徒,皆犯官刑,无路可避,遂乃啸聚山林,恣为不道。若降一封丹诏,光禄寺颁给御酒珍羞,差一员大臣,直到梁山泊好言抚谕,招安来降,假此以敌辽兵,公私两便。伏乞陛下圣鉴。”天子云:“卿言甚当,正合朕意。”便差殿前太尉陈宗善为使,赍擎丹诏御酒,前去招安梁山泊大小人数。是日朝散,陈太尉领了诏敕,回家收拾。这次招安,由于蔡京、高俅等人的阻挠、破坏,归于失败,崔靖被送大理寺问罪。

如果我们按照小说描写的故事情节去分析、推敲,这次招安的失败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朝廷,还有义军内部的反对。小说第七十五回描写:当日阮小七坐在船梢上,分拨二十余个军健棹船,一家带一口腰刀。陈太尉初下船时,昂昂而已,旁若无人,坐在中间。阮小七招呼众人把船棹动,两边水手齐唱起歌来。李虞候便骂道:“村驴!贵人在此,全无忌惮!”那水手那里采他,只顾唱歌。李虞候拿起藤条来打,两边水手众人并无惧色,有几个为头的回话道:“我们自唱歌,干你甚事!”李虞候道:“杀不尽的反贼,怎敢回我话!”便把藤条去打。两边水手都跳在水里去了。阮小七在梢上说道:“直这般打我水手下水里面去了,这船如何得去!”只见上流头两只快船下来接。原来阮小七预先积下两舱水,见后头来船相近,阮小七便去拔了楔子,叫一声“船漏了”,水早滚上舱里来。急叫救时,船里有一尺多水。那两只船帮将拢来,众人急救陈太尉过船去。各人且把船只顾摇开,那里来顾御酒、诏书。两只快船先行去了。淹虞候,换御酒,这是阮小七背着宋江搞的小动作。“淹虞候”的破坏作用尚不明显,“换御酒”却是导致招安的失败关键一着儿。

宋江对于这次招安的失败可以说是痛心疾首,回到忠义堂上,再聚众头领筵席。宋江道:“虽是朝廷诏旨不明,你们众人也忒性躁。”吴用道:“哥哥你休执迷,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弟兄们发怒,朝廷忒不将人为念。如今闲话都打叠起,兄长且传将令,马军拴束马匹,步军安排军器,水军整顿船只。早晚必有大军前来征讨,一两阵杀得他人亡马倒,片甲不回,梦着也怕,那时却再商量。”众人道:“军师言之极当。”

相对于宋江的愚忠,吴用倒是比较清醒。在招安与反招安的过程中,朝廷与义军互相讨价还价,吴用极力主张加大义军在讨价还价天平上的砝码,而宋江却是无条件地投降。小说的这些描写,读来令人惋惜!

(五)小说第七十六回描写童贯受天子统军大元帅之职,继续剿捕梁山泊。

童贯调拨东京管下八路军州将士征剿梁山,被梁山义军杀得大败亏输。宋江对酆美等被俘将领道:“将军,阵前阵后冒渎威严,切乞恕罪!宋江等本无异心,只要归顺朝廷,与国家出力。被至不公不法之人,逼得如此。望将军回朝,善言解救。倘得他日重见恩光,生死不忘大德。”这是继续向招安的方向努力。

(六)高俅出征,三败被俘。小说第七十八回至八十回描写梁山泊义军三败高太尉,朝廷内部的招安反对派已经无计可施。于是主和派开始发挥作用。

这时义军内部反对招安的力量仍然在发挥作用。小说第七十九回描写:李俊捉得刘梦龙,张横捉得牛邦喜,欲待解上山寨,惟恐宋江又放了。两个好汉自商量,把这二人就路边结果了性命,割下首级送上山来。宋江对于义军内部反对招安的动作应该是有所觉察,于是在捉了高太尉以后,急教戴宗传令,不许杀害军士。中军大海鳅船上,闻参谋等,并歌儿舞女,一应部从,尽掳过船。鸣金收军,解投大寨。接下来就是宋江卑躬屈膝,讨好高俅。宋江的愚忠,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扼腕。

(七)李师师的枕头风。小说第八十一回描写燕青月夜遇道君,转达了梁山义军盼望招安的心情,又通过宿太尉进一步说服道君皇帝,终于促使朝廷招安落实成功。招安成功不是由于梁山好汉武装斗争,而是通过李师师的枕头风。这件事本身就滑稽可笑,这也预示了宋江等梁山好汉不会被大宋王朝看重。

五、梁山义军内部的变化

人的生存本能使每一个人都向往在主流社会中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上进之心,人皆有之,梁山好汉也不例外。宋江胸怀大志,不甘心做一个小吏,杀惜事件使他流落到了社会的边缘。虽然宋江并不情愿进入绿林好汉的队伍,但是人生遭遇的种种不幸使他终于上山落草。朝廷的招安政策给予了宋江回归主流社会的机会,九天玄女的指示为宋江指明了人生努力的方向。这就是宋江一而再,再而三地追求投降招安的内在原因。

武松是一个积极要求上进的人,他做都头认真负责;张都监让他做亲随,他乐不可支;即使犯了重罪,他还是期望通过招安来回归主流社会。然而,社会的腐败粉碎了他的人生梦想,把他逼向了反面。

关于梁山好汉的“上进之心”,小说的字里行间不乏描写。小说第四十四回写锦豹子小径逢戴宗,病关索长街遇石秀戴宗道:“小可两个因来此间干事,得遇壮士,如此豪杰,流落在此卖柴,怎能勾发迹?不若挺身江湖上去,做个下半世快乐也好。”石秀道:“小人只会使些枪棒,别无甚本事,如何能勾发达快乐!”戴宗道:“这般时节认不得真!一者朝廷不明,二乃奸臣闭塞。小可一个薄识,因一口气,去投奔了梁山泊宋公明入伙。如今论秤分金银,换套穿衣服。只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做个官人。” 戴宗与石秀的这一番对话,围绕人生的“发迹”和“发达”,把梁山好汉对于招安的期盼说得非常清楚。

小说第四十六回描写,时迁道:“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是了。跟随的二位哥哥上山去,却不好!未知尊意肯带挈小人么?” 时迁不甘心于偷鸡盗狗,他希望杨雄能够“带挈”他上山去“发迹”。

小说第五十四回描写李逵偶遇汤隆,李逵对汤隆说:“你在这里几时得发迹!不如跟我上梁山泊入伙,教你也做个头领。”汤隆道:“若得哥哥不弃,肯带携兄弟时,愿随鞭镫。”就拜李逵为兄。李逵虽然粗直、鲁莽,但是在“发迹”方面也有非常丰富的理想与憧憬。

小说中的这一类描写还有许多,限于篇幅,恕我不能一一罗列。

身在绿林的梁山好汉,要谋求“发迹”,接受朝廷的招安,应该是比较好的途径。至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时,义军队伍中的主要将领都是来自朝廷的军官,其中许多人在投降梁山义军时都是以“专等招安”为前提的。我们仔细阅读小说的故事情节,看宋江的招降纳叛,彭玘、凌振如此,关胜、徐宁、张青、董平等人亦如此。

武松等人在排座次时曾经反对招安,后来再无声息。这说明,宋江的招安路线,已经获得了绝大多数梁山好汉的认可。虽然后来还有个别水军头领反对招安,如李俊、阮小七等,但是正如吴用所说:“箭头不发,努折箭杆。自古蛇无头而不行,我如何敢自主张?这话须是哥哥肯时,方才行得。他若不肯做主张,你们要反,也反不出去!”从小说的描写看,招安既成就了宋江等梁山好汉的忠义,也造成了梁山好汉的人生悲剧。有智者说:悲剧往往是由悲剧的主人公自己造成的。我们读《水浒传》小说,尤其如此。

北宋王朝到了宋徽宗时,已经到了没落阶段。其表现是:皇帝昏庸,奸佞当道,乱自上生,好人难容。对于起义队伍,朝廷已经无力剿灭,于是转而在招抚方面想办法。传统的忠义思想和人的生存本能,使大部分绿林好汉希望通过招安来回归主流社会。《水浒传》的招安故事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i].1981年2月,马泰来先生在《中华文史论丛》1981年第1期发表《从李若水的<捕盗偶成>诗论历史上的宋江》一文。文中所引李若水的《捕盗偶成》诗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记叙宋江的文章。

[ii].引自朱一玄编辑的《水浒传资料汇编》第48页。据清顾嗣立辑《元诗选》三集庚集,康熙中长洲顾氏秀野草堂刊本。陆友(1290~1338)是元朝吴郡人,书法家、藏书家。字友仁,一字辅之,号研北生。

[iii].见岳麓书社出版的《水浒传》(王齐洲陈卫星解读)第298页。岳麓书社2010年3月出版。

[iv].引自朱一玄编辑的《水浒传资料汇编》第200页,据芥子园刻本。

[v].参见岳麓书社2010年3月出版的《水浒传》(王齐洲陈卫星解读)第三十二回。

[vi].据《宋史》卷二记载:“已未,日南至,有事南郊,大赦,十恶、故劫杀、官吏受赃者不原。”这是说,虽然大赦,但是十恶、故意劫杀和官吏受赃的不在赦免的范围之内。这就是典型的“遇赦不宥”。武松的案件应该属于“故劫杀”,不在赦免的范围之内,只有等待招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浒传·众虎同心归水泊》主要内容解读与赏析
晁盖的原型人物竟是他
王平:略论《水浒传》的审美价值
读书笔记:论宋江在《水浒传》整本书中线索人物的重要性
被吴玠擒杀的梁山好汉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仅四人反对宋江招安,结果下场与众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